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排球运动水平,现在世界各个国家排球代表队越来越重视排球竞赛和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训练问题。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通过对排球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分析,探讨解决如何处理好排球竞赛过程中的不利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很好发挥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比赛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论心理训练对提高技巧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前斌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56-57,66
现代技巧竞技的发展,要求技巧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竞赛心理素质.运用运动心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技巧运动员的心理类型、心理素质对训练成绩的影响和竞赛水平的发挥,以探讨最佳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临场竞赛水平,取得最佳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15,(4):48-50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竞赛中常常因为各种负面原因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状态,而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运动员技术动作变形,失误增多,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通过研究深圳市清林小学艺术体操运动员竞赛过程中不良心理状态以及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以缓和运动员竞赛中不良心理的产生,提高运动成绩,为艺术体操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使得运动员可在心理层面上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前体育发达国家已经把心理训练当做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善于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导运动训练与竞赛,使运动员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应是优秀教练员必须具有的素质之一,本文通过对赛前心理准备,赛中心理控制,赛后心理调整的研究,对心理训练与提高运动成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运动实践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伤,这些挫伤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影响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运动员。她们生理、心理方面较弱,心胸狭窄,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比赛心理波动都比较大。因此,研究挫伤产生的原因及其行为表现,使运动员正确对待和消除挫伤的影响和干扰,这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运动心理学特别是心理训练研究的进展,大量资料说明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与技术水平的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影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目前,心理学家及教练员对运动员所采取的如:自我暗示和放松练习,动员练习,念动和集中注意力练习等各种心理训练手段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仅就目前较为受人重视的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马拉松竞赛不仅是运动员跑的能力的较量,也是其心理机能的较量。在竞赛中要充分发挥跑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开发运动心理机能。这两种能力密切相关,两种能力建立的基础都是训练。平时训练水平对战术训练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为了在竞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或夺取好名次,还必须在赛前根据竞赛路线进行专门的战术训练,掌握好的比赛战术。  相似文献   

8.
田径竞赛制度改革对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观点,分析田径竞赛制度改革后,田径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固有模式产生其变革的必然性,并对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对其成绩的影响进行剖析,认为“以赛带练”能有效提高田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现代运动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和竞赛的日趋激烈给运动员带来的精神负担愈来愈重,优秀运动员中精神疲劳现象的出现也日益增多。然而,当前运动训练中的恢复措施大都是针对身体疲劳进行的,用来消除精神疲劳的措施和手段还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对运动员各种不同性质的疲劳现象的诊断并应用我国传统的功法调治及心理放松训练手段消除运动员的精神疲劳,恢复和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训练的需要,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
肖威 《中华武术》2005,(7):9-10
心理训练,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练习者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以及学会调节各种心理状态的方法。田径运动成绩的高低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的运用具有直接的关系,更有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除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要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  相似文献   

11.
田径运动员赛前情绪的控制,实质上就是心理训练。实践证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动成绩接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心理能力的较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赛前情绪控制的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心理训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跳远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跳远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助跑的准确性问题,一直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作者认为在高水平运动员中问题的实质是心理上的原因,本文对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提出了7种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3.
对运动表象训练在体操训练和比赛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念训练是运动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注意和加强平时的意念训练,保持持之以恒,并将运动表象训练运用到体操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促进体操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的双飞跃。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选班学生的网球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针对运动技术水平出现的"瓶颈期"和成绩出现的"高原现象",尝试在训练中实施阻力训练法。研究表明:阻力训练法能有效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选班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但是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握好训练的应用时机、负荷强度等要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校体育》2020,(11):57-58
<正>运动成绩对每一名田径运动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运动员成绩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运动竞赛中,而训练是运动成绩体现的基础。由于各种内外在因素的不同导致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时呈现出的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不同。这里探讨的运动表现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条件发生变化时的各种身体动作、技能、心理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包括主观因素(自身训练积累、神经系统的调节、身心变化及适应、临场发挥、身体动作调控、伤病恢复及心理素质等)和客观因素(对手临场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体坛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训练日趋完善、比赛频繁、竞争激烈、运动成绩一再更新的今天,心理因素已经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心理训练,已是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需要着手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体育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为运动训练服务,运动心理学同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运动生物化学等新学科一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训练理论,推动了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  相似文献   

17.
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径运动成绩大致受体能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状态三部分因素制约,而心理训练是当前训练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重视和研究心理训练对运动水平的提高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运动训练的时序特点,重点论述了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特点、作用和方法,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运动实践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些挫折不仅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也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研究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行为表现,使运动员正确对待和消除挫折的影响,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不断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作用。一、运动员训练和竞赛中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对挫折的容忍力(一)挫折产生的原因心理学研究认为。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使个人需要不能满足、动机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是个体的内心感受。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挫折产生的原因可…  相似文献   

19.
蹦床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慧 《体育科学》2003,23(5):133-136
采用CSAI—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蹦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竞赛焦虑的测试。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和运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可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蹦床比赛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教练员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绩指标几乎达到了人体和技术的极限.在高山滑雪运动水平高的国家中,在运动员的选材及运动训练、技术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而心理和精神训练,对创造优异成绩越来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国内外的体育竞技中,可以经常看到因心理训练较差而失利的现象.在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