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学校通过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开展多样读书活动,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建立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发挥家校互动作用,共享亲子阅读乐趣,让学生"有兴趣读、有好书读、有时间读、有能力读",引领学生走进书香的世界,做有根的人。  相似文献   

2.
课外阅读的这扇窗该如何打开呢?怎样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呢?调动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要读;推荐合适的书籍,让学生可读;指导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爱读。课外阅读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请别忘记打开课外阅读这扇窗,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外阅读方面有详细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应成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品味”。教学实践中,应以“快乐读书吧”为主线,构建整本书阅读体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万个为什么》是四下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  相似文献   

5.
长安区教育局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在全区学校中开展了“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活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阅读的规章制度,结合教师和学生实际推荐必读、选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书目;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开展有特色的读书活动,使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为他们润泽生命,成就人生.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笔者立足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基于评价单的“说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其阅读整本的书。要营造出让所有学生都乐读的良好氛围,为展示和交流创造机会,要引导学生将课内之学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读整本书之前、之时、之后,举行多样的活动,引发学生盎然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阶段开展读书实践工程,利用早读时间进行班级读书漂流活动,实现师生全员共读;凭借开放书吧和班级图书角,促进学生个性阅读;建立亲子阅读推荐体系,推进家庭常态阅读。  相似文献   

9.
师生共读是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师生共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效的师生共读有:检视阅读;欲擒故纵地引读;分析式阅读;反刍式阅读。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多种媒介的阅读;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63):22-23
在语文教学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运用"全班共读"的形式能有效落实整本书的阅读,这种形式从"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开展课堂交流、组织专题活动"的五个步骤来步步推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常常尊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至理名言。的确,大量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是,阅读是小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近些年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被列为学校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学生每天有晨读、午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读书项目,还有快乐读写日、阅读展示、传统节日实践阅读等名目繁多的读书活动,但还是有大量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开展读书活动呢?一、好读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眼于"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落实,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利用资源,让学生获得有品质的共读机会。从课程实施策略入手,有序推行共读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阅读对学生学好语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课上课下多关注学生平时读什么,常问问他们读什么书,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对于班上爱读书、读书最多的学生应该多加表扬。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指出: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提示阅读方法,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培养学生阅读的愿望和认真读书的习惯;逐步达到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和初步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我在学生进入二年级有了一定"通读"能力后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学期组织四到六次的师生共读活动,其余的时间组织自主阅读。对于共读活动,反馈工作非常重要,我用做"读书笔记"的形式来突破。现就低中段的读书笔记作一例谈。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因此,在课改新的10年里,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在立足语文教学课堂之外,加强课外快乐阅读的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不是语文学习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内外阅读,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衷地爱上阅读。身为教师必须要开放语文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通过创设阅读平台,养成阅读习惯;延伸阅读内容,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组织阅读活动,分享读书乐趣等路径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终生与书结缘!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交际活动、认识活动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重视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读,已受到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2022年版课标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也有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