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大昕,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人,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钱氏对语言学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古今声类的演变。对此世有公认,无用赘言。然而钱氏关于音转的理论,学者们颇有议论。本文试图对钱氏音转说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一、钱氏音转说的由来古音学是在批判“叶韵说”中发展起来的。自从明代陈第首倡“古无协韵”,承学之士  相似文献   

2.
钱大昕是一代通儒,一生著述丰厚,其遗著虽屡经整理,但至今仍不全面。今辑得钱氏佚文一则,用以补缺,借此进一步窥见钱氏学术的奥妙。  相似文献   

3.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少詹士。47岁归里,先后以体弱多疾之躯主讲钟山、娄东、紫阳诸书院,课授弟子,著述不辍。其一生博通经史,诸学兼备。在清代音韵学界,钱氏也以其卓异的成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述论。同时,钱氏在治史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语言汉译问题的研究,也在清代学术  相似文献   

4.
《恒言录》,作者钱大昕(1728-1804)。钱氏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嘉学者,段玉裁说他“于儒者应有之艺,无弗习,无弗精”。一生著述很多,《恒言录》是他在词典学方面的一部著作,在辞源学研究方面有重要价值。其书六卷,分19类,收词878条。编于生前,刊于身后。关于此书本身的问题,笔者将  相似文献   

5.
笔记,作为文人墨客经常使用的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体裁,内容广泛而纷杂,学术价值也相当之高。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便是这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本笔记中涵盖了大量的训诂学方面的内容,钱氏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考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资料。  相似文献   

6.
钱大昕认为"经史当得善本",故十分重视校勘。在其读书札记《十驾斋养新录》中,他以石经与传世文献互证。其中校勘例证有三十一例,包括以石经为准的二十三例,对石经记载怀疑并加以论证的八例,充分体现了他对"二重证据法"的灵活运用,也展示了钱氏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勾勒"嘉定文派"产生、发展、流衍、新变的线索,可以认定"嘉定文派"在明清文学史与地域文学派别中,不是陪衬性的存在,而是母体,它在元末、明末、清初与清中期孕育、诞生了新的文学思想与风尚,像一只引发风暴的蝴蝶,呈现出了"不随世俗为转移,而且能转移乎世俗"的特色。"嘉定文派"自王彝开端,经徐学谟首先对归有光文章进行宣扬,至娄坚选定钱谦益做"嘉定古学"的接班人以光大归文精神,又至明末侯峒曾、黄淳耀提倡融经史性理之学与躬行节义为一体的经世济时之实学,再至清中期王鸣盛、钱大昕朴学的全面兴盛,可谓学脉通贯,连绵不绝。钱谦益虽是归有光与"嘉定文派"的功臣,却只字不提更早认识到归文价值的徐学谟与娄坚,大有隐情。通过考索钱谦益与娄坚、程嘉燧结识的时间与受"嘉定宿素"影响的情况,可以认为因好"名"之心及其他恩怨,钱谦益有意遮蔽了受徐学谟之影响与受教于娄坚的真相和痕迹。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勾勒"嘉定文派"产生、发展、流衍、新变的线索,可以认定"嘉定文派"在明清文学史与地域文学派别中,不是陪衬性的存在,而是母体,它在元末、明末、清初与清中期孕育、诞生了新的文学思想与风尚,像一只引发风暴的蝴蝶,呈现出了"不随世俗为转移,而且能转移乎世俗"的特色。"嘉定文派"自王彝开端,经徐学谟首先对归有光文章进行宣扬,至娄坚选定钱谦益做"嘉定古学"的接班人以光大归文精神,又至明末侯峒曾、黄淳耀提倡融经史性理之学与躬行节义为一体的经世济时之实学,再至清中期王鸣盛、钱大昕朴学的全面兴盛,可谓学脉通贯,连绵不绝。钱谦益虽是归有光与"嘉定文派"的功臣,却只字不提更早认识到归文价值的徐学谟与娄坚,大有隐情。通过考索钱谦益与娄坚、程嘉燧结识的时间与受"嘉定宿素"影响的情况,可以认为,因好"名"之心及其他恩怨,钱谦益有意遮蔽了受徐学谟之影响与受教于娄坚的真相和痕迹。  相似文献   

9.
国家图书馆文津阁所存臧庸《拜经堂集》中收录清朝乾嘉时代经学大师钱大昕的一则书信,未见于目前已出版的钱大昕的各种文集中。书信篇幅虽短,但其中涉及到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包括钱大昕与臧庸等人的交游过程以及钱大昕关于“地”字上古音归部问题的观点等等。其中,钱氏关于“地”字古音归部问题的看法集中体现了他考求上古韵部的原则和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期读书期间,有幸聆听徐复老讲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引之父子)之学,时逢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编的《高邮王氏四种》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同门人手一套.其书印制精良,特别是附有“词目索引”,便于检索.沾溉至今,每引以为快事.因此,近时见到陈文和先生主编的10巨册《嘉定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便喜不自禁,故乐撰小文以评介.期望更多的人读到这部内容丰富、收集齐全、整理精细的钱氏全集,以便从中汲取丰富的学养,从而推动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钱大昕的历史编纂学思想王记录在史学领域,钱大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但对历代正史进行了精密考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他还通过考订阐发了自己的史学思想,“他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散见于他对具体史事考订的文字中”。①本文先从分散的资料中爬梳整理出钱氏历史编...  相似文献   

12.
钱大昕,字晓征,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卒于嘉庆九年(1804),享年七十有七。钱大昕是清代的汉学大师,乾嘉学派的钜子,吴派学者的卓越代表。他在当时就负有盛  相似文献   

13.
依据钱大昕"连篆成文"原则分析《说文解字.示部》"斋"字释文,指出《汉语大字典》对其断句失误之处,并为之重新断句。《汉语大字典》和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断句为"斋,戒洁也"。笔者认为应该依据钱氏"连篆成文"的原则断为"斋戒,洁也"。  相似文献   

14.
“古无轻唇音”是清代学者钱大昕(1728—1804)提出的,收在他的学术杂著《十驾斋养心录》中。这一结论为钱氏之后的多数音韵学者所信服,并成功地运用于文字学、音韵学、训估学的研究,显示了它的实用价值,从而也就证明了它的可靠性。自钱大听之后,音韵学研究在各方面都有了飞速的进步,与音韵学密切相关的现代语音学、方言学也建立起来了,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这样的条件,使我们能从更多的方面去验证钱氏的结论。今天看来,“古无轻唇音”仍然是一个正确的结论,但钱大听用以论证的材料还是不充分不全面的,论证的推理也存在严重的缺…  相似文献   

15.
钱大昕作为清代乾嘉时期重要的学术代表人物,一生博通经史子集,同时在《说文》研究方面也成果显著,在其代表著作《十驾斋养新录》和《潜研堂集》中,钱氏曾对《说文》中的内容和所收之字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于其中的"新附字"将其类型归纳为"后代增加"、"传写讹溷"、"吏牍妄造"、"街谈俗字"四种,并认为这些字"不必附"和"不当附"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后世学者对《说文》"新附字"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说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崇文特征逐渐明显.特别是明清以来,各大家族都重视家庭教育的发展与传承.家训作为家族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家族的风气、文化和脉络至关重要.本文以典型的江南文化家族无锡堠山钱氏为例,论述钱氏家训对其家学、家风和家脉的作用,并辅以江南其他大家族的家训为证,阐释家训对于江南家族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钱大昕(公元1728—1804年),,江苏嘉定人。清代乾嘉考据学家的代表之一,他所著《廿二史考异》和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被看作考据史学的三大代表作品。除考史外,钱在音韵、训诂、算学、天文、金石等方面的也很有成就。传世著作有《潜研堂文集》、《潜研堂诗集》、《廿二史考异》等。钱大昕同时也是一位社会实践家。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家族教育传统的源远流长,吴越一带江南地方文化的兴盛,都是孕育"大师"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钱大昕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考史大家。他在吸收和借鉴前人考论结合的治学特点和严谨考订的实学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史理论和方法。他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总纲和“开导”、“嘉惠”后学的考史目的,以及“叶年代”、“揆时势”、“察苦心”的治史态度,不仅使钱氏本人在考据学上贡献卓著,而且作为方法论对于史学研究和学术批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锡钱氏家族在近代以来涌现了许多文化巨子乃至大师,其中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和钱穆、钱伟长叔侄堪称其中之翘楚。无锡钱氏虽有湖头和堠山不同分派,但不乏共性。它们均出入商儒、家学独特。而且家族多良师、学博而经世、源流深远、教法灵活,更在近代转型中积极突破,取得成功,名闻天下。无锡钱氏教育的成就及其转型历程值得后人尊重与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