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宠儿     
我想,我不是上天的宠儿。“宠”字天灵宝盖下精心呵护着的是气焰嚣张的“龙”,而我不是。  相似文献   

2.
最近发现了微软拼音输入法的一个小技巧,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在使用微软拼音打字的时候,比如需要打一个“大”字,先输入“da”(不带引号),然后输入声调,大字的声调是四声,所以输入“da”后直接输入“4”。立刻,你就会看到显示出了“大”字。如果不是,就需要像平常那样选字,你会发现:选字列表中都是四声的字哦!这样就方便多了。有事可以找我,我的QQ:84407130。  相似文献   

3.
我在备《鞋匠的儿子》一课时,发现课文中有“尴尬”一词。这两个字笔画多很难写,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写法呢?我的目光久久定格在这两个字上。看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尴尬”两个字的外部结构是“尤”而不是“九”。我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查字典求证,果然,在“九”字部里查不到“尴尬”,在“尢”字部里却查到了。难怪以前在电脑上用“五笔字型”打不出这个词,最后只得求助“智能ABC”。看来,备课时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如果不是这次看得仔细,课堂上一定会出洋相的。  相似文献   

4.
“爷”     
从未叫过“爸”这个字。因为我只叫“爷”。当我写下这个字时.我觉得我用的不是墨水,而是泪水。  相似文献   

5.
在非对话的语境中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字记载历史,是中国史学传统的一种特殊笔法。《史记》和《春秋》都有不少这样的“我”字。对《史记》这类“我”字作穷尽性检查,并与《春秋》的“我”字比较,可以了解《史记》这类“我”字的特点以及与《春秋》的“我”字用法的分别。  相似文献   

6.
箴言     
《今日教育》2010,(10):5-5
我很是喜欢“老师”这两个字的组合所折射出的一种精神。老师的“老”字,不是年龄的分水岭,而是指“老是这样”,总是如此.始终如一。这不是悲观的宿命,而是一种守望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偶有机会,听了六堂自编教材的六年级英语优质课。这六堂课带给我的真正触动,不是“优秀”,不是“精彩”,不是“完美”,而是“有效”两字,令我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学得有效,怎样使教师教得有效。  相似文献   

8.
宗河 《成才之路》2011,(10):I0016-I0016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我”与“伐”“战”“戟”这些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  相似文献   

9.
许梅 《教育文汇》2010,(3):39-39
没能练就一手漂亮的字,一直是我心中的痛。我是凤阳师范1991届毕业生。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十分重视教学基本功——“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两话(画)”(普通话、简笔画)。凡是凤阳师范的毕业生,大都练就一手漂亮的“三字”。可不知怎的,我好像不是从这个学校毕业似的——“三字”很差。其实我也练过字,只是进步不明显。于是,我自我安慰,认为自己这方面天生就是弱项。  相似文献   

10.
袁驷 《天津教育》2014,(1):26-28
我今天和同学们作一个交流,主题叫“自强不息,修琢人生”.我主要讲自己求学和成长的经历.前四个字“自强不息”是清华校训,校训的后四个字是“厚德载物”,内涵太大了,我讲不了,我讲“修琢人生”.我是以学长的身份和大家交流,不是说教,是和同学们共勉.  相似文献   

11.
青玫瑰     
“青玫瑰再现江湖。”当这行字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和别人聊天的QQ中出现时,我感到莫名其妙,难道是对方吃饱了撑的,干这种无聊的事儿?可是每次我拿这个问题问聊天的对象时,他们不是输入三个字:“神经病”,就是打出四个字:“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12.
享受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在电脑键盘上敲出“享受教育”这四个字时 ,正在师范学院读大三的女儿就问道 :“您这是什么意思 ?”  我知道别的同人也会这样问。因为这四个字虽然简单 ,可是提法似乎有些突兀。  我说“享受教育” ,指的不是享受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免费的午餐” :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义务教育 ,也不是提倡利用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 ,在教师这个行当中好好“过把瘾”。更不是主张利用教师这个职位 ,占家长的便宜、沾学生的光 ,等等。这些想法 ,都不是我这个执教近四十年 ,行将退出讲台的老教师所追求的。  我说“享受教育” ,是作为…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我”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14.
“读”字最简单不过了,词典解释它也只有三个义项。一是“看着文字发出声音”,一是“阅读,看文章”,一是“上学”,这些大约是谁都懂得的。“读”字在实际使用时,还有另外,一些含义。常见人们使用“读画”“读图”“读表”这样的词语,这些“读”是“看”的意思。看图表、品赏画作,虽然不是“看着文字发出声音”,也不是“阅读文章”,但也  相似文献   

15.
平日阅读报刊,我发现报刊里“象”“像”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同学们的作文中,使用“象”“像”出错频率就更高了。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有些同学不清楚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这里,我就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作点介绍,供同学们参  相似文献   

16.
今天,“工”字宝宝来到公园玩,看见小草哥哥把头伸得真高呀!“工”字宝宝也把头伸得高高的。 小草哥哥说:“‘土’字弟弟,你好呀!” “对不起,我是‘工’,不是‘土’。”“工”宝宝回答。  相似文献   

17.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 “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 怎么能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 “这是个‘我’字,”小和尚说, “但是写反了。”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还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 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 答。 “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  相似文献   

18.
常用汉字中有80%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形旁,一个是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带有“王”字旁的字,如“瑕”、“瑜”、“珍”等。记得在教学“瑕”时,有个学生问我:“瑕”字含有关玉的意思,偏旁却是“王”,为什么不是“玉”呢?是啊,用“玉”字做偏旁更合适,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我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原来在这个字中,我们所  相似文献   

19.
1948年2月19日,我们部队打下鞍山。老百姓慰问我们一些毛巾和自做的布鞋,也有点钱。党小组长发话说:“哎!党员同志请注意,发了钱,要主动交党费。”我把发的钱,全拿去交党费。党小组长愣住了:“小高,你是党员吗?”“是呀!”我理直气壮:“我都参军快两个月了,怎么会不是党员呢?”指导员走来告诉我:“小高,你是入伍不是入党,不能收你的党费。”接着,他很郑重地问我:“小高,你想入党吗?”我赶紧回答:“我是跟共产党干革命的,我怎么不想入党?”指导员说:“你先给党组织写份入党申请书,中午给我。”我着急地对他说:“指导员,我不识字呀,不会写。”“没关系,你怎么想,就怎么写。”没办法,我就用各种图代字画出一份入党申请书(见上图),内容很简单,只有8个字:“我从心眼里要入党”。这8个字我只能歪歪扭扭写个“我”字,其他字全是画出来的。“从”字,我画条毛毛虫;“心”字,我画颗人心;“眼”字,我画只眼睛;“里”字,我画个梨子;“要”字,我写个别字“咬”;“入”字,我画条鱼;“党”字,我画棵树,上面画个钟,用敲钟“当当”响的声音之意,来代替“党”字。  相似文献   

20.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