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大理古城,洋人街是最安静而又最繁忙的所在。这条长不过千米的街道,连接了整个世界,街上可遇到各种肤色的人。走进洋人街,既走进大理,也走进了世界。在洋人街中心广场北边的临街铺面上,有一家颇具传奇色彩的咖啡馆。她的女主人是中国人万可,男主人是万可的英国丈夫Jason Pym先生。  相似文献   

2.
鹤阳商韵     
时近黄昏,金黄的夕阳镀亮了这座古城,十月的秋雨飘然落下,是那样的突然和潇洒,晶莹透亮的雨滴穿过金黄的阳光洒向古城,把古城洗涤得清新靓丽.街道两旁的梧桐树被洗去一天的尘埃,更加昂扬葱绿.每当这个时候,我喜欢一人悄悄出门,踏着金色的夕阳余辉,让雨点敲打着我的身躯,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徜徉.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大理古城,像我这种偶尔步入其间的人不在少数。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文字或者图片,加上有限的几次逗留,约略地知道它的沧桑与久远,却永远也做不成其中的一部分。记得一位作家这样写道:"穿越大理古城南城门,犹如洞穿一条历史的隧道……而一踏进大理古城,‘文献名邦’就不仅仅是写在匾额上的冰冷词句,更是充盈在细水长流的现实生活之中的珠贝,温润可人,令人无限惊喜。"我正是用这段文字调整好了心情,在春天的某个下午,带着我那爱着爱着就老了的妻,又一次踏进了大理古城。  相似文献   

4.
名城大理下关古镇,有一条现今在市区街道名录中已找不到其原街道名称,但在大理下关乃至滇西近代历史上曾辉煌一时,曾是大理政治、商贸经济和文化娱乐中心,曾为大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有着深远影响的著名街道,那就是下关仁民街.  相似文献   

5.
品味巍山     
正终于在一个假日里成行,去细细品味南诏故地巍山的那一座城、那一条街、那一个村、那一座山。穿过焕然一新的拱辰楼,迈步在巍山古城错落有致,前铺后院,清一色瓦屋坡顶的房屋分列在古街的左右两侧,这犹如穿过苔草点缀的大理古城南门楼,自由自在地徜徉在青石板铺就,中外游客相拥相挤的古街道上。巍山古城居民百姓不急不躁的慵懒时光,犹如在大理古城里开着铺子,喝着绿茶或品着咖啡,将经营和休闲融为一体的慢生活。巍  相似文献   

6.
吴棠 《大理文化》2002,(5):61-64
民国时期(20世纪40年代),大理县城仍然保持着滇西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与作为交通枢纽、商贸发达、社会风气奢靡的下关相比,大理古城的街道风貌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7.
夜游红龙井     
到大理的红龙井一游,乃多年的夙愿。某日,在下关用完晚餐,趁着酒兴,杨兄提议,现在无事,何不到大理游一游红龙井,话音未落,立即博得大家的高声呼应。来到大理古城,下得车来,走在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远处,微风轻拂,树影婆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白族民居时隐时现,显出大理古城的神秘与久远;近处,在灯光映衬下,古老的墙  相似文献   

8.
杜丽芬 《大理文化》2022,(4):93-100
我家住在里香巷,里香巷牵着我的心,也牵着我的情,我从里香巷走了出来,又常常向里香巷走去,它是一块磁铁,悄无声息地吸引着我,让我牢牢记住,那里,是我的娘家,是我的生命之根.走在这条不算悠长的小巷,多年前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巍山古城内的街道以拱城楼为中心,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呈一个标准的"井"字结构,共有25条街道,...  相似文献   

9.
家佳洱海边     
在离大理古城不远,一个叫才村的小镇里,住着一户洋居民.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从大理古城乘坐C2路公共汽车,闻着田野的稻香来到才村.沿着村道走进一条往北的小巷,在一个写着66号门牌的幽静民居大门前,"光临寒舍,请君按铃"的粉笔汉字十分显眼.  相似文献   

10.
我曾品尝过大理白族的砂锅鱼、饵丝这两种闻名遐迩的美食,吃过后挥手惜别大理了,然而,总有一种寻找机会再度去品尝的奢望。其实,在我所品尝过的大理白族美食中,火烧猪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年多以前,我和几个好友一同到大理游玩。虽然多年前我曾几次游逛过大理,饱览了大理的旖旎风光,感受过大理的民族风情,品尝过大理的独特美味。而这次故地重游,还是不乏新鲜感。最有意思的是,在一位比我更懂得大理的朋友推荐下,我们一行相邀钻进地处大理古城闹市区的一家百年老店,慕名品尝了一回白族出名得让"老外"都赞不绝口的火烧猪肉。  相似文献   

11.
赵敏 《大理文化》2005,(5):9-11
自古以来,街市是商业的特有产物.街市让人联想到更多的是喧嚣,生存,争斗,铜臭之类的概念.如果将商业做成一种文化,做到一种与人的心灵息息相关的境界,许多人都会以为这是天方夜谭.但现实中的大理确确实实地有着这样的一条街,它被国内外游客亲昵地称之为古城大理洋人街.  相似文献   

12.
灵性红龙井     
对大理古城的留恋,缘自一条小街——红龙井。  相似文献   

13.
大理原以风花雪月闻名于世.而今,一条百余米的洋人街镶嵌于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又为其增添了几分色彩.  相似文献   

14.
到大理鹤庆县游览,新华村当然不能不去.   经过一道雄伟的牌坊,沿着一条两旁柳条飘飘的宽阔柏油路,就可进入新华村.途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面积达1600多亩的草海,在这里你会被草海风景所陶醉.……  相似文献   

15.
洋人街     
踏上大理古城的洋人街,果真就看到了许多洋人.洋人街清凉幽静,两旁的建筑折射着古典的味儿,或青砖黛瓦,或石墙木柱,是很白族很白族的.清静的地方反倒隐藏着商机,茶室、咖啡厅、中式餐馆、扎染服装店,清一色的远古氛围.三三两两的洋人在喝咖啡,裸露的手臂被阳光照着,浓密的汗毛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6.
苏嘉麟 《大理文化》2010,(11):92-95
巍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除了有古朴典雅的南诏古城,有林壑幽深的道教名山巍宝山之外,最吸引外地游客的莫过于闻名遐迩的风味小吃了。从南诏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拱辰楼往南走五十多米,就到了十字街口,从街口向左拐,有一条布满了店铺的街道,这些店铺绝大多数都是卖风味小吃的,这就是小吃一条街。这些风味小吃,极具南诏古城的特色,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四方宾客。  相似文献   

17.
流连红龙井     
杨荣 《大理文化》2005,(5):28-29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理古城,由于形成了一条"洋人街"而展示了她的现代魅力,成为交流世界文化的"大客厅".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与夹杂着明显白族发音特点的本地人以姿势助说话,OK、Yes地水乳交融着."洋人街"不大,名气却很大,全国各大媒体都报道过她,她是大理古城闪亮的一盏灯,照红了一片天宇,温暖了远近游人,使大理经济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8.
晓雁 《大理文化》2014,(7):85-95
正时光如水,一晃就流淌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屈指算来也有近六十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那是"古时候"了。大本曲那是1955年春夏之交,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省文化厅厅长黄铁(女,彝族史诗《阿诗玛》主要收集整理者)来大理地区调研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情况,我与黄铁同行,一起到了大理县城(现大理市大理古城)。我们先找到位于古城中心地区、一条西东走向小街(现洋人街下段)上的大理县人民政府。那是一座清代传统衙门式、瓦顶木结构的  相似文献   

19.
正大理古城好像永远是那样地热闹,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没有给它宁静,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也没有给它沉稳,倒是"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给了它嘈杂的市声。莫非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伊始,这种声音就在这里存续了1200多个春秋?答案似乎有些疑义。现存的大理古城不是原生态的产物,它是明朝初年以阳苴咩城为基础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  相似文献   

20.
古城漫步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市区内的大理古城,而现今州、市政府所在地叫"下关".我的朋友老何曾在大理住过一些时日,此次结伴游玩,一定邀约我到大理古城走走.乘车从大理市的下关往北15公里,就来到了一道古城门下,门楼雕梁画栋,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