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教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其基本精神大体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强调人性教育、完善人格为宗旨,以注重实现和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数学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一、倡导合作学习,发挥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5.
吕绍玲 《小学生》2011,(4):13-13
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8.
杨万云 《教师》2010,(1):86-8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还包含着人文性,要让它脱去僵硬的外衣,就要彰显其人文内涵。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因此.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除了工具性之外更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语文教学肩负素质教育、健全人格养成的重任,应当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和灵魂的家园。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通过传统文化教育、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1.
叶柱  王霞菲 《湖南教育》2004,(12):22-24
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生活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于是,弘扬数学学习的人文内涵,实现课堂生活的价值回归,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精神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部分就有这样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显然,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的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数学教学要融科学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柔性,它需要的是渗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本文以“始业教育”为主题谈谈如何进行体现人文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黄锐 《湖南教育》2005,(23):41-41
体育既是一种人类活动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一、充分利用体育中的人文因素,寓人文教育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一是利用体育的群众性特点,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如在组织球赛、接力赛、拔河赛和小组游戏等集体项目时,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让他们学会顾全大局、关爱他人、同情弱小、珍惜友谊。二是利用体育的规则性特点,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在体…  相似文献   

14.
陈静莉 《知识文库》2023,(20):63-66
<正>本论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在数学课堂融入人文数学知识的问题。首先,介绍了人文数学课程的概念和意义,认为人文数学课程应该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作用。最后阐述了在中职学校人文数学课堂中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人文数学作为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数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任莹 《四川教育》2006,(7):33-33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怎样既引导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内涵得以正确地解读和建构,把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来体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和成长本质呢?  相似文献   

16.
苏淑华 《教育艺术》2013,(11):50-5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提到的"人文性",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人  相似文献   

17.
职业学校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路,过度地强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至上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忽略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倾向。学生人文内涵的缺失,将给他们精神世界带来缺陷和悲凉,也必将极大地影响职业教育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柱  王霞菲 《云南教育》2004,(16):29-31
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生活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有这样一段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关注生命,关注人的发展,注重人文教育,是21世纪人类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培养出人格健全、情趣高雅、懂得生活、善于创造的人。应该把传授数学知识与传递人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因此,新世纪的数学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态度、个性和人格等,注重人文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教育理念决定了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教与学,还决定了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所具有的人文特点,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那么,应如何挖掘这种魅力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品读——让课堂充满人文内涵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