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术鉴赏是人们对自身创造出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鉴别。也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地认识美术作品,它实际上是一种认识活动。美术鉴赏不仅能帮助人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鉴赏能力,极大地丰富当代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认知过程.实际上,美术鉴赏就是一个运用感知、体验的手段,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想象,进而审美体验和鉴赏评价的过程,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常规活动之一.因此,要让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中获得视觉享受和审美体验,逐步地提高他们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水平,形成学生喜欢或者钟爱本土的、民族的艺术样式,端正对中西方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态度.这样的教学认知应该贯穿在每一节美术鉴赏课中.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力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美术活动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造。从幼儿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美术技能也许并不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而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却会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  相似文献   

4.
侯成林 《教师》2011,(9):60-60
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创造新课程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本文探讨了当前湘版美术鉴赏课中的教学新思路,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所谓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结构。也就是指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等心理形式,以及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审美内容,在知、情、意系统中的积累、沉淀、凝聚和贮存。清楚把握审美心理结构,对美术鉴赏教学是非常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6.
在高一年级美术鉴赏教学中,我遵循美术鉴赏模块课程标准的第一条: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然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班级的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神色漠然、充耳不闻,或只是洗耳恭听,根本不予应答。是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不敢回答,还是怕答错遭到同学的讥笑,或者是“满堂灌”旧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习惯坐享其成地听权威答案。  相似文献   

7.
美术鉴赏课程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现象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课程;本文通过对现有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讨出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项构成:重视中国传统美术、美术教学艺术化、艺术综合性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美术鉴赏就是对美的一切事物的欣赏,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现在作为普通高中的选修课,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完善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体现高中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主要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活动,既包含对美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认识与理解,又包含对主题、题材等美术作品意蕴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9.
美术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幼儿的这种创造是一种自由的、充满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具有游戏性质的过程.把美术活动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小班幼儿美术创造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对于小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进行思维创造的前提。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术鉴赏课是各类师范院校学生提高艺术修养的必修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多年来在鉴赏课教学中的探索和经验,从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轨迹,结合画理、画论、历史故事、典故考、文学和哲学几方面探讨中国美术鉴赏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小学美术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教学目的,从合理引入民间艺术资源,鼓励学生挖掘美学元素;组织民间美术鉴赏活动,指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趣;开展民间美术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美学创造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优秀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美术课程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相似文献   

14.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先应该是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  相似文献   

15.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美术作品的特点,美术鉴赏的内容可分为美术作品的内容美、瞬间美、形式美.形象美、技法美鉴赏五个方面.对美术鉴赏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有助于鉴赏者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对美术作品的宏观把握,从而提高其鉴赏力.  相似文献   

17.
黄帅 《江西教育》2023,(23):82-83
在小学美术学科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通过化零为整提炼“项目化教学”主题,通过化繁为简优化“项目化教学”活动,通过化虚为实改进“项目化教学”评价。通过“项目化教学”,教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有效引导学生的美术创造与“创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曹丽莉 《教师》2010,(29):66-66
德雷斯德纳曾提出:“美术是富有创造力的一种艺术。”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幼儿教师应坚持对幼儿美术与创造的实践探索,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灵去绘画,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9.
陈琳 《成才之路》2013,(2):62-63
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鉴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学生对美术能有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并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美术鉴赏教学最终关注的是学生在美术鉴赏活动中获得了  相似文献   

20.
管彬彬 《中学生电脑》2011,(5):27-27,29
学校的美术教育应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使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了解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