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钱芳 《学语文》2008,(3):45-46
广告语言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绚丽、神奇的世界,它展现给人们不同形式的语言美,如朴素之美,华丽之美,简练之美,含蓄之美,雄浑之美,幽默之美等,展现了广告用语的不同魅力。  相似文献   

2.
专业,是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精细化分工的产物。正因为有了它,职业世界才变得精彩纷呈,工作过程才是一种美妙的生命享受,劳动成果才可能成为—件不朽的艺术珍品。选择一种专业,就是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道路,就是选择了—种生活态度。热爱一种专业,就是热爱上了一种人生方式。所谓专业之爱,实乃职业之爱,生活之爱,生命之爱。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籍,不仅承载着知识和文化,而且承载着灵性和生命活力。每当教师手拿教材的时候,应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但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于教材的使用一直存在着一些偏激或偏差的不良现象,照本宣科者有之,另起炉灶者也有之;容量过大者有之,容量偏小者也有之;教学重点不明者有之,无教学重点者也有之……如此种种,已经远离了课程改革的宗旨,远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远离了课标教材的意图,远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师深深地思考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王君 《初中生辅导》2014,(10):16-19
鲁迅先生在小说《社戏》里,除了为我们描绘出人性之美好,童真之美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之美好,文化之美好,古拙世风之美好,自然之美好,人与自然相融之美好,事件过程之美好,幻想之美好……之外,还为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优质的范例,本文对于“心情”的描写,特别有其高妙之处,而且也特别易于同学们模仿。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籍,不仅承载着知识和文化,而且承载着灵性和生命活力。每当教师手拿教材的时候,应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但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于教材的使用一直存在着一些偏激或偏差的不良现象,照本宣科者有之,另起炉灶者也有之;容量过大者有之,容量偏小者也有之;教学重点不明者有之,无教学重点者也有之……如此种种,已经远离了课程改革的宗旨,远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远离了课标教材的意图,远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师深深地思考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地位     
吾人切近之目的,(一)在乎支配现在,(二)在乎预计未来。吾人与禽兽野蛮人大异者,即在能支配现在。而于支配现在之外.又须预计未来,此为人类切己之图。然则以往之历史,果有何用乎?美人J.H.Robinson所著TheNewHistory有言,“非因已往之事实,可供吾人行为之先例,实因吾人之行为,必根于完全了解现在,而完全了...  相似文献   

7.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的精彩描述。如何使数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利用数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8.
一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明朝学者谢榛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这虽说是论诗之道,但迁移至讲课,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教学案例入手,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了简单实用的开头方法和策略,运用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直接催生了教育之变:教之变,学之变,制度之变,管理之变……面对如此变化的形势,我们不禁扪心自问:要想还原教育之本真,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0.
乡情浓郁的文化之美,至真至善的人性之美,迷朦绰约的诗意之美,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情趣之美一平淡无奇的语言,精巧奇妙的构思,感人至深的形象构成了汪氏小说一幅幅清新自然、韵味十足的风情画。  相似文献   

11.
未到张家界时,我就听人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这次来张家界,我才真正领略了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现被收入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该文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段话中,作者连用四个比喻性的对比来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相比大为逊色。那么,“黄酒之与白干”等四对喻体的本体是什么呢贺诚章先生认为:“这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多角度表达了对南北方秋天的具体差别的体验,一是味道薄厚的差别黄酒之与白干;二是充实程度的差别稀饭之与馍馍,实际是感觉;三是…  相似文献   

13.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很多东北民俗的描写,以民俗之荒诞写乡民生之多艰,以民俗之野蛮批判乡民之愚昧,借民俗之落后展现出独特的女性关怀,又以民俗之日常回忆了故土亲情,由此可见民俗描写在《呼兰河传》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天也是多情的季节,文学名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之大抒雅怀,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相似文献   

15.
岩石崇拜是蒙古人原始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对苍天、火、灵魂、神灵崇拜相关的象征寓意是天使之石,天力之表征;火种之源.火神之表征;灵魂之体.灵魂之石;神灵化之石,人格化之石。总之,对岩石的崇拜反映了古代蒙古人的思维特征,同时,岩石崇拜的象征寓意也反映了他们的自然观、哲学观、生活观与审美观/  相似文献   

16.
随处可见的应用文在高校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实用,而且语言五彩缤纷,具有很强的美感,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庄重平实之美,浓缩精粹之美,生动形象之美,格律匀称之美,委婉幽默之美,模糊精确之美。  相似文献   

17.
<正>王充的哲学思想对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指出的,“攻之者众,而好之者终不绝”。到了现代,对王充仍然有好之者,也有攻之者。  相似文献   

18.
《济南的冬天》出自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之手,其语言之精美,抒情之巧妙,可谓炉火纯青,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生性好静,存乎乱世,不免有恨,这种静、恨交织的人生,对他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身处乱世的陶渊明静中有余闲,既能享读书之雅、之乐,又能达创作之精、之深。热闹激昂与安定沉静,如水火交融,构成了他诗文创作的独特与深邃。陶渊明之静、恨人生,达乎儒家,出入老庄,其诗文笔下的静谧之美,开启后世中国画的诸多意境。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Et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小学数学作为数学的基础。与生活的联系则更为紧密。我们也只有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其“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的特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生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因此.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