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希金是天才诗人,又是伟大小说家。作为小说家,普希金创作了《上尉的女儿》《驿站长》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自20世纪初以来,他的小说备受中国译界的青睐。据戴天恩先生考证,20世纪普希金《上尉的女儿》有21个汉译本。那么,普希金的小说早期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在此,本文将1903年至1924年汉译的普希金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穷源溯流,从中体悟其历史特点,展示中国早期翻译普希金小说之轨迹。  相似文献   

2.
张金岭先生的专《晚宋时期财政危机研究》于2001年6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付梓出版。晚宋研究成果,较早的有张荫麟先生《南宋亡国史补》以及全汉升先生《宋末的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晚宋史研究述开始增多,张先生在本书绪言中已有  相似文献   

3.
路新生 《中国文化》2014,(1):143-149
2013年年底,我赴台湾中研院文哲所、近代史所开会并访学,有机会再次与张寿安教授晤面,承她送我两部周昌龙先生的着作:《新思潮与传统--五四思想史论集》、《超越西潮:胡适与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4.
平保兴 《寻根》2014,(1):26-31
对我国读者来说,“普希金”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别林斯基说过:“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我国对普希金的接受肇始于他的小说的汉译。1903年,戢翼翠译的《俄国情史》是我国正式接受普希金小说的开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他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的大多数小说译成中文。长期以来,普希金的小说广为人知,而他的中文译名却鲜为人晓,也一直未有专论。  相似文献   

5.
<正>我个人认为,张正明先生在楚学研究方面所作的开拓有三个标志。第一,张先生写了第一本《楚文化史》,这部书如果仅按出版时间来说是大陆的第一部,但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国内外的第一部。说它是大陆的第一部是因为台湾的学者文崇一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写了一部《楚文化史》,但是由于那个时候海峡两岸音讯不通,文崇一的《楚文化史》并没有在大陆得到传播。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先生的《楚文化史》,从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陈玉京,1990级思想所硕士研究生,是张岂之先生亲自带的最后一个硕士生弟子。今年是张先生九十大寿,看到先生精神矍铄,英姿不减当年,我们做弟子的感到由衷高兴。说来也巧,今天是《书信选》的发行座谈会,我和张先生、各位同门的亲缘正是从一封信开始的。记得是1989年三月份的一天,我在西安某军校读大三,在同学(我和他是爱好哲学的同伴,他早就听说了张先生的大名)的怂恿下,壮着胆子给当时的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先生写了一封古文体书信,表示仰  相似文献   

7.
填海追日五十年──袁珂先生生平及学术成就四川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刘茂才袁珂先生,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1916年7月12日生于四川新繁县(今新都县新繁镇)。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是当代中国神话学...  相似文献   

8.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14,(1):238-242
编者寄语2014年3月31日下午3时10分,来新夏先生不幸逝世,享年92岁。近十年,来先生与本刊往来密切,经常有文献考订和书事随笔交《中国文化》刊载,我们则有文必登。本期的两篇遗稿,即为先生逝世前不久寄来,谦称供“补白”之用。我们非常怀念来先生的学问风采。他早年得陈援庵、余嘉锡、张星娘等名宿之教,以历史学、方志学、文献学名家,《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书目答问汇补》、《北洋军阀史》、《方志学概论》等着述,足可成为沾溉後学的学术遗产。他出生浙省,就读辅仁,执教津门。思想自由,文笔灵活,着述宏富。噫!哲人远去,吾心伤悲,往事依依,不胜追怀哀悼之至。  相似文献   

9.
正尊敬的张先生、各位嘉宾、各位师友:今天很荣幸参加《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的发行仪式。这里,我要向张先生表达崇高的敬意,祝贺张先生九十华诞,祝福张先生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祝愿张先生能够在新时代为中华文化复兴、为中国学术事业发展发挥更大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同时,也非常感谢张先生二十多年来对我的教诲和指导。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特出的人物。他们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思维敏锐,见识卓越,能够准确  相似文献   

10.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09,(11):13-15
普希金(1799~1837)的一位女友曾这样评价他:“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他最喜欢的:诗与满足自己的强烈的爱欹。在这两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对普希金的最中肯评价。在诗歌方面,普希金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数十首叙事诗,还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诗歌乃至民族文学的基础,成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相似文献   

11.
编后     
《中国文化》终于又和学界朋友见面了,我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感到愧疚。这期间,本刊学术顾问印度学学者金克木先生、人类学学者张光直先生相继仙逝。老成凋谢,学苑咸悲。而2000年8月6日,是我国东方学学者、本刊学术顾问季羡林先生九十华诞,兹以寿序代编后,以为祝贺。  相似文献   

12.
正时入寒冬,西安冷气逼人,而西北大学多功能会议中心室内却春意盎然。《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新书发布及座谈会在此举行,我作为出版方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代表,和责任编辑一道参加了新书的此次活动。张岂之先生是中国著名思想史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在多年治学、育人、担任大学校长的岁月里,与他培养的研究生、同事和学界朋友有长达几十年的书信往来。去年夏天,因张先生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书稿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普  相似文献   

13.
龙晦 ,1 92 4年 7月生 ,四川岳池人。 1 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 ,1 95 0年入西南革大学习 ,1 95 1年在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任教。 1 981年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 ,1 987年为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文学语言研究会理事 ,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 ,巴蜀史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大足石刻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古汉语、宗教与考古研究。主要论著有 :《卜天寿论语写本后的诗词杂录研究和校释》、《卜天寿论语写本与敦煌方音》、《韵学集成与中国雅音》、《论中原雅音的发现及其评价》、《三星堆出土铜像考释》、《…  相似文献   

14.
平保兴 《寻根》2013,(4):31-35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们的诗歌最早的汉译,目前主要有二说: 1.孙依我是普希金诗歌最早的译者。"我所查到的最早的一首译成汉文的普希金抒情诗是孙依我译的《致诗人》,发表在《文学周报》1927年第4卷第18期。从1837年普希金逝世,  相似文献   

15.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1,(1):189-191
1942年夏,我负笈京华,就读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始列陈垣先生门墙。陈垣先生为史学大家,时皆尊称援庵先生。入学后,历年得聆援庵师亲授《中国史学名著评论》、《佛教史籍概论》及《史源学实习》诸课程,获益滋多,为我一生从事学术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师著述闳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  相似文献   

16.
<正>张正明先生是我国楚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我与张先生虽未曾谋面,但先生却是我十分崇敬的一位学者。这里,我想以几个片段说说张先生与湖北大学楚文化研究的关系。湖北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有着楚文化研究的基本人员与研究力量,这与张先生的关心、扶持分不开。张先生与湖北大学分别从事楚语言研究、楚国货币研究、楚史及楚国风俗史研究的刘先枚教授、黄德馨教授、宋公文教授均有交往,对湖北大学楚文化研究给予关心、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04,(3)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律衰竭,经救治无效,于2004年4月24日凌晨2时50分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第三医院逝世,享年95岁。张岱年先生字季同,别名宇同,原籍河北省献县,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张先生从教70年,桃李满天下,为教育和科研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张岱年先生是我国哲学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早在1936年,就完成了名著《中国哲学大纲》,建立了自己的具有综合性的哲学体系。他是现代中国少数有体系的哲学家之一,是当代中国哲学研…  相似文献   

18.
编后     
本刊学术顾问、一代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突然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不幸逝世,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两周前我们还曾收到张先生寄来的《又次草堂文稿》四章,附函恢宏畅朗:“《中国文化》刊物,得贤者主持,蜚声遐尔,为海内外所重视,殊不易易。拙作长篇文字,既多刊布于专书,因辟《又次草堂文稿》一目以录短文。浅见偶有所悟,辄为记之。陆续付刊,不占篇幅,亦聊以补白  相似文献   

19.
石海燕 《寻根》2000,(6):94-97
2000年11月13日—16日,“中国鹤璧赵都与赵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鹤壁市如开。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说:“赵都中牟及赵文化研究是一个在中国古都学、中国古代史及区域文化等学术领域内极有意义又颇富难度的课题。”这个课题解决得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正尊敬的张岂之先生,各位老师、各位朋友:还记得2016年的夏天(7月30号),在张岂之先生的家里,徐海社长从张先生的手里,郑重地接过书信选的初稿,然后交给我。这场景历历在目。那天我接过书稿,感觉同时接过来的还有一份信任、一份憧憬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转眼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出版了张先生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又出版了这本书信选。看着书信选的样书,我的心里有忐忑,更感到一种欣慰。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