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的技击作用逐渐淡化,健身作用开始突显出来。在武术功能的转化过程中,许多方面表现出与现代社会的不协调。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传统武术改革的方向与策略。以使传统武术能够在与时俱进中发扬光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对传统武术历史进程中的运动形式及特点进行总结,探索传统武术价值功能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期为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历史进程,传统武术遵循从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到人文价值区域的发展规律,并且各价值区域在历史阶段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具体表现为:古代武术的技击攻防价值处于主导地位,观赏娱乐价值与其并存发展;近代武术体育化进程中,武术的社会价值得到突出体现,健身价值得到重视和发展;现代传统武术价值呈多元化特点,健身、娱乐价值成为主导,教育人文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近代武术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对中国武术在近代史上的发展与演化,从历史转换时期的传统的武术、传统与现代碰撞中的中华武术和近代体育不平衡发展时期的武术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武术在中国体育近代化历程中的净化以及武术的逐渐走向科学化,为新中国武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伪武术大师"现象是在我国武术行业走向市场化与传统武术现代转化交织中出现的一种反科学、反常识的乱象。这种乱象将具有民族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武术带入谋取名利与网络恶搞的娱乐狂欢之中,不仅未能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传播,反而将其污名化,误导了民众的武术认知,严重损害了中国武术形象。抵制"伪武术大师"现象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武术管理制度,弘扬中国武术精神,推动传统武术实现新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保持审慎严肃的态度,充分发挥中国武术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助推新时代社会事业繁荣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析中华武术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嬗变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武术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的剧变使传统武术的基础逐渐崩溃,为武术的转变提供了前提人和团运动和清末民初的“新政”.开始了武术进入教育和城市生活的进程;国民政府时期,武术成为新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武术发生了这样一些变化:武术活动中的中。C地位已经逐渐被国术馆,武术社团、学校等组织所取代,零散的习武活动被有组织的训练所取代;“新武术”和新编套路、太极操一类新的武术运动形式出现;武术的教育、健身、娱乐方面的意义明显扩大和增强,并开始了用现代教育理论等新的体育科学观来认识、研究武术。这些变化表明:传统中国武术已逐渐转化为适应现代城市的新东西,是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一种结果和表现,因而是一种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理清武术功能演化的脉络。得出结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因素决定着武术功能的演变,也决定着武术的发展方向 武术功能的多元化决定着武术发展的多样化 武术"技击"功能的弱化导致了传统武术的失落和社会武术的萎缩。提出:武术本质功能的"技击"必须得以更好的承继,才能促使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契合,改革学校武术教育的竞技武术模式,使学校武术教育成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恢复武术原貌,夯实竞技武术根基,以期实现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并蒂开花。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众多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呈现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社会功能被不断的认识开发,在新的时期展现了不同的社会功能。文章从武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来阐述中国传统武术的嬗变,并从中分析产生这一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沙氏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家沙国政先生在继承中华传统武术优秀内容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立的武术流派。文章从沙氏武术形成的背景、条件、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既保留有传统武术的优秀精华,又适应于现代竞技武术表演比赛规则的沙氏武术流派进行了研究,对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传统武术从原始人类生存需要的产生,到用于战争的军事武术,到用于民间的表演、竞赛、健身武术的演进历程,这个演进历程就是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过程。文章认为: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成现在的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武术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传统武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所作的导向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运动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革命,也是中国近代社会重要的文化革命,它不仅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而且对当时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而又巨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辛亥革命运动对近代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梳理。研究发现:辛亥革命时期对于武力革命的提倡,极大地提振了社会的尚武之风;尚武之风的盛行又使得民间武术团体和体育学校在城市中大量涌现,改变了武术的传承方式,开始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体育化之路;武术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成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是民国初年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产物,也是辛亥革命提倡和推行武术的重要成果。由此开始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后,中国武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也开始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在与世界体育接轨的过程中,武术向着"竞技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同源却不同流的发展局面。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竞技武术的产生是中国武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中国武术的"竞技化"并非武术未来发展和走向世界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竞技武术,还是传统武术,以比赛来促进武术发展已成为社会认同的一种主流趋向。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为广东省传统武术的挖掘、展示、继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文章运用数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比赛产生的背景与意义、历年举办规模、竞赛模式、商业化操作、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影响等若干问题进行现实探讨。这将有利于了解广东省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推动赛事的改革。并进一步提出提高传统武术的文化品位,促进理论体系构建,价值体系构建是新形势下发展传统武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特点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武术套路脱胎于传统武术,又区别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基本特点是:技术发展以规则为导向、规则强调技术动作的高度技艺性、技术体系的开放性,竞技武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度研读了传统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研究认为,任何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武术技术技法的不同是区分武术拳种门派或者流派的主要标志;开展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的差异性时空语境对话,对其永远传承与创新,永远在新的具体历史语境条件下继承与创新地解读和重构,是武术研究和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谈传统武术的竞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近代以来逐渐衰落,从而走向竞技化,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的竞技化发展历程进行总结与分析。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原生态的传统武术,另一方面要把传统武术中更适合在现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内容加以改造,使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现代社会服务。过于注重传统,过于注重原生态的传统武术,就必然会影响到武术在今天的发展,但是今天的武术也不能完全的脱离传统武术,而是要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对比分析法等研究跆拳道和中国传统武术的差异。主要结论:中国传统武术产生和发展于古代社会环境,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样的武术精髓;跆拳道在保存自身精髓的前提下,完成了向现代体育竞技项目的转变,中国传统武术尚未做到这一点;它们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性与现代化的碰撞。建议:武术可以借鉴跆拳道的成功发展,创造一些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武术发展分化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840年前,中国自我发展了“练为战”的军事武术和“艺、体、用”三合一的传统武术;1840年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中国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发展过程的分化是自我调适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对传统武术的相对忽视就是其中较典型的现象之一。作为武术之源的传统武术问题,不容回避、不得回避。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国时期“国术”一词的原因、内涵、价值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国术”的产生是近代尚武精神演变的结果,传统的“正名”思想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提高了武术的社会地位,既是对传统武术的总结,又结合当时环境对武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武术的技击特点与民族主义的思想结合起来,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国术”新的思想要求下,促使武术向健身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扩大了武术的发展空间,加快了武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李晶 《拳击与格斗》2020,(4):122-122
当前,在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发展上,表现不协调不平衡,武术的发展偏重于竞技武术,而传统武术备受冷遇。本文通过浅析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差异以及优缺点,探析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提倡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中西合璧式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于传统武术代际传承困境已从传承人、传承内容、传承途径和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较少从个体应对“代际关系”危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把愈发严重的代际断裂问题放置到宏观社会模式变迁中予以思考。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在代际关系的“三喻文化”理论分析框架下,对以张功良为代表的传统武术传承人在面对社会模式变迁时习武传武的主体性应对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时代变迁,张功良等老一辈民间武术家会相应地做出自我调适,以使习武传武的外显形式更契合时代的需求。但由于传统武术前喻式内核依然较难发生改变,使得武术内核与武术传承在当代并喻、后喻文化模式下的代际关系与社会的快速转型之间形成了代际滞差,进而导致武术代际与社会代际之间的文化堕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