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荣格的原型理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受理念论影响的西方传统的宗教和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他将“原型”运用来解释集体无意识内容之前,“原型”大致涉及两种主要领域,即宗教神学与哲学,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来源于柏拉图哲学中的理念论。荣格是基于分析心理学地基本假设是建立“自主精神原则基础上的心理理论”,荣格借用了传统的原型术语,也继续延用了柏拉图关于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关系的思维模式,但却有意地扭转柏拉图以来关于原型解释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反抗、皈依、幻灭——奥康纳《智血》中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康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智血>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黑兹尔表面上看是在反抗传统的上帝.然而,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黑兹尔一生当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上帝,并最终导致了他的幻灭和惨死.通过主人公黑兹尔的精神历程,奥康纳表达了对于传统上帝的追求和依赖只能使追求者产生幻灭和绝望的观点.黑兹尔精神追求过程中上帝的绝对缺席阐明了奥康纳的神学观,即人类必须找到一种和超验的存在和谐共处的新方法,也许这正是奥康纳的处女作向她自己和读者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842年《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在政治哲学思想、国家观念上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的影响,在批判立场上强调通过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使国家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进而实现理性国家的归复;1843年,马克思意识到尘世现实问题与理性国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和冲突,于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1842年所追捧的黑格尔理性国家理论,展开对整个政治领域的彻底的批判,并走向彻底的革命,实现了从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到对尘世批判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后半期,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了基督教的改造问题,认为基督教应该剔除对上帝的神秘主义阐释,重视理性在宗教信仰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上帝即爱,此与西方启蒙运动哲学中的自然宗教思想相暗合.哈代的基督教文明理路,宣扬理性与信仰的结合,卸掉了神性的光芒,闪耀着哲学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以来,哲学战线窒息沉闷的空气为之一扫,特别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我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哲学体系加以改革。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这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哲学编排体系的由来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斯大林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中,始终不渝地捍卫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6.
我国哲学界长期存在着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争论。1985年,《社会科学评论》第4期发表了杨献珍同志的文章:《论恩格斯否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直接了当地把争论归结为恩格斯究竟否定了还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鉴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如何评价我国哲学界长期存在的争论,因而大有讨论的必要。杨献珍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论述了他的观点,让我们也跟随杨献珍同志的论述,作一些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7.
宗教不是一个空名,而是一个实在,是一个以信仰为纽带把社会成员联系起来的组织。任何宗教都不可能是私人或个人的。强调宗教的公共性,就是强调宗教团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强调宗教、哲学、神学的公共性是西方社会思想的一种发展趋势。中外学者对公共性的理解存在的差异,是他们各自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处境引起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走政教合一的"公"的宗教道路,而就政府与宗教团体的关系来说,其最佳状态应当是相互调适,共存共荣,和睦相处。在当代中国,合法的中国宗教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很多。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尽管宗教现象错综复杂,但它仍然是一定的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影响很大,涉及到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1],尤其是在精神领域。中世纪时期的西欧人民,深受基督教神学的思想禁锢,从起初的被迫接受到全民信仰。经过异端思想运动对基督神学的批判和否定以及宗教改革运动,最终结束了天主教会对社会思想领域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宗族是其基本社会结构形态,民众拥有可贵的自我心性约束精神,所以古代中国没有形成欧洲城邦经济形态下的知识主导的理性思辨社会和宗教神学社会,而是形成了与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道德社会。这归因于小农经济的农业循环生产主要靠经验;先贤对"道"的理解,使得中国哲学在起始点上便超越了宗教神学观念,直接上升到把握客观自然规律。儒学以仁为核心概念,为社会治理设计了完整的道德体系,支撑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走了一条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道德神学中 ,康德沿着从“应当”到“信仰”的求索之路 ,最终作出上帝存有的悬拟。并得出道德上帝具有生存论、实践实在性和人本主义的特征。康德道德神学抑制了工具理性的僭越 ,为信仰留下了地盘 ,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道德资源 ,使得人类的道德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一、导言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的科学。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孔德(1798~1857)被社会学界公认为首创社会学的人。在他的著作《实证主义哲学的研究》的第四册中,首先使用了“社会学”这个名词,并作了论述。孔德认为,人类是随时间而进步的。人类知识的进步经过三个阶段:神学主宰世界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的科学阶段。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孔德把社会比作集体的有机体,把社会学分为静止的和动力的两种现象:静止的,研究组成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找出社  相似文献   

12.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13.
指出《三国演义》在历史知识、伦理观念、政治权术、军事斗争、宗教神学、文学艺术和语言学、哲学、美学、教育学、民俗学、医学以及文物等方面均有渗透,从而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影响巨大,世无其匹。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非存在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自从柏拉图以来就一直持续不断,具体表现为个体词的所指物或一类事物的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经院哲学中唯名论和唯理论关于共相(本质)是脱离具体的感性事物的独立实体还是作为概念仅存在于我们的心灵、精神之中的争论即与此相关。现代哲学则主要通过语言的途径来讨论非存在物是否存在这一本体论问题,对于它的理解体现了语言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探讨知识或科学的基础问题可以归其为哲学的一项任务,对体育基础的思考便构成了体育哲学.由于体育关注的是身体,我们就有责任阐明和分析“身体德性”对“体育的奠基性”的基础作用了,因此,关于身体德性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体育初步的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以及哲学的判析法,就体育作为发展“身体德性”的特殊情景,对德性与目的所存在的依附特征做了阐述.研究认为,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有必要以身体素质或品质的形成作为目标,从哲学的视角讨论关于体育奠基性的“身体德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的社会生活、政治宗教、哲学科技等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是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繁荣时期;是德国古典文化崛起的时期;同时也是伟人频出的时期。贝多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而他所关心的远不仅仅是音乐,从很多史料记载中也能证实,在许多方面他也可算是博学,作为这样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所影响。然而,外在的思想冲击与他内心世界的自我感悟在他人生的各个时期和阶段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本文也希望能结合对贝多芬影响较大的哲学、科学、宗教思潮等领域来考察贝多芬晚期作品所体现的艺术追求和思想表达;通过对特定时代中多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的考察,从人文角度尤其是哲学与宗教倾向方面,考察贝多芬的晚期思想境界,思考贝多芬晚期作品中、与其形式特点相对应的内省性、幻想性、宗教性等风格特征在形而上学层面的成因。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和还原一个作为凡人的贝多芬的晚年心境,从人所可能产生的信仰力量中获得对今天、对自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萌发思维意识的那刻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脚步.知识从哪来,真理是什么?“天赋观念”说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拥有无限的、绝对的真理,所以人所拥有的部分真理是上帝赋予的.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三位大家关于“天赋观念”的批判与反批判去纵观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的演变发展路径,以理清它是以怎样独特的演变方式展示着人类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的.  相似文献   

18.
克尔凯郭尔作为一位宗教生存伦理学家,他继承发展了基督教的原罪观念并使之扩大为一种生存的意识,即绝望,从而使罪与具体的个人生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他这里,绝望成为罪,这种罪是个人犯下的,是个体原罪,而要走出绝望、实现救赎的途径,就是要走向上帝,接受基督信仰。  相似文献   

19.
休厄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有三方面:他的哲学基础是"事实一观念"学说;他的哲学核心是作为真理发现理论的归纳学说;他的真理学说将符合说、融贯说结合起来.休厄尔的哲学思想不仅开启了科学哲学的先河,而且在英国哲学史上,他成功地摆脱了苏格兰常识主义哲学的影响,将哲学重新拉回到理论分析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20.
同其他存在主义者一。,萨特把人的问题。做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认为人的存在是最根本的存在,主张由人本身出发去理解人,去揭示世界。因此,他的哲学就是“人学”,然而,萨特所理解的人的存在,是孤立的个人的存在,又归结为非理性的纯粹意识活动,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去解决一切哲学问题。这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前题。在萨特由人的主观性,即纯意识出发的存在主义人学体系中,关于人的自我造就和个人自由的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萨特认为,人最初只是作为纯粹的虚无而存在,人具有的各种具体特质和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