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钢 《科教文汇》2008,(35):51-51,56
会话中的话语重复是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日语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语言重复现象,笔者以日本电视剧中的会话为素材,尝试着对日语中的这一语言现象做了一些考察,分析归纳了其语用功能,以期对今后的日语教学和跨文化交流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何功星 《内江科技》2006,27(5):61-62
本文针对日语发音中的常见难点,特别是元音发音不标准,特殊音掌握不好,受母语影响太重音调掌握不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洁 《科教文汇》2009,(36):86-86,143
学习一门外语,初学者一般都要从该语言的语音知识开始学起,日语学习也不例外。怎样能让日语初学者快速而清楚地了解甘语语音的发音特点,让日语初学者准确掌握发音技巧,利用语音知识发准单词的高低音,是把日语说“好听”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以发掘各种语音教学法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犀灵  刘俊霞 《科教文汇》2011,(10):144-145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发音、词汇、表记、语法等各个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的干扰。本文主要从发音方面探讨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所受到汉语发音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后传入日本.这就决定了两国文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进而也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学日语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因此,在日语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强调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优势,而在这里要费些笔墨谈一谈的是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字".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日益加深,两国的文化也不断互相渗透,迅速传播。而语言作为文化最直接的载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日本人也在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拼音与日语假名在发音方面的差异,发音的特点和难点,给初学者提供借鉴,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牛伟 《科教文汇》2009,(36):266-266
在日语发音中,母音[i]、[W]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多时候都听不出来,比如,[swswmw](すすむ)听上去像[sswmw];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大学日语教学中,"轻听说、重读写"的倾向造就了一大批读写尚可但张口即结舌的日语学习者.许多已通过日语一级或二级的大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却很有限,这种现象就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日语的口语教学,完善日语口语教学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9.
曾绍彬 《大众科技》2012,(8):252-253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该要融入文化教学.不少日语学习者,在深入学习之后,对中日文化差异方面,总有不理解、不适应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到日语的进一步学习.了解日语表达的文化差异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施明敏 《科教文汇》2010,(17):162-162,180
女性用语作为语言的"变种",在日语中经常被使用。女性用语作为历史和社会的产物已经深深根植在日语中,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本文将从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男性用语比较的同时,研究现代日语中女性用语的特征。其次,探究女性用语是如何产生的,即女性用语的社会性,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刘凯 《科教文汇》2012,(31):132-132,168
日语和汉语之间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日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属于孤立语,两者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在真正接触日语之前,许多人往往误以为日语是简单易学的.诚然,日语当用汉字词汇确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汉语词汇,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存在不少同形异义词.语法方面则呈现出多元的复杂性,如用言的变形、敬简体的对应、助词的运用等,都是汉语中不曾涵盖的现象.因此,作为日语教师,如何在基础教学阶段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理论认为母语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既有干扰作用,又有帮助作用。但是,谈及“母语迁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作用,而帮助作用却很少提到。其实,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现象也是不可忽略的。本文以中国人日语初学者为中心,以初级日语教材为对象,分析中日词汇学习中的母语正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探讨日语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认为该现象是日本封闭的岛国特征以及单一的国民性对其语言影响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日语初级阶段不可回避的一个要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张小柯  江静 《科教文汇》2011,(20):168-168,177
要日语中的时相助动词[]的意义广泛,使用频率也很高。掌握[]的用法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就时相助动词[]作为终止形时的意义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曹胜华 《科教文汇》2008,(25):125-125
文章通过对8岁聋儿马的口语调查,从语音学和教育听力学的角度对声母zh\ch\sh\r的发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h\ch\sh\r发音偏误比较复杂,往往在具体的发音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文章认为,这些偏误是发音机制形成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应当在引导其多听多说的基础上逐步纠正,避免过早引入汉语拼音正音。  相似文献   

16.
古人常用过犹不及来比喻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警告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张弛有度,我们在日常的日语教学中也必须注意这个问题。随着信息竞争时代的到来,纵观近几年的日语教学中,部分学校和日语教师过分迷信多媒体技术对日语教学的作用,在这里我结合几年一线日语教师的从教经验和多方面调查,感觉有必要给大家提个醒,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日语教学还是需要注意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娟利 《科教文汇》2009,(31):267-267
现代日语中的汉字字形与我国现在通用的汉字字形,虽然多数是相同的,但是词义上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完全不同义,有的或是日语汉字意义广或是汉语汉字意义广,还有的是需将前后一掉个才能得到相同意义。因此我们在学习、使用日语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切不可望文生义。误解词义。这里笔者想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探索和经验与同行们做一些交流,也希望对日语初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赵春宁 《科教文汇》2010,(10):44-45
古人常用"过犹不及"来比喻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警告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张弛有度,我们在日常的日语教学中也必须注意这个问题。随着信息竞争时代的到来,纵观近几年的日语教学中,部分学校和日语教师过分迷信多媒体技术对日语教学的作用,在这里我结合几年一线日语教师的从教经验和多方面调查,感觉有必要给大家提个醒,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日语教学还是需要注意"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飞 《今日科苑》2006,(11):92-92
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一个在听力教学中被不少教师所长期忽视而造成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即自然话语中本族语者的发音习惯和方式。因为单词的孤立发音与其在连贯话语中的发音有很大差异,因此学生往往对认识的词句听不懂而感到困惑。本文继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教师应该从话语分析的角度讲解相关的语音现象及发音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地方高校部分日语专业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影响了他们顺利就业。文章归纳了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日语专业大学生责任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