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受旱面积是反映旱情轻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根据1950—1979年资料的统计,全国多年平均受旱面积约2.9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9.6%。其中多年平均受旱成灾(减产三成以上)的面积为1.01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7%。 受旱面积在地区上分布是很不均衡的(表1),黄淮海地区(包括冀、鲁、豫、晋、陕、内蒙古、京、津)近30年受旱面积和受旱成灾面积均占全国总数一半左右;华南地区(包括粤、桂、闽)与  相似文献   

2.
我国常年农作物受旱面积约3亿亩,每年损失粮食250亿~300亿千克,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李昌健说,目前我国每年农业用水量为3800亿~40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8%左右。据介绍,目前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的制约。在18.37亿亩耕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态环境加剧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锐减世界人均耕地为3.75亩,中国只有1.6亩,仅为世界人均数的43%。全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人均耕地<0.8亩的有666个,占总数的23.7%。其中<0.5亩的有463个。  相似文献   

4.
<正> 山东土地总面积23508万亩,耕地12001.50万亩,总人口8838万人。人均土地2.66亩,仅为全国人均11.87亩的22.4%,同世界人均55.2亩相比仅占4.8%;人均耕地1.36亩,低于全国人均1.68亩的水平,仅占世界人均6亩的22.7%。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更为强烈,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将更为突出。据预测,到2000年山东大部分地市土地人口承载量将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生存。但究竟需要守住多少耕地才能满足新时代中国粮食需求的底线,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为此,本文从厘清不同情景下耕地最低保有量需求出发,构建兼顾人口、人均粮食、粮食单产的耕地需求预测模型,模拟完全自给、高度自给、适度自给3种情景的耕地需求量;结合耕地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预测,判定耕地保护的理想能保量、基础应保量、底线必保量。结果表明:①2020、2025、2030、2035年理想能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9.20亿、18.39亿、18.47亿、16.57亿亩耕地;基础应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8.49亿、17.72亿、17.78亿、16.12亿亩耕地;底线必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7.80亿、17.09亿、17.09亿、15.51亿亩耕地。其中基础应保量可作为理性的策略选择。②目前划定15.51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能保障2035年粮食自给,但今后若放弃严控政策,则难以满足2030、2035年粮食完全自给的耕地需求。未来应全面细化并继续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4,(15)
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旱情持续发展,全省受旱面积已达2706万亩,73.9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白龟山水库启动二期死库容为平顶山市供水。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土资源状况面临日益严重的局面。1985年全国减少耕地2390万亩,1987年减少1162万亩,1987年减少1226万亩。近2年耕地减少的势头有所缓减,但仍有300万亩以上。解放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近1倍。东北、华北、西北沙漠化面积约占10%以上。据联合国分析资料,全世界约有35%以上的土地处在沙漠化威胁下,每年有2000万ha耕地沙漠化。同样,我国约有6000万亩耕地,7000多万亩草场处于沙漠化的威胁下。我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14,(3):28
<正>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透露,2014年,中国将加快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并启动重金属严重污染耕地治理工程。为此,中国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一、宜农荒地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建国以来虽然开垦荒地4.8亿亩,但由于工矿、水利、交通和农田基本建设占地4.6亿亩,得失近似相抵,耕地面积增加无几。而由于人口迅速增长,每人平均占有耕地面积反而逐年减少。据统计,目前每人平均占有耕地仅1.67亩左右,不足世界平均每人占有耕地6.7亩的1/3。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基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地、沙化地的退耕还林还牧,耕地面积将还有减少的趋势。今后除要求基本建设尽量少占用耕  相似文献   

10.
黄让堂 《资源科学》1984,6(1):30-35
一、黄淮海平原整治的必要性 黄淮海平原地跨冀、鲁、豫、苏、皖五省和京、津二市,面积28.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平原。区内共有人口近1.7亿,耕地约2.7亿亩。人口和耕地均约占全国的17%,但目前粮、棉、油、烟产量水平在全国只属中等,产量低而不稳的面积还很大。1980年约2亿亩粮食耕地平均亩产只有483斤左右。其中河北平原中部、东部,天津大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北部,有粮食耕地6200万亩,平均亩产只有300斤。  相似文献   

11.
大西北的资源与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西北辽阔广大,包括陕、甘、宁、青、新,面积共计304.3万平方公里,占西部总面积的58.7%,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约9000万,为全国的7%,人均土地面积3.8公顷(5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5倍;其中耕地1853万公顷(2.78亿亩),人均耕地0.203公顷(3.09亩),高于全国人均数的一倍。还有大面积的草地,计6544  相似文献   

12.
一、格尔木城郊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格尔木现有日光节能温室340座,面积270亩;大棚306个,面积183亩.城郊现有宜菜耕地近2万亩,基本具备建立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基础条件.此外还具有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安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选取水资源为生态安全因子,以2003年为现状水平年,2010年和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根据预测的农业用水量和农田灌溉配水定额可计算出基于农田灌溉配水确定的耕地面积,考虑该流域经济发展情况,再加上旱地面积可确定规划水平年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保有量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建议,为促进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如下:2010年石羊河耕地保有量为525.85万亩,同比减少30.9万亩。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465.96万亩,同比减少90.79万亩。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个土地面积不到10万平方公里,农用耕地只占20%左右,人均耕地不足1亩,自然资源也很贫乏,农产品和其他许多资源几年都靠进口的韩国,它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一跃而成为世界有名的“亚  相似文献   

15.
云县大寨乡位于县城东南部,全乡辖13个村、19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3万人,现在耕地2133.3公顷(合3.2万亩),人均耕地0.07公顷(合1.04亩),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相似文献   

16.
《百科知识》2010,(8):1-1
近期,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已经导致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的旱情愈演愈烈,云南大部分地区的干旱更是百年一遇。截至3月中旬,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有2000多万人因干旱饮水困难。同时,干旱对全国的粮食价格甚至是供应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代码:100801)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 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方法,探究怒江流域耕地资源受坡度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在整个泸水市境内耕地保有量457148.80亩,境内耕地分布坡度范围在2°-81°,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15°区域内,耕地数量随着坡度增大成非线性增长,坡度小于15°时,耕地数量非常少,总量仅为49411.93亩,占比仅为10.81%。由于怒江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地势陡峭,高差大,坡度较陡,坝区较少,且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导致坝区几乎没有耕地资源,坡度小于6°区域内,耕地面积仅为4452.92亩,占比不到1%。研究结果为区域耕地资源开发以及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曲朦  赵凯  周升强 《资源科学》2019,41(10):1911-1922
本文基于河南、宁夏两省873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利用DEA和Tobit模型,从测算农户小麦生产效率入手,分析了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期在现阶段农户不断分化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耕地流转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①耕地转入通过土地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小麦生产规模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耕地转出通过要素溢出正向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②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农户生计分化的调节作用下,耕地转入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减弱,耕地转出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③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倒U型”影响,在流转规模分别到达46.277亩和37.125亩之后,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由正转为负;耕地转出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表现为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耕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户非农技能培训,以及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套灌区是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总面积1679.31万亩,引黄灌溉面积861.54万亩,灌区农业用水形势日趋严峻,在灌溉管理中如何做到节水增效,已成为保障灌溉用水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大汶河上游,土地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南北长62.2公里,东西宽56.8公里,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4%。地形南缓北陡,山地多,平原少a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开阔,全貌呈簸箕状。整个地表申山地占56.3%,丘陵4522.3%,平原占21觞。人均耕地0.83亩,已经远远低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均1亩的警戒线,接近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是全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市之一。因此,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土地复垦作为增加耕地,保护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莱芜市耕地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