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申探禄 《物理教师》2003,24(1):60-61
1 关于动量定理的推论动量定理的内容是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其数学表达式是 :I =Δp .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分别为I1和I2 ,动量的变化分别为Δp1和Δp2 ,则由I1=Δp1、I2 =Δp2 可推得 :I2 -I1=Δp2 -Δp1,意即物体在两次不同运动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之差等于其两次动量的变化之差 .2 关于动能定理的推论动能定理的内容是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其数学表达式是 :W =ΔEk.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合外力对它所做的总功分别为W1和W2 ,动能的变…  相似文献   

2.
物理选择题中,有一些选项不需要我们求出具体的数值,只要求我们作定性的分析。有时从正面很难入手,我们不妨从反面思考。假定选项正确的情况下,经过推导若得出与物理知识相矛盾的结果,则此选项是错误的,若在假定选项正确的情况下得出结论,符合物理规律,则此选项是正确的。例1 小余有“110V 40W”和“110V 100W”的灯泡各 1个,可是家用的电压是 220V,采用如图哪种连接方式接在220V的电源上,才有可能使灯均能正常发光。( )分析与解:“110V 40W”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I1=P1U1=40W110V=411A“110V、100W”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I2=P2U2=1…  相似文献   

3.
原题.(2012年扬州中考题)在例图1中动滑轮机械效率时得到表1数据(绳重和摩擦不计): (1)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2)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动,则测出的机械效率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原题答案:(1)在第2次实验中.W有用=Gh=1.5N×0.2m=0.3J.W总=Fs=0.9N×0.4 m=0.36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0.3J/0.36J≈83.3%.  相似文献   

4.
在纯电阻电路中经常使用的电功 (电能 )、电功率、电热公式如表 1所示 :表 1物理量常 用 公 式电功 (电能 ) W=UIt,W=I2 Rt,W=U2 t/R电功率 P=UI,P=I2 R,P=U2 /R电 热 Q=UIt,Q=I2 Rt,Q=U2 t/R  表 1中电功 (电能 )、电功率、电热的有关公式在实际解题中如何选用 ,不少同学心中无数 ,随意任选一个就用 ,这常常使解题变得烦琐或得不到正确结果 ,笔者在解题中对这些公式的选用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如表2所示的选用规律 ,供读者参考 .表 2公 式选 用 规 律W=UIt(电功 )P=UI(电功率 )Q=UIt(电热 )涉及电压、电流时选用W=…  相似文献   

5.
题目有三个电阻的阻值及额定功率分别为R1=10Ω、、P1=10W,R1=20Ω、P2=80W,R3=5Ω、P3=20W,它们组成的电路如图1、图2、图3所示,关于各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60V (B)图2电路允许流的最大电流为3.5A (C)图3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7.5V (D)图3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10W  相似文献   

6.
制造工模具上的零件(如夹具上钻模板,冷冲模上的多型孔凹模等)时,常要进行孔系的加工。孔系的位置关系有时以孔之间的中心距及两孔连线与基准间的夹角来表示(图1所示);有时以同圆周上的两孔间夹角来表示(图2所示)。在坐标镗床上加工孔系(图1)时,就要把中心距尺寸及公差(L)换算成相互垂直的坐标(工序)尺寸及公差(L_X,L_Y);另外,在测量图2所示零件时,尺寸v20 0.006(-0.017)及Q112±0.03都比较方便,但角度92°12′01″±1′50″用一般的量具和方法就无法测量,这时,可将角度尺寸和公差换算成测量两孔中心距的尺寸及公差(L_1)。通常这两种情况下尺寸及公差的换算过程较复杂。如图1中的L_X、L_Y尺寸及公差的换算,教课书中是利用尺寸链的原理,采用其精度来确定L_X、L_Y的公差,此方法从工艺上看  相似文献   

7.
目的:板材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软模成形技术,是采用固体颗粒代替刚性凸模或凹模(或弹性体、液体)对板料进行成形加工的工艺。固体颗粒介质板材拉深成形工艺为拉深和胀形两种变形模式的复合成形,其变形过程与传统拉深成形工艺有很大的区别。以抛物线型零件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形过程进行研究,建立固体颗粒介质板材软凸模拉深成形的几何条件和应变计算公式。创新点:1.首次提出了描述固体颗粒介质板材拉深成形变形机理的拉深权和胀形权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2.建立了固体颗粒介质抛物线型零件软凸模拉深成形的几何条件和应变计算公式。方法:1.通过对抛物线型零件固体颗粒介质拉深成形的变形过程分析(图1~3),将变形过程和成形工件的变形区进行划分;2.将数学中权函数的思想引入到对抛物线型零件固体颗粒介质拉深成形的分析中,提出拉深权和胀形权的定义及相应表达式(公式(1)和(2));3.通过理论推导,构建不同成形阶段抛物线型零件拉深成形过程中的应变计算式(公式(28)~(30)和公式(62a)~(62c))和壁厚计算公式(公式(31)和(63));4.利用MATLAB编制抛物线型零件拉深成形应变计算程序(图14);5.以某航空零件为目标零件,通过试验试制不同成形条件下不同阶段的抛物线型工件(表2和3),将理论计算壁厚与实测厚度进行对比(图19),将试验轮廓与理论计算轮廓进行对比(图21),验证分析过程中所提假设及理论计算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将试验获得成形工件的几何尺寸(表3)代入MATLAB计算程序中,对该航空零件的变形过程进行分析(图15、18、19、21和22)。结论:1.固体颗粒介质拉深成形过程是胀形和拉深的复合成形,通过对其变形过程分析,首次提出了拉深权和胀形权的概念,并且给出了其计算公式。成形过程中,拉深权越大,工件成形后的壁厚差越小;胀形权则正好相反。2.利用拉深权和胀形权,建立了固体颗粒介质软凸模拉深成形变形区应变计算公式,且可以计算出应变分界圆位置半径,为分析固体颗粒介质软凸模拉深成形工艺变形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3.设置合理的成形条件、拉深权的提高和应变分界圆半径的缩小可以降低拉深成形过程中底部的过度减薄,进而提高极限成形高度。  相似文献   

8.
师:你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有的说喜欢玩丢手帕,有的说喜欢玩切西瓜,有的说喜欢玩踢毽子……)在校游戏节的时候,我对二(1)班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出示下表),从表中你能知道什么?生1:我能看出喜欢每种游戏的人数。生2:我能算出一共有几人……师:我们不但可以把结果填在表上,还可以表示在图上,请每人在图上试试看。(学生纷纷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一张画有格子的统计图,独立在图上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老师,我的图上格子不够了,少了2格。”有的说:“老师,我的图上一列只有10个格子,12人表示不下了。”老师…  相似文献   

9.
动能定理是从功和能的定义出发,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的.质点动能定理的一般表述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质点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F·S=12mv22-12mv12或∑W=12mv22-12mv12.对于质点,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均可用质点动能定理求解有关问题.但须注意区别质点和质点系的不同.■1.恒力做功条件下质点的动能定理其数学表达式的导出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1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在恒定的合外力∑F作用下,经过位移s后,速度变为v2.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W=∑F·S,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速度由…  相似文献   

10.
例1在图1中,所有电阻的额定功率都为4W,若从A点流入电流为2A,则图中阻值为2Ω的电阻消耗的功率为·解析:如图1所示,图中的六个节点分别用A、B、C、D、E、F表示,A、B、C三个节点处的电流分别用I、I3、I4,I4、I6、I7,I7、I9,I10表示·现在我们先从网络的右边向左边逐一剖析,因为R1CF=R19+R10+R111+R12=41Ω+1Ω+11Ω+2Ω=21Ω,所以RCF=2Ω,同理可以推知,RBE=RAD=2Ω,于是Rab=R1+RAD+R2=1Ω+2Ω+1Ω=4Ω·然后再从网络的左边向右边分析,Uab=I·Rab=2A×4Ω=8V,UAD=Uab-I(R1+R2)=8V-2A×(1Ω+1Ω)=4V,I4=I-I3=I-URA3…  相似文献   

11.
练习部分1 填空题( 1)理想运放的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od =,差模输入电阻Rid =,输出电阻Ro =,共模抑制比KCMR =。( 2 )完成下列数制的变换:( 2 35 ) 10 =(    ) 2 =(    ) 16( 3)二极管导通时,PN结处于偏置状态下,电流由区流向区,硅管导通电压约为。( 4 )电路如图1所示,判断各电路对于正弦信号有无电压放大作用,并说明无放大的原因:图(a)电路,图(b)电路,图(c)电路,图(d)电路。(a)         (b)(c)         (d)图1 交流放大器示意图( 5 )在图2所示电路中,当某一参数变化时,其余参数不变,在表1中填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2.
杨波 《物理教师》2004,25(12):54-54
题目:如图1所示,a、b、c是匀强电场中的三点,这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每边长为l=(21)~(1/2)cm.将一带电量q=-2×10-6C的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W1=-1.2×10-5J;若将同一点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  相似文献   

13.
1.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1如图1,∠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W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若AB=2,BC=1。求点D到点0的最大距离.  相似文献   

14.
一、已知条件开放型1.如图 1,R1和 R2并联 ,已知 R1=10 ,通过 R1的电流 I1=3A,请你补充一个条件 ,数据自定 ,求出电阻 R2 的电功率大小 ,以及每分钟电路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要求三个不同的补充条件 )解析 :(1)补充条件 :通过 R2 的电流 I2 =1A。P1=(3A) 2× 10 =90 W。由 I1R1=I2 R2 得 ,R2 =(10 × 3A) / 1A=30 。故 P2 =I2 2 R2 =(1A) 2 × 30 =30 W。每分钟消耗的电能W=(P1+ P2 ) t=(90 + 30 )× 6 0 J=72 0 0 J。(2 )补充条件 :已知 R2 =2 0 。P1=(3A) 2 × 10 =90 W。U=I1R1=3× 10 V=30 V,I2 =U/ R2 =30 / 2 …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对实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描述如下:a为实数,│a│表示数轴上代表实数a的点到原点O的距离,(如图1)即线段OA的长或A点到O的距离。图1这一描述体现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数形联系。代数问题几何化,更能使同学们通过直观图形理解抽象的代数知识。几何问题代数化,可将某些直观图形抽象归纳为代数表达式。另外,我们可以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行推广:│a-b│表示数轴上代表实数a和b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AB│(如图2)。图2现举例说明绝对值几何意义的应用。例1在一条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n(n>1)台机床在工作,我们要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使这n…  相似文献   

16.
一.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物理概念,针对问题多向思维.例1如图1所示,使用两种简单机械将重物G匀速提升,问哪种机械的效率大?分析:若呆板地用机械效率公式η=WW有总用分别对两种机械进行计算,那就太繁琐了.如果我们对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以及两种机械做功的特点都比较熟悉,知道用机械将重物匀速提升时,在W有用相同的条件下,W总越小,η就越大,于是就能巧解.解:设用两种机械将重物G匀速提升1m,则用两种机械做的有用功W有用相同,做的总功分别为W总1=30N×3m=90J,W总2=20N×5m=100J,由公式η=WW有总用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二.灵活利用一些…  相似文献   

17.
王俊如 《中学科技》2012,(8):52-56,F0003
用2.5毫米厚的ABS板制作一块舵机机架板(图1),用螺丝安装在舵轴套上端圆盘上。机架上开一个舵机安装孔;在车床上制作一个铝合金圆盘,安装固定在舵杆上;把舵机摇臂安装在舵机上。舵圆盘和摇臂用2根直径2毫米的不锈钢丝弯成的连接杆连接(图2)o舵机机架的其余平面用来放遥控接收机和接收机电池。  相似文献   

18.
1.逆推法 :所谓逆推法 ,就是从提出的问题入手 ,推出问题与已知量相关的物理量。如图(一 )所示 ,R1 为标有“2 2 0 V1 0 0 W”的电铬铁 ,当 K闭合时 ,R1 正常工作 ;K断开时 ,R1 的功率只达到原来的 14 ,求 R2 的阻值。解题思路 :R2 =U2I2而 U2 =U- U1 ,U1 =I1 · R1 ,R1 =U2P1=484 ,I2 =I1 =P实R1,P实=14 P=14× 1 0 0 W =2 5W,从而得到 R2 =484 。再如物理课本中的例题 :高出水面 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 50米 3的水箱 ,要用一台离心式泵抽水给水箱 ,1小时能把水箱抽满即可 ,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多少千瓦 ?其思路可简要归结为 :P W…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讲通过对特例的观察、归纳可发现一般规律. 1 通过特例枚举归纳出一般规律 例1 求积2111(1)(1)(1)?49nSn=---=L 解 我们很难一下子就求出nS的公式,不妨取特例试算一下: 213144S=-=, 3112(1)(1)493S=--=, 41115(1)(1)(1)49168S=---=, 511113(1)(1)(1)(1)4916255S=----=. 将上述结果列成表: n 2 3 4 5 L nS 34 23 58 35 L 上表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规律,如果我们稍稍加工一下,将23改写为46,将35改写为610,将得到下表: n 2 3 4 5 L nS 34 46 58 610 L 从上表我们容易作出猜想:12nnSn =.用数学归纳可以证明这个猜想确实是对的. 例2 在…  相似文献   

20.
周分工 《物理教师》2008,29(7):40-40
高三复习资料上常见这一题目:如图1,导体棒MN的质量m=0.1kg、长度L=1m、阻值R=1Ω,处于磁感应强度B=1T、竖直的光滑无电阻框架上,在电动机牵引下由静止加速上升,牵引功率P牵恒为6W,当导体棒上升h=3.8m时速度稳定,此过程中导体棒上产生的热量Q=2J.求:棒从静止到速度稳定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