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时<诗>学源流进行梳理.以<毛诗序>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学说为<诗>学之"正";以朱熹<诗集传>及前后与之相联的学说为<诗>学之"变";以不尊孔子删定的<诗经>和攻击<诗大序>、依托伪经说<诗>以及以"佛"说<诗>等离经乖义者为<诗>学之"异";以涉入科举讲章、以文学观说<诗>或疏于考证、牵合附会者为<诗>学之"衰".体现出主正容变,黜异贬衰的<诗>学著目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2.
"孤家"、"寡人"是我国古代封建君主的自谦之词,百姓称之为天子、皇帝、陛下等.君主是古代国家机器的核心和至高无上的总指挥,是古代官场上百官之上的"官".所以<说文解字>把"皇"解释为"大也",把"帝"解释为"王天下之号也".  相似文献   

3.
《老子》--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聃.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五行>"仁气"、"义气"、"礼气"、"进端"、"终(充)端"、"终(充)心"等说法展开,剖析孟子四端说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思想史轨迹,同时展示<五行>与<孟子>之学的巨大差异,比如,<五行>中仁、义、礼等德行的生成还有另外的基源和路径,其生成过程有相当丰富的层次,以及<五行>篇德行的生成有向内、向外寻求两路,而<孟子>则主要仰赖向内寻求等.  相似文献   

5.
1812至1813年间,胡培翚著<燕寝考>一书,在辨析诸家之说的基础上详考天子以至大夫士燕寝之制,颇有创获,是古宫室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该书考证至为详备,但稍嫌繁琐.其论说本于郑玄,对其多有回护,有时未免尊郑太过.此外,限于材料,胡氏之考据时有推论,致使其立说的可信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素书>的作者并非一人,是汉至宋间文人陆续完善而成.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  相似文献   

7.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编纂的我国第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编.它上承我国古代奴隶社会青铜文化之遗绪,下开封建时代手工业技术之先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之作;不仅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我国档案事业史上科技档案编纂之先例.科学史学家钱宝琮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辉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视<考工记>为"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8.
程迥在靖康之乱(1127年)徒余姚前,年不足十五.<宋史>本传所载之"寓居鄱阳之萧寺",韩淲所称程迥之"归老鄱阳",其实是依"女家"终老.程迥<春秋传>与<春秋显微例目>二书自明以后亡佚不传.宋元人曾征引程迥<春秋>佚说,今并加辑考,凡得三十五条,其中尤以吴澄<春秋纂言>所引为多,制成<程迥<春秋>佚说简目表>.程迥多"与前辈名公交游".程迥<春秋>学有其师承渊源,其学博采三传及诸家注说,而多断以己意,善辨析书法义例,精于考据,思虑缜密,往往于事件发生年月之差互中侦获真相,富有洞察力,见事敏锐明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论证<春秋>的"雨木冰",记载的是古代的一次冻雨现象,此次冻雨形成的雨凇封冻住了树木.  相似文献   

10.
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其书今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宋末说部之佳本".自来著录此书者凡数十家,然于世南之名讳、里籍、世系、事履及亲友交游均不甚了了.本文于此诸端逐为考证,以为读其书者之一助.又于旧籍中捡得张氏遗文三篇,可以补<全宋文>之遗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