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来自10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实验证实,基本粒子中微子具有质量的概率为99、99%。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和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的科学家参与了此项实验。  相似文献   

2.
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资源 所谓辐射,就是看不见的高能粒子流,它能穿过人体,杀死细胞,如医学上使用的放射疗法和X光透视等。太空中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射线、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等,充满着能量和万有引力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太阳光,在物理学领域称为大气阻尼。宇宙高能重粒子,由于大气阻尼的吸收,到地面几乎已经绝迹。宇宙空间由于没有大气阻尼,宇宙射线可以无障碍地穿行,因此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在宇宙空间,太阳光辐射强度比地面高出若干倍。科学研究已经发现…  相似文献   

3.
超高能宇宙射线的来源超高能宇宙射线的来源是高能天体物理学中最难解的谜之一。没有标准的超新星、脉冲星或黑洞能将粒子加速到如此巨大的能量,所以科学家为这种宇宙射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奇异来源。识别其来源的一个障碍是,难以弄清这些宇宙射线中实际存在什么粒子,因为当它们一旦进入地球大气层,它们就会失去其最初身份,产生一场基本粒子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射电天文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之间进行合作,也许能找出一个了解关于超高能宇宙射线性质和结构的新办法。利用低成本无线电接收器,有可能探测到与大气层中的宇宙射线雨巧合的射电…  相似文献   

4.
宇宙线是从宇宙空間落到地球上来的高能粒子流,其中有部分竟能穿过一米厚的铅板,甚至在地下几千米深处还能发现它的踪迹。宇宙射线的研究工作与物质桔构、地球物理、天体演化和宇宙航行等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宇宙线是来自地球之外的空間,为了减少空气吸收的影响,一般宇宙线实验室都設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磁場的作用,只有能量較高的宇宙线才能射到低緯度地区。在不同緯度的地区設立一  相似文献   

5.
宇宙太空     
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获得迄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的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悟空”取得首批科学成果;利用“悟空”采集到的数据,科研人员获得了世界上迄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悟空”于2015年12月17日发射成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 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宣布,他们成功地直接观测到了电荷宇称失衡(GP对称失衡)的现象。科学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涉及到“小林-益川”理论以外的新粒子。现代物理理论认为,在10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应同时产生同质量的粒子及反粒子,两者相遇便会湮灭,同时释放出能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科学家并未在宇宙中找到与大量物质等量的反物质。1964年,美国科学家克罗宁和菲奇在研究K介子时发现了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于是引起对反物质的研究。有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应存在反物质世界,应有反…  相似文献   

7.
γ射线暴,γ—ray bursts.是指宇宙射线中的γ射线爆发,属高能天体物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是通过对γ射线爆发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的研究来认识我们目前的宇宙及天体的演化。 高能天体物理学是现代天文学中的一个分支。现代天文学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体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怎样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问题。20世纪以来,天体物理学发展成了天文学的主流。20世纪  相似文献   

8.
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自动送上来的宇宙深处的物质样品。它联系于宇宙的历、天体的演化、空间的环境和许多未解的科学之。在地球上对原初宇宙线的探测是通过其与大气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群———广延大气射(EAS)来进行的。EAS在大气中有其发生、发和消亡(对小EAS而言)的过程。测量只能在它们未消亡之前进行,最精确的测量则是在它的发展大处。为此,我们必须向约5000m的高山进发去找一个高海拔观测站。在拉萨市西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脚下,有一片约70km、宽约7—15km、海拔约4300m的山间地,叫羊八井,它是藏民传统的牧场,…  相似文献   

9.
1科学背景宇宙线是来自宇宙深处的高能粒子流,主要由质子和多种元素的原子核组成,它携带着宏观宇宙、微观世界和空间环境的科学信息,联系着宇宙的历史、天体的演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躲在地下捕捉着一粒又一粒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这些中微子小得连显微镜都观察不到,几十年的辛苦,他们也只不过捉到了几千粒中微子;或者整天在天上寻找连影子都不见的宇宙射线。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拿着肉乎乎的、女孩子看了要惊叫不已的线虫,翻来覆去地倒腾;或者拿着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图看来看去,一直乐此不疲。 可别小瞧这些似乎傻得可爱的事情,就是这些事情让他们获得了今年的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它们分别代表了在各自学科领域的重大突破。中微子和宇宙射线的研究为人类打开了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  相似文献   

11.
在粒子物理学上,问题一旦涉及高能粒子,科学家要么通过建造大型的粒子加速器,要么通过观测宇宙中的遥远天体来验证。于是乎,"高能"总是跟庞大的设备联系在一起。而其实,在某些材料中,存在着"天然"的高能粒子。有些高能物理学上的结论在这些材料中就可得以验证。石墨烯就是这样一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金秋科苑》2010,(21):7-7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在线版10月19日(北京时间)报道,近1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着力打造一个肩负着雄心勃勃计划的实验装置,以解开宇宙射线和中微子产生的谜题。现今深埋在南极洲冰盖之下的一台“望远镜”,将记录下宇宙射线中的中微子在和冰雪中的原子发生碰撞时产生的稍纵即逝的蓝色之光,其灵敏度有望帮助人们确定那些不断轰击地球的宇宙射线和粒子究竟来自何方。  相似文献   

13.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举行的国家天文学会议上,来自英国普茨茅斯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一群科学家肯定了爱因斯坦在宇宙膨胀方面的理论。他们称研究显示,爱因斯坦在宇宙膨胀问题上的观点“精确地令人难以置信”,他的理论如今对科学家们研究神秘莫测的宇宙膨胀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322-I0016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寻找宇宙是否有起源、宇宙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等问题的答案,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正在智利北部的沙漠中探寻宇宙之谜,一台大型3.5米口径(11.5英尺)的望远镜安装于此,主要对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时空波动"进行研究,科学家小组将很快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I0017-I0018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5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来自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现象正让科学家们有机会探究时空的本质。这是最近日本宇宙航天机构所属的伊卡鲁斯探测器对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进行观测之后得到的成果。这些宇宙大爆发发出的光子帮助科学家们限定他们的万物模型——即可以将自然界所有的力囊括其中的大一统理论。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I0010-I0011
超新星爆发被认为是宇宙中最强大的能量释放之一,但来自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里"创造"了一次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     
在日本神冈开展反应堆中微子探测的日、美、中科学家2002年12月6日分别在各自国家、在约定的时间同时宣布发现了核反应堆中微子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消失的现象,从而揭示了“太阳中微子丢失”的秘密,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步。据有关科学家介绍,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可以直接穿透地球,在宇宙中很难发现和探测。但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科学家Davis在近30年中,探测发现到了来自太阳的约2000个中微子。然而,其实际数量与理论计算值相差一半以上,流量较少,因而成为物理…  相似文献   

18.
彭文 《百科知识》2013,(3):9-10
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了预测地震的新方法,即通过监测由宇宙射线引起的地下声波来判断地层活动情况,这个理论已经在实验中得到初步验证。宇宙射线中含有一种穿透性极强的μ介子,它可以穿透地下较深的地方,被穿过的地下介质会释放能量、引  相似文献   

19.
德国天文学家发现,200万年前,地球差点遭遇到巨大的灾难—一太空星球爆炸产生的宇宙射线几乎使地球的臭氧层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而一旦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被毁坏,那么人类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这一险些发生的灾难来自200万年前一颗处于爆炸期的星球。几百万年前,一个由数千颗极不稳定的大型星球组成的恒星群曾与太阳系“擦肩而过”,组成这一恒星群的星球寿命较短,外部均包裹有高温气体,很容易发生爆炸。而到200万年前,这一恒星群距离地球仅130光年,就宇宙距离而言可以说非常之近。除了这些宇宙的历史片断之外,天文学家们还在大海里找…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  曹爽  孙旭 《知识窗》2006,(3):56-57
科学家们认为,发生在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创造了宇宙,大约1亿年后,氢原子开始聚合燃烧,产生了明亮燃烧的恒星,但这些恒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科学家至今没有搞清楚。美国天文学家声称,他们可能发现了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