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朋友向我借阅《教育杂志通讯录》,阅后问:“为什么在《小学教学研究》上标一个红五星呢?”我说:“她是我心目中的红星!”你看!《小学教学研究》的目录,作者的省、市(县)一目了然。从而可以看出她胸怀全国,没有省份地域界限。像淘金者一样沙里淘金,认稿不认人,充分地体现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读者,《小学教学研究》是一份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刊物,她融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要“研究小学教学”,需备《小学教学研究》。你想得到她吗?请你用六个不同的数字分别代表“研究小学教学”这六个汉字(两个“学”字代表两个不同的数字),使下面算式成立后,你就可以得出《小学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承担“校本课题”研究已有四年了。四年来,书读过不少,但在我读过的与教学关系密切的读物中,对我的教学启发最大、我受益最深的莫过于《小学教学设计》这本杂志了。“芳芳,你的教学设计又获奖了。”“芳芳,你的课设计得真好。”同事们不断投来赞许的目光。是呀,我的教案设计经常获省一等奖。这都归功于我的好帮手———《小学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我深感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但我倚仗着《小学教学设计》,方向明确了,方法灵活了。我设计的教案《长方体的认识》获省一等奖,它是受《小学教学设…  相似文献   

4.
王瑛同志: 你的来信收到了。信中,你诉说了上不好《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的苦恼。你说由于这门课“理论性较强,学生不爱听,课堂上死气沉沉”,所以你就“渐渐地对上好这门课失去了信心。”为此,我想就几年来我上这门课的教学体会和你谈谈。我认为,要教好这门课,最好先到小学去上课,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一下实践经验,因为如你所说,这门课“理论性较强”。如果照本宣科,就教学理论谈教学理论,学生必然会感到厌烦;如果你能理论联系实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期的《小学教学研究》一到,我总是先翻开《数学》栏目,拜读“教法探讨”、“问题研究”、“争鸣之页”等内容,爱不释手,受益不浅。但我发现一个问题:1992年贵刊第十期第33页四川省张全明同志所写的《似是而非关键应搞清“是”》一文竟然又在广西的《小学教学参考资料》第十期上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2004年暑假,在兰州市榆中县教育局举办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课上,一位同行对我说,他所在的乡村小学有一节语文公开课,一位年轻教师讲课时语言中夹杂简单的英语。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Good,good,Verygood.”就这一现象,听课的老师褒贬不一。这位同行对我说:“你对小学语文教学很有研究,你说一说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夹杂几句英语到底好不好?”真是无巧不成书。前一天我恰好读过《坚持理想不断前进———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7、8期)一文,我用该文中崔峦和…  相似文献   

7.
我是《小学教学研究》的忠实“信徒”。五年前在朋友处切磋教学艺术时, 他把《小学教学研究》介绍给我,我顺手翻开浏览。顿时被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恰是我多年教学工作所企盼的。从此我和《小学教学研究》就结下了  相似文献   

8.
许多青年教师问我:“你成功的奥秘是什么?”现借《小学教学》杂志,同大家谈谈心。一、我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我从16岁开始当农村小学教师算起,在讲台上已度过了44个春秋。回首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在学生综合测评中,我所担任的各学科的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平时不爱讲话的我,再次成为同行们议论的焦点:“你有什么绝招?”“你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面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提问,我说:“我有最好的教学参考书——《山东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心中有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她 ,就是《湖南教育》。我1986年毕业于道县师范 ,分配到一所山村小学任教。我一边充当老师 ,把所学知识传授给山里娃 ;一边充当《湖南教育》的“旁听生”。尽管是“旁听生” ,但我仍有“课”必“听”。因为我潜心钻研《湖南教育》 ,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只要学区举办论文竞赛 ,我的荣誉证书是“腿踢不动的”。因此 ,我有了一叠厚厚的荣誉证书。凭借此 ,我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教学之余 ,我尝试“爬格子”。但初学写稿 ,挫折不少 ,写了两年 ,投寄出去的100多篇稿件均如石沉大海。有人断言 :“你底子太薄 ,…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人帮助你,却从不表现自己,而且在帮助你之后,一点都不要你的报答。”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记得1997年我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识在我校一个简陋的图书室里。管理员告诉我:“这是我校连续订阅了5年的教学杂志,里面的教学理论文章很有启发性,对你的教学肯定会有帮助,好好去读读。”于是我一下子借阅了四本。的确,她成了我的挚友。我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来记录阅读到的有关信息,到如今已经有三大本了。闲暇的时候我总会去翻翻看看,常读常新。1998年我自己订阅了这本杂志,每每看到好的文章我总把它推荐给周围的同事,让大家都能从…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已近二十年。可最有成绩的要数结识《小学教学研究》以后的几年。1990年,我第一次订阅了《小学教学研究》,第一期到手,我便被里面丰富的内容所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教学论坛”、“教法研究”、“寒(暑)假备课”等,每个栏目都给人以启示,确实体现了“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传播教学信息”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爱看各类教育、教学报刊。在全国众多的刊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陕西教育》。今年我又订了《陕西教育》。我认为她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栏目新颖,富有特色。贵刊最吸引我的栏目有“教改与探索”、“班主任一得”、“素质教育百家谈”、“小学教教学研究”、“复式教学”、“师生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小学语文教学》第293期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名师大课想说爱你不容易》,看过后我忽然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名师大课,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吗?我看不然。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教学》是自然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良师益友,她为推动小学自然课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理论研究,包括对古今中外小学科学教法理论和经验研究,为总结和交流自然教材和教法经验提供了探索的平台。《小学自然教学》伴随我走过了近20年的教研历程,我非常感激《小学自然教学》为我们教学研究提供的“食粮”。  相似文献   

16.
“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是小珊迪临死前对“我”所说的一段话中的最后一句.廖建华老师曾就此在《小学教学参考》1998年7、8期合刊上发表了题为《是“他”不是“你”》的文章.文章说既然小珊迪此时说话的对象由“我”转向了小利比,就应当把“你”改为“他”.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里用“你”不用“他”,并非如廖老师所以为的“人称混乱”.  相似文献   

17.
力求完美     
我是一名初涉讲台的青年教师,从教四年来,我相继订阅了好几份杂志,几年来屡有更换淘汰,惟有《小学教学研究》这本杂志一直坚持订阅。《小学教学研究》无论是从文章的选择、排版,产品的印刷、包装,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小学教学研究》把每一期的内容分为三大块:语文、数学及其他。而这三大块就是连页边上的花纹也不一样,中间灰白相间的格子就提示了读者,有格子的内容就是“数学”,前面则是“语文,后面则是“其他”。虽是一个小小的不同,却让读者更为方便。但作为一本上乘刊物,我想更应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如《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猜猜我有多爱你》作者:山姆·麦克布雷尼绘者:安妮塔·婕朗译者:梅子涵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是一本教会孩子“爱”的图书, 全篇洋溢着“爱”,与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图书迥然不同,可能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图画书中,小读者可以和小兔子一样沉浸在对“爱”的想象与思考中。  相似文献   

19.
不能没有你     
“不能没有你,是我唯一的语言;不能没有你,是我不变的情怀……”还记得这首老歌吗?虽已记不清是哪位歌手唱的了,但它感人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却让我记忆犹新。我与《上海教育》的感情,我想已经到了“不能没有你”的程度了。初识《上海教育》,还要追溯到18年前。那时,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还在离县城较远的一所农村小学任教。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并不怎么好,但当时的年  相似文献   

20.
女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问过我:“爸爸,什么叫‘女大不中留’?”我听了一吓,心想,鬼丫头,这么小就想嫁人了?忙说:“你问这干嘛?”“我从书上看来的。”“什么书?”“你桌上的那本,嗯……《西游记》。”“胡说,《西游记》里没这句话。”“哦,不,嗯……是《西厢记》。”“《西厢记》?你现在就看这种书了,嗯?”“爸爸!”女儿不耐烦了,“你说嘛,我是看不懂嘛,我也快长大了嘛,我就是要问问什么叫‘女大不中留’嘛!”“你说呢?”我反问道。女儿想了一想,就像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那样认真地说:“我认为‘女大不中留’的意思就是……嗯,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