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景生 《福建教育》2005,(7A):49-50
在一次全省的科学教学培训活动中,我代表厦门市在现场上了观摩课《鹌鹑蛋浮起来的秘密》(苏教版三下教材)。本节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特点,受到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这节课教材意图是让学生探究“水中加盐加大水浮力”的问题。由于学生平时对于“盐水能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太熟悉了,学生求知欲不高,学生被迫接受的活动探究徒具形式。通过反思,我决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突破口,改变原有教材的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尹翠英 《考试周刊》2012,(24):133-133
我在讲七年级(上)思想品德课第五课第二节“发现我们的潜能”一课时,课后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3.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节课是高二(理科)圆锥曲线的一节复习探究课,学生已掌握了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知识和能力上具备了提升基础.我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智能水平,在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确定探究的起点与方式.具体做法是,从课本的一道例题出发,进行拓展、变形、链接,探究出一般性结论,浅入研透,挖掘潜能,探索归纳;回归教学和数学的本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探究为主线构建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一节完整的科学探究课包括课前搜集、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大环节,做好教师自身、课本、课标和学生各自潜能的挖掘,才能使科学探究课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听了一节题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小学科学课.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孩子们通过猜想、实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用改变物体形状、减小物体重量和在水中加盐加糖等办法来增加水的浮力,终于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节完整的科学探究课包括课前搜集、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大环节.做好教师自身、课本、课标和学生各自潜能的挖掘,才能使科学探究课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湖北省兴山县实验小学马咏梅老师,为准备一节研究课,请我当顾问。课题叫《沉与浮》(鄂教版教材),是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六七岁的娃娃学自然,我也见得不多。在《沉与浮》教学过程中,有一段小插曲  相似文献   

8.
假期过后的第一个星期,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的,一点积极性也没有。很快就面临毕业试了,我决定给他们上一节轻松的课。我在课室放舒适的轻音乐,让学生心平气和.气沉丹田,闭上眼睛。  相似文献   

9.
林家平 《化学教与学》2013,(7):81-81,77
[案例]前不久,我在某初级中学上了一节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公开课,课题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几个关于本节课内容的探究实验,通过相关探究实验,想让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体验以自己为主,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新理念。然而,其中的  相似文献   

10.
季峰 《考试周刊》2007,(52):89-90
2006年12月2日,我为涟水县物理学科的教师开了一节"自主探究课",课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为了上好这节课,总体设计原则是:学生先实验,后表述,再评价。这节课后,有许多东西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源存疑。"可见,"疑"可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学潜能。近几年,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学科教育规律,利用导学稿设计不同环节来挖掘学生的潜力。一、复习预习——巩固提升每次上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温旧探新。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模块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这一节内容需要以DNA、RNA、蛋白质的结构组成为基础,于是  相似文献   

12.
<正>学校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需要有一个基点的。阿基米德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我们课程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的支点在哪里?我认为就是相信学生有潜能,以释放学生的潜能为己任的校长才有可能探索课程建设,关注质量提升。我三进杜郎口中学听了19节课,  相似文献   

13.
对于科学课来说,一节上的成功与否与很多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就通过一节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来谈一谈在上实验课时,是如何准备实验材料的。了解科学课的教师可能都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虽然  相似文献   

14.
何志刚 《教师》2014,(24):114-114
正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人教版)一节的学习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的学习方式,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1.优化师生关系,由"师讲生从"向"你我共学"转变,为激发学生潜能创造条件在"自主探究·合作展示"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而是教育理念的探究者和践行者。学生也摆脱了受教师灌输的被动局面,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本课学习中,我们通过师生共议教学目标、学生自主组建学习团队、自主确定研究方式和展示方式等,让平等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科学课《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事先准备了橡皮泥、鸡蛋、塑料尺、马铃薯、易拉罐皮等材料,让学生自己解决“怎样使它们浮在水面上”。选择塑料尺是因为在以前的课上,我发现塑料尺竖着放、侧着放会沉入水中,如果轻轻地平着放则可以浮在水面上。课上,我出示塑料尺,问:“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争论不休,有的说沉、有的说浮,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吭声,拿着塑料尺竖着放入水中,塑料尺沉下去了,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研究: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塑料尺浮起来。学…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从内容编排的角度来看,本课是通过把物体放到水里后呈现的两组现象:沉与浮、溶解与不溶解,来研究固体的另外一些性质。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就"沉与浮"这一现象做深入、细致的探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知识与技能: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哪些固体可以浮,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的记忆中,有这么一节突发奇想的作文课,现在回想起来,它带给我的触动和启示,甚至可以说是感动,至今仍记忆深刻。那一天,按照预定的计划,我走进教室准备上作文课《美丽的春天》。就在我习惯性地关门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学生个个都无精打采的。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孩子们怎么了?为什么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丝毫的活力?这节课该怎么上?我在快速地思考着。这时,窗外传来了几声鸟鸣,再看看,外面阳光很好。  相似文献   

18.
正我曾上过一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公开课,课后我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很多孩子都表扬了王XX、于XX、樊XX这几个孩子。他们是我们班的潜能生,他们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同学们的喝彩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在日前举行的威海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评比中,我借用外校学生执教了一节“电视里看世界”。在区里讲这节课时,学生表现得很精彩,因而,我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遗憾的是,这次却事与愿违——课堂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竟然只有四名学生犹豫地举起了手!当我接着追问“为什么”时,两只举起的手又放下了。我的心顿时沉了下去,叫了其中一名学生起来回答,他说喜欢《动物世界》,便没有了下文。我追问他为什么,他说:  相似文献   

20.
《沉和浮》一课教学生认识沉和浮的现象,使学生知道哪些物体在水里沉和哪些物体浮,还要求指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浮的物体沉下去,使沉下去的橡皮泥浮起来。我认为这一课是发展学生创造精神的好材料,启发学生去观察,去思维,去创造,要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