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构实在论是科学实在论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无论是认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还是本体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其结构进路均是固定真理收敛的。而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的结构进路却是非固定真理收敛的。那么在这种非固定真理收敛基础上的结构进路中,新理论具有的先进性是什么?或者说结构进路的指向性是什么?基于此通过对比CSR与其前理论在结构进路对固定真理收敛的态度上的差异,能够分析出产生这种非固定真理指向性的原因。而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又认为理论进路是连贯一致的研究纲领,因此从研究纲领的角度,以反常及消解入手可以分析这种结构进路的导向内容。最后文章认为建构版本结构实在论的结构进路是经验叠加的。  相似文献   

2.
真理问题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理论为真或近似为真被视为科学实在论立场的必要部分。然而德维特主张实在论应当排除与真理有关的语义学和认识论,倡导无真理的实在论;此外,实在论的视角主义、建构经验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均可视为消除或削弱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尝试。上述立场构成了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消除主义进路,该认识有助于人们形成更恰当的实在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在论是科学自己的哲学,它在发展过程中引起了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科学实在论有3条基本进路:语义学进路,本体论进路,认识论进路。  相似文献   

4.
传统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焦点在于理论能否反映某种外在的根基,从而纠缠于理论与实在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无法自拔。哈金认为解决这场争论的关键在于将考察视角从表征转向干预,于是,实验开始进入实在论争论的核心。一方面,实验有着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通过对相关仪器的"操作"产生的现象,可以确保理论实体存在的确证性,从而为解决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提供新的哲学进路。尽管哈金发起了科学哲学的实验转向运动,但其实验哲学思想还是为很多人所诟病;这些质疑最后推动了哈金的转型,从基于实验的实体实在论转向科学实验室,试图实现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科学实在论的争论中,有两个最引人注目的 论点是"无奇迹论证"和"悲观元归纳",这两种理论背道而驰,最终分别指向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沃勒尔引入了结构实在论,沃勒尔的结构实在论是认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在沃拉尔的基础上,雷迪曼引入了本体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这两个版本都是依据物理学的发展提出的.文章基于规范场论的对称群讨论结构实在论,并指出量子场论的幺正不等价表示和结构实在论的辩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面对数学实在论的认识论挑战,数学哲学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自然主义规划,即蒯因的科学自然主义、麦蒂的数学自然主义和叶峰的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这三种规划都试图对传统的数学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进行自然化,都涉及探究数学、科学、哲学与实在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哲学探究的方式受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冲击时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文章试图勾勒出数学哲学中自然主义的发展脉络,提出对自然主义的质疑以及由自然主义引起的一系列重要的哲学追问。  相似文献   

7.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逻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逻辑或逻辑真理本身是否需要辩护等问题上存在着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两种截然相反的逻辑观。逻辑的实在论观点能说明逻辑真理的客观性、普适性和认识论价值 ,但需要精致化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作为数学中基础问题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不绝于耳,历久弥新。它直接关系到数学是否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真理性。通过系统梳理数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基本观点及争论焦点,可以发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下,扬弃争论双方的理论内涵,才能正确看待争论的意义,并实现对数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科学、全面评判。  相似文献   

9.
劳斯的"科学的文化研究"是科学论研究的一种新的转向,他在吸收了库恩、海德格尔和福柯等人的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把科学作为实践进行研究。他提出了"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六个主题,强调科学实践的异质性、科学实践的叙事性、科学实践的"物质性"与"局域性"和科学实践的文化开放性,坚持对"实在论"和"价值中立"的颠覆、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论批判和政治批判。劳斯的"科学的文化研究"尽管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相对主义问题,未能走出其存在于认识论、科学的政治哲学之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然主义科学哲学的深入人心以及研究设备和技术的进步,"神经相关物"进路成为认知语言学回应其"过度倚重内省证据"诘难以提升其"科学性"的重要途径.但井喷式的实证研究却造成了理论一致性较差并使其陷入了"实证帝国主义"的藩篱,单纯的变量控制以及实验设备的进步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论问题,当前必须进行哲学审思以及范式转化的考量.文章以"隐喻神经理论"为个案论证认知语言学"神经相关物"进路面临的哲学困境并进行审思.结论 如下:(1)哲学困境包括"相关物"哲学意蕴、本体论层面的"意识难题"以及认识论层面的"解释鸿沟";(2)神经现象学成为可能出路,基本观点包括基于心智和生命强连续性的本体论、认知的具身-生成条件、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智主义的"中道认识论"以及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方法的"互惠约束"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传统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焦点在于理论能否反映某种外在的根基,从而纠缠于理论与实在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无法自拔。哈金认为解决这场争论的关键在于将考察视角从表征转向干预,于是,实验开始进入实在论争论的核心。一方面,实验有着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通过对相关仪器的“操作”产生的现象,可以确保理论实体存在的确证性,从而为解决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提供新的哲学进路。尽管哈金发起了科学哲学的实验转向运动,但其实验哲学思想还是为很多人所诟病;这些质疑最后推动了哈金的转型,从基于实验的实体实在论转向科学实验室,试图实现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科学结构实在论没有处理好形而上学论题。第一,结构实在论作"本质"与"结构"二分,从"本质"的坏之中区分出"结构"的好,错误理解和使用所谓"指称的因果论"。第二,以"结构"的客观性否定反实在论对于客观性的消解,可是"没有关系者的关系"又如何才能说明结构的客观性。没有客观性,结构的实在性又如何保证。第三,ESR与OSR是个体及其内在性讨论的两个进路。内在特性不可知将会导致形而上学与认识论之间出现裂隙。当追问个体内在特性,OSR须以不充分决定性命题否定个体内在性。相反,若承认结构关系与因果关系能够互换,则要承认个体的内在性。第四,OSR把结构作为本体论,却无法回答"空的结构如何起到解释原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义外在主义并不像标准看法"普特南善变"所认为的那样是科学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实在论意义上的科学实在论,而是对语词意义基于经验的温和的理性重构,本身并不预设任何形而上学方面的哲学立场。1976年普特南转向内在实在论之后,乃至在所谓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时期也并没有放弃被称为科学实在论的语义外在主义,而是一直居于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是普特南处理意义、指称、真理、知觉和心灵等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哲学方法,并在语言哲学、科学哲学、心灵哲学和形而上学等领域对当代英美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了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哲学在"经验"、"进化论"、"知识的性质"、"真理"等概念上的区别,分析了实用主义哲学如何消解实在论与建构论二者之间的对峙和实用主义在建构未来社会中提出的建立商谈协商的科学研究制度。在此基础上,指出实用主义比较教育研究在认识论的关键因素上的观点,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应以问题为起点、形而上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准实在论采取投射主义、表达主义的反实在论立场,同时又辩护对按投射主义理解的判断作出真假评价的权利,而解释真理概念成为这个任务的逻辑基础。准实在论提出过语义学解释、语用学解释和语源学解释三种解释,不仅没有给出准确的真理意义,而且导致了诸多问题。准实在论的真理难题启示我们,真理词项的处理要区分日常领域与各专业领域;对于具有客观性内涵的真理概念,应采取实在论去理解它所评价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理论术语有所指称是科学实在论的一个基本信条,它和"述谓问题"一起构成了科学实在论的"真理符合论"的基础。然而,反实在论者怀疑乃至否定理论术语能够指称"客观实在"的可能性,并给予了充分的论证。在这种情况下,回避(当然,第三个版首本先回避,然后又面对)指称问题而肯定理论真理性的"结构实在论"发展起来,并被认为是捍卫科学实在论的最好途径。通过对结构实在论三个版本的分析,即认识版本、本体版本和知识论版本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结构实在论的三个版本之间对待理论术语是否存在指称的态度是不同的,即认识版本"悬置"了理论术语的指称是否存在的问题;本体版本"否定"了理论术语有所指称的问题;而知识论版本是肯定理论术语有所指称。  相似文献   

17.
普特南一生曾提出过多种实在论。我们认为,他最近的观点实际上仍是一种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联合,即他先前所谓的"内在实在论"。要准确把握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就必须澄清他是如何克服形而上学实在论:即破除关于真理和理性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二分和破除事实和价值的二分。我们主要讨论"常识实在论"和"实用主义实在论"与"内在实在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隐含着一种关于科学的"多层统一"的观念。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上,这种"多层统一"观既批评了以物理科学为范本的传统的科学统一观,又批评了过于强调主观意图与局域性历史情境等因素并否定统一的科学整合观。从而,这种"多层统一"观提出了阐明科学统一问题的第三条进路。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其关键问题是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和对真理及其标准的分析。在这些争论的观点中,后现代科学哲学是违背认识的本性的,而建构主义却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可以通过建构主义的启示来建构一种辩证的科学哲学,这种科学哲学是以把握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我们可以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来理解科学理论并检验科学理论,从而辩证地解决理论的本质、真理以及本体论的承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罗蒂将斯诺问题,即文学文化与科学文化之争,视为诗哲之争的现代形态。对斯诺问题有三种主要解决方案:科学主义,新康德主义-诠释学和后经验主义。罗蒂重新描述孔德理智发展阶段说,提出自己的"文学文化"观,批评科学实在论,把"科学"文学化,将后经验主义方案推向极致,丰富了斯诺问题解决方案的整体图景。罗蒂难以说明因果实在、陷入语言唯心论困境,混淆"世界通过语言来呈现"与"世界就是语言",因而难以成立。如若保留实在论直觉,我们将走向一种语言化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