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热点BBS     
最教学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热播,随之"甄嬛体"热传。在种种"甄嬛"的影响下,重庆高二女生王秋乂竟在历史课上用《甄嬛传》串讲儒家思想。王秋乂的观点是《甄嬛传》里也有对儒家思想的讨论。并举出《甄嬛传》中端妃口中对《大学》《中庸》《论语》的看法。王秋乂同学在讲解的时候不但用视频辅助,还让同学们亲自模仿剧中的情节进行表演,不  相似文献   

2.
《甄嬛传》这部电视剧由于台词经典,情节扣人心弦等原因,不仅在国内大获成功,在海外也名声鹊起,刮起了一阵“甄嬛风”,出现了大量“甄嬛体”语言.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甄嬛传》中台词话语的言外之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首先,简要介绍言外之意的基本理论,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最后,总结言外之意的功能,希望对读者阅读文学名著、进行日常交流时,准确把握话语的言外之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7月29日,配音演员张杰发了一条讲述自己从业生涯的微博,转发量近万,配音演员这个职业也获得了极大关注。张杰曾经为《甄嬛传》里的温实初、《古剑奇谭》里的屠苏等经典角色配音,最近一次"发声"是在电视剧《青云志》中为男主角李易峰配音。几年前,一部《甄嬛传》捧红了为孙俪配音的季冠霖,2016年暑假,在视频网站上热播的《老九门》《幻城》《青云志》再一次让配音成了热议词。国产剧为何大多要配音?  相似文献   

4.
《诗经》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而《孟子》中引用了不少《诗经》的诗句。孟子对《诗经》的理解大多不顾及诗句的本义,而是由自己的观点随意阐发。他的理解有些是符合事理的正解,但也有不少误读的成分。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是孟子好辩的性格以及他独特的解诗方法,当然也有《诗经》语义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5.
宫廷剧在迎来一个高潮的同时,也陷入一场是非争议。随着宫廷剧《甄嬛传》的热播,《甄嬛传》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历史性问题、宫廷剧价值等方面的讨论,观众在热议时应该从思想、文化和审美多个角度探讨宫廷剧《甄嬛传》所包含的价值,对宫廷剧的发展走向理性地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自从《甄嬛传》在国内热播以来,英文版《甄嬛传》也在美国强势播出,"甄嬛体"的各种逗趣英译也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广泛讨论。本篇论文就这一文化现象,结合刘宓庆先生的文化翻译理论,就英文版《甄嬛传》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此剧中的文化特征词的英文解读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国内出口更多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并且配备合适的字幕翻译有一定助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孟子》比喻运用在先秦时期,独树一帜。《孟子》的篇章类比喻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经典诗句喻志、选取生活小事作喻体、讽喻、故事喻等;这类比喻的特色是:爱憎分明,词锋犀利,通俗亲切,循循善诱。  相似文献   

8.
折辱     
《甄嬛传》把宫斗剧推到一个高潮。观众无论老少、无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在看;媒体俗到城市晚报、雅到《三联生活周刊》都在评。看《甄嬛传》学到一个新词——折辱。这样的新词叫"甄嬛体"。一个妃子难为另一个妃子,受气的便是被"折辱"。被折辱的,一定会想尽办法还回去,折辱对方。所以,《甄嬛传》中高贵体面的妃子们虽然个个都是大家闺秀,却狠毒至极,为博得皇上的宠幸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甄嬛体"是否"红楼体"的争论,自《甄嬛传》入手,从词汇表现因素的角度分析《红楼梦》言语风格对《甄嬛传》的影响,探讨网络文学在靠近和传承古典文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池子 《初中生》2010,(1):16-1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来自民间、感情真挚流露的美妙诗句出自《诗经》。《诗经》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几千年来依旧流传不衰。唤起人们心底的共鸣,是《诗经》经过数千年的考验而成为永恒经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凡 《广西教育》2012,(23):1-1
随着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网络阅读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据《中国科学报》的调查显示,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借阅书籍排行榜中,网络文学书籍借阅量大增且高居排行榜前列,而经典名著借阅量减少,《明朝那些事儿》《诛仙》《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甄嬛传》等,均是近年来在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书籍;同时,智能手机、MP4、平板电脑等已有逐渐取代传统的纸质媒介之势,成为大学生新的阅读载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网络阅读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据《中国科学报》的调查显示,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借阅书籍排行榜中,网络文学书籍借阅量大增且高居排行榜前列,而经典名著借阅量减少,《明朝那些事儿》《诛仙》《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甄嬛传》等,均是近年来在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书籍;同时,智能手机、MP4、平板电脑等已有逐渐取代传统的纸质媒介之势,成为大学生新的阅读载体.  相似文献   

13.
《甄嬛传》描写了封建男权文化下女性生存的悲惨现实,她们丧失自由,生命贱如蝼蚁,人格严重异化。剧作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自主意识、精神独立意识在当代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同时,《甄嬛传》也表现了日常生活之于女性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本层次范畴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它的习得具有优先性,对于了解汉英构词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着眼于基本层次范畴在翻译中的应用。《甄嬛传》作为中国古装大戏的领跑者,目前其已经宣布将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因此,《甄嬛传》的翻译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题材电视剧一直深受观众的喜欢,《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美人心计》等历史电视剧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其中《后宫甄嬛传》的播出更是成为了古装电视剧的楷模,其在收视率与艺术上都是达到了较高的成就的。本论文主要探讨《后宫甄嬛传》的艺术性,该电视剧主要是从人物造型、演员台词以及角色塑造三个方面展现其高超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汉乐府《陌上桑》"采桑城南隅"一诗句确定采桑的地点在城南,后世诗歌经常出现采桑南陌、采桑城南的意象,但这并非是由《陌上桑》确立的,直到梁武帝萧衍创作出《河中之水歌》一诗后,南陌采桑才成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因为桑林本是具有艳情色彩的场所,所以南陌、城南也有相关之意。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交际依赖于礼貌的言语和真诚的态度。宫廷剧《甄嬛传》中的各主要人物都具有能言善辩的特点,在波谲云诡的后宫中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论述中西方的礼貌原则,其次,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分析研究《甄嬛传》中人物的语言特点,最后提出具体建议。既使读者对礼貌原则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为我们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2011年上映的《甄嬛传》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人们在赞叹演员们精湛的演技的同时,也对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有了很多思考。这种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形式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在受到很多人认可的同时,也会有很多人对其产生了质疑。在最近一大段时间里,以后宫为题材的电视剧逐渐成为占据荧屏中的重要部分,《甄嬛传》作为一部网络小说,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本文以《甄嬛传》为例分析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这种趋势盛行的原因,以及网络小说在改编成电视剧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袁悦 《文教资料》2013,(13):55-57
近年来,历史古装题材电视剧层出不穷,出现了《宫.锁心玉》《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等一系列热播古装剧。不可否认,这些古装电视剧给受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但是,这些古装剧真的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提高了受众的审美趣味吗?不尽然。正当我们为此担忧的时候,2012年,郑晓龙导演的作品《后宫甄嬛传》横空出世,成为古装剧视界的后起之秀。《后宫甄嬛传》不同于目前泛滥的宫斗剧,是一部具有批判意识的古装剧,实现了故事性、观赏性与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影视语言为"视听语言",影视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为运动的视觉造型和流动的听觉造型。文章从影视的造型艺术角度对《甄嬛传》中独特而又精致的造型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是晚唐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经刘欢作曲、姚贝娜演绎后成为电视剧《甄嬛传》的插曲之一。在《甄嬛传》中该曲的音乐与画面相结合,将美学效果展现的淋漓尽致。"音画美"主要从"辞藻美"、"音乐美"及"音画结合之美"来剖析,从而体会其人物情节及音乐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