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博大精深,代表作首推《周易》。“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日:‘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中国言《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者折中于(孔)夫子;可谓至圣矣。”(同上)上下《彖》,上下《系》,上下《象》;《说卦》[乾](卦)《文言》、[坤](卦)《文言》加《序卦》;《杂卦》;共称十翼;合称《易大传》。系:联系、系统(体系):联系成一个统一体。《系》全称为《系辞》,辞,与图…  相似文献   

2.
《周易》即今人所谓《易经》,又简称《易》。它是儒家的一种重要经典。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全书最基本的是“阴”“阳”两个符号,“——”是阳,“--”是阴。由这两个符号,连叠三层,组成八卦,八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本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用九》、《坤·用六》二条爻辞)爻辞,是《周易》中《经》的部份。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传》解释卦辞、爻辞以及八卦的性质和起源,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七个部份,十篇,统称《十翼》,意思是说这十篇文字是“经”的羽翼。  相似文献   

3.
《诗》、《易》制作年代试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系辞系统之最终编订,当在周代王官之内。要探索《周易》系辞系统的制作年代,必须分清楚系辞(卦、爻辞)的编订年代和系辞(卦、爻辞)所引用的古歌、文献的制作年代。《周易》卦、爻辞所引之古歌、文献,系出自周族旧典,有的年代相当古早;但《易》到西周中晚期(宣王之世)已基本定稿,最晚收入《易》卦爻辞的歌诗、谣谚应不晚于宣王之世。“宣王中兴”与《诗》、《易》文本的编订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周易正义》曰:“其《周易》系辞,凡有二说:一说所以卦辞爻辞并是文王所作,知者,案《系辞》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又《乾凿度》云: ‘垂皇策者犠,卦道演德者文,成命者孔。’《通卦验》又云:‘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准此诸文,伏羲制卦,文工系辞,孔子作《十翼》,《易》历三圣,只谓此也。故史迁云:‘文王囚而演《易》’,即是‘作《易》者其有忧患乎?’郑学之徒,并依此说  相似文献   

5.
《周易》卦、爻辞产生在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在殷末周初。《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孔颖达《周易正义》说:“以当纣世,忧畏灭亡,故作《易》辞,多述忧危之事。”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推断《周易》的卦、爻辞当著作于西周初期,出自当时掌卜筮官员之手。说明《周易》的出现,并非周厉王末期一时之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周易》学说发展到汉代,形成以“象数”学为主流的学术趋势,《易》家必本于卦象爻象以立说。至三国魏王弼(字辅嗣)作《周易注》,力扫“象数”之弊,独标以《老》、《庄》玄理说《易》的新风,于是“象数”《易》学渐衰,而“义理”《易》学日盛。历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王弼“扫象阐理”的《易》说几乎笼罩整个学术界,虽东汉大儒郑玄的《易注》也不能与之抗衡。 到公元七世纪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敕命孔颖达等人主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正义》采用王弼、韩康伯注本,孔颖达为之作疏。王弼《周易注》原只涉及六十四卦经文和附于各卦的《彖传》、《象传》、《文言传》,而《系辞》以下诸传不注,后有东晋韩康伯承王弼之旨续注余篇。由于孔颖达《周易正义》选用王、韩旧注为定本,唐代开科取士的《易经》教科书,即依此为准,遂使王弼以“义理”为主的《周易》学说在此后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王弼《易注》开始盛行的东晋期间,为之续注《系辞》以下各篇者,有谢万、韩康伯、袁悦之、恒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爱、顾欢、明僧绍、刘(王献)等十人(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吴承仕先生云:“自元嘉以来,王《易》盛行,独阙《系辞》以下不注。故自谢讫刘专注《系辞》,皆继辅嗣而作,其同以玄远为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奇书.它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记载有六十四个卦名、卦辞,象征不同的事物和事理;卦由六根代表阴阳的爻组成,每爻有爻题、爻辞,象征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传”包括《系辞》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以及《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文章,统称为《十翼》。据学者考证,《经》《传》不是同时形成的,《经》更古老些,殷墟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卜骨上已有用数字表现出的卦形,经过许多智者的劳动,不断丰富发展,才形成了《周易》,传说中的伏羲氏、周文王、孔子都可能有过贡献。《周易》是我国古代先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大约成书于西周末年、春秋战国间. 时至近代,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家对《周易》倍感兴趣。数学家发现《易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理论,发明二进制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就是从中国的八卦受到启发的.他曾把“易图”说成是“流传于宇宙间科学之中最古的纪念物”。天文、地质、医学、物理学界、国际国内都有虔诚的《周易》信奉者和研究者。六十年代起迅速发展的系统科学,其思维方式与《周易》的哲学内涵十分接近,因而《周易》又成为管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易与天地准”,是《周易·系辞上》中的一句话.准,是相符、相合.孔疏以“准拟”释之.全句的意思是说《易》的思想同天地运行的法则是一致的,即《易》体现了宇宙规律,是一种宇宙哲学.这句话,从战国以来,一直被学者们作为研究易学的总纲,被引入迷宫,上了大当.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钥匙,打开这座神秘的殿堂.《周易》是由卦(六十四卦)、经(卦辞和爻辞)、传(又称《十翼》,或曰《易大传》)三部分组成.历来的研究者都把三部分看成统一的整体.其实,从三部分的区别中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视眼睛为心灵的窗户,古人也很早就懂得了眼能传神的道理。“白眼”一词最初见于《易·说卦》:“巽为木,为风……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额头),为多白眼,  相似文献   

10.
新编高中历史选修课本,第一次把《周易》这本中国最古老的典籍编入中学历史教材,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周易》一书包括经文和大传两部分,后者有彖、象、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系辞等篇组成,是释经之作,赋予经文以深刻的哲理。《周易》体现了我中华民族古代先民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又从宏观上把天、地、人联系起来思辨,概括总结出一套规律性、哲理性的东西,显示了我中华先民的非凡智慧。二千多年来,《周易》一直被列为六经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可以说无…  相似文献   

11.
王弼说的“卦者,时也。爻者,适时者也。”说卦是“时”,交也是“时”。不过“适”之而已。孙奇逢说:“交者,象之变也,乃卦之趋时也。[1]。“卦体,其合者;而爻体。其分者。”[2]这两说意思是一致的。如果说一卦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特点。那么,六十四卦连接起来,就是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六十四卦整体的对立统一性,乃是客观世界整体的对立统一性的反映,客观决定主观,物质胜界的发展是永恒的,所以,《易》道也不可能有穷尽之时,故而,孙奇逢说:“《易》之道,以未济终焉,未济则未穷也,未穷则有生生之义。此天地之道也。亦圣人之道也”[3]很显然…  相似文献   

12.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客、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情”在《周易》中的含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指大干世界中万事万物的情状,是形而下的具象世界;另一种相当于“道”,是形而上的层次。而在“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中,有一个“形上等级制”;书→尽辞→尽言→尽象(卦)→尽意(情)。在这个“形上等级制”中,“情伪”不是指具象世界中的真假之象或虚实之象,而是与“道”相似,具有形而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有着主体的审美意义,而且,对西方现代诗派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看作是中国古典诗论在西方现代诗派中的美学转换.要阐明意象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审美意义,首先得对意象的有关理论作一探讨.意象的概念最早见干《周易》,古人所谓“《易》者象也”即认为《周易》就是一部关于“象”的著作.《周易·系辞上》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这里的“意”是“圣人”之“意”,即圣人体察的天意;“象”是符号化的卦象,与审美和艺术创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其将不可见之意用可见之象来表达,则有着暗示与象征的意义.汉人王充将意与象缀合成一词时说:“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候,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相似文献   

15.
《周易》的《彖(tuan)传》解释六十四卦图形的结构和卦辞。它和《系辞传[下]》“彖者,材也”、“知(shi,同“智”)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的“彖”、“彖辞”不同。《系辞传》说的“彖”和“彖辞”是卦辞,是《易》的经文;《彖传》是  相似文献   

16.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原名《易》。西汉初,《周易》被列为学宫的"经"书之一,学者遂尊称为《易经》,由此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关于"易"的含义,《周易·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东汉郑玄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易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周易赞》)。"易简"是以一持万,执简易繁之道;"变易"说明运动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不易"是说事物相对的稳定性。声也有人认为,"周易"之名,正是取周室即将变易的意思,作者是为了挽救周室的危亡而编著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是流传…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哲学文献,分《经》、《传》二部分。其中《易传》共有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包括《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杂卦》。《易传》大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作者非止一人,当是孔子的门生及后学依据师说对《易经》所作的阐释,并用来宣传儒家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前 ,对“周”、“易”二字的解释 ,就已经出现了许多观点。关于“周”《周易正义》引郑玄云 :“周为周普”;又引《易纬》云 :“因代以题周”;孔颖达自云 :“《周易》称‘周’,取歧阳地名”。陆德明《经典释文》云 :“周 ,代名也 ,周 ,至也 ,遍也 ,备也 ,今名书 ,义取周普”。关于“易”,《易传·系辞》以为“生生之谓易”,“易者 ,象也”,《说卦》又有“易 ,逆数也”之说 ;许慎《说文解字》云 :“易 ,蜥易”,又引“《秘书》说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乾凿度》云 :“易”有易简、变易、不易三种含义 ;程颐《程子遗书》卷 1 :“…  相似文献   

20.
<正> 今本《周易》的文字包括两部分:一为经文,即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一为传文,内容有《系辞》上、下篇,《彖辞》上、下篇,《象辞》上、下篇,及《文言》、《杂卦》、《说卦》、《序卦》等,计十篇,旧称“十翼”。这十篇传文中,韵句与散句交错,构成《易传》韵散相间的特点。其中《彖辞》、《象辞》,《文言》,《杂卦》等篇韵句居多,而《说卦》、《序卦》则以散句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