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学习《教育法》要在三结合上下功夫王嵘一、结合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中央有关文件,进行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中国经济──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3.
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作了具有时代性的科学表述。《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对指导教育工作,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针中“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方针中包含的这四层意思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沿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回过来还是要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不断推行教育改革。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办学方针。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思路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必要途径罗积民,赵培库《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法》首次以国家意志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教育方...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与经济发展河南师范大学李炳全,朱华北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劳结合全面育人邵作禄,王树繁,程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纲要》提出的这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原则,是指导我们...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是: 第一,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二,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本世纪的最后十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十年。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必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议》精神,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丰富和发展教育改革的经验,促进教育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任务,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基本内容,描绘了教育发展的蓝图,《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为此,必须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按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办好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试析“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法》的一点体会杨天平我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的教育方针的第一句话,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应该说目前还在探讨之中。当然,教育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应对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方针的正确表述──学习《教育法》体会之二国家督学张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我国...  相似文献   

14.
怎样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已经确定下来,并且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在出台之前,经过长达十年的酝酿、讨论和辩论。...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建设,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区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全面实施《北京市职工教育条例》、《北京市  相似文献   

17.
1995年 3月5~3月18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决定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教育法》第五至七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3个字)。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正式公布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基本上采纳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发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是在党的十四大确定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形势下制定的。《纲要》指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定位,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顺应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民族素质提高的世界潮流,另一方面也表明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教育必须在体制、结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纲要》将指导本世纪最后几年乃至影响下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活动的重要性《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