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VA菌根和施锌浓度对柽麻(Crotalaria juncea L.)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VA 菌根真菌 Glomus cpigaeus、柽麻根瘤菌 Rhizobium sp.和五种不同施锌浓度对柽麻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凡是接种 VA 菌根的柽麻,其高生长、干物质重,以及对 P、Cu 和 Zn 的吸收,增加都极显著。特别是在干物质重和 Zn、Cu 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方面,菌根和根瘤菌双接种效果尤佳。不同施锌浓度对柽麻的高生长和生物量也有影响。施锌浓度中等(30ppm)时效果较好,施锌浓度高时(90ppm),柽麻的高生长、干物质重以及对锌的吸收均下降。接种VA 菌根能使柽麻提早开花。人工接种 Gl.epigaeus 对柽麻根部感染较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也高。自然感染 VA 菌根的柽麻感染过程较慢。VA 菌根对寄主植物所起的促进作用也较迟。不同接种处理和不同施锌浓度对柽麻地上部分的 N、K、Ca和 Mg 的含量影响不规则。  相似文献   

2.
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在两种土壤基质的豆科草本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对水分胁迫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水分处理为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和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5%),菌根真菌处理为接种和不接种处理。结果表明,水分和基质均影响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水分胁迫降低侵染率,条件较好的基质1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明显高于条件较差的基质2。两种基质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都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P<0.05)但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鸡眼草的分枝数和提高了鸡眼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干旱胁迫处理,基质1下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效果为4.29%,而基质2下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效果为11.29%。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光  郭兰萍  黄璐琦  陈敏 《资源科学》2008,30(5):778-785
本文借鉴菌根技术在农林业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丛枝菌根真菌在药用植物种植研究中的繁殖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主要从药用植物AM真菌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质、不同孢子表面灭菌方法对侵染的影响、不同菌剂和寄主植物对侵染效果的影响、pH值对AM真菌侵染的影响、促生根细菌对AM真菌侵染效果的影响、信号物质对药用植物AM真菌培养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发现丛枝菌根的影响因素复杂,寄主植物的种类、菌剂的种类、培养方法和条件等因素都对菌根孢子萌发和侵染有显著影响。结合药用植物的特殊性和研究实例,提出了中药植物接种丛枝真菌应综合考虑:药用植物接种菌根的目的、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接种剂的特性、药用植物与菌根真菌的相互影响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条件进行药用植物的接种实验。  相似文献   

4.
选用树皮块、草炭、水苔藓、营养土、蛭石5种栽培基质,基质按不同配比混合,同时加入兰花菌根共生菌在室温下进行培养。试验结果:水苔藓:草炭=1:1混合加共生菌的基质配方,其成活率为100%,生根率为75%,叶片增长率为50%,植株生长率为14.55%,地上部与地下部均呈良好生长趋势,无萎蔫现象出现,对大花蕙兰的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通过制作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比例不同的发酵剂,选择1%和3%的接种量进行酸奶发酵.通过测定酸奶的质构、凝乳时间、黏度、保水性以及对酸奶进行感官评鉴,确定Lb菌与St菌的最佳组合比例为1.5∶1,最佳接种量为3%.此外,当最终酸度在90°T~100°T,黏度在4 000mPa·s,硬度在35g左右时,酸奶具有较好的感官特征.  相似文献   

6.
解洪业 《青海科技》2007,14(3):33-34
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发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相同,发酵时间不同时所测得的CP含量和活菌数,0~96h范围内,CP含量可提高21.47%,活菌数可提高到12.95×108个.mL-1,经F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时间达到或超过120h时,CP含量和活菌数下降。发酵后的玉米秸秆具有酒香和果香味、松散、质地柔软湿润,经饲喂试验,奶牛喜食,适口性好,与对照组相比,采食速度明显增快,剩余草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引起的世界性毁灭土传病害,主要通过侵染多科作物根部或茎部引发作物发病。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可与植物形成共生菌根的专性共生菌,具有改善植物矿质营养吸收和水分利用、抗病性、抗盐性和抗寒性等多重生态功能,其中,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是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在简要介绍细菌性青枯病的基础上,综述了接种AMF对作物青枯病抗病防控作用,以期为研发利用AMF防控作物青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春霞 《科教文汇》2009,(25):279-280
以甘薯为发酵原料,利用黑曲霉发酵柠檬酸,并通过不同组对照实验得出产酸的最佳时间和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表明,在培养75小时后,产酸最多。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组合是甘薯50g。CaC03 1.25g。麸皮10g最佳加水为40ml,最佳蒸煮时间80min,最佳接种量0.4g及补水7ml。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2种不同的基质中筛选苜蓿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共生匹配效果好的基质,以不接种的处理为对照,用8种不同的根瘤菌菌株对紫花苜蓿接种,进行接种效果的测定。结果苜蓿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共生效果的顺序为风化煤〉蛭石。以风化煤为基质进行初筛选,高效菌株为HLJ3-2、HLJ3-5和HLJ4-1。  相似文献   

10.
菌根是土壤中一类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所形成的菌与根联合的复合吸收器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花晓梅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林木菌根的研究作出了优异成绩。课题组历经五年,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和收集对植物有效的菌类,共采集了277种,分离和收集258种(株)。经上千次实验,从中筛选出9种广谱性优良菌根真菌。在种间筛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种内不同生态型优良菌株的筛选,共筛选出优良菌株15个。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花生壳、玉米秸秆、草炭土、蛭石等几种物质为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配成8种混合基质,通过对比基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植物性状,初步筛选出花生壳∶草炭土∶蛭石=1∶1∶1的育苗基质。随后,在此基质中加入不同配比的AM菌与解磷菌,对栽培万寿菊实生苗进行生长与花期的测定,筛选出AM菌+解磷菌的菌剂配比,配置成菌肥型基质。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高产品种密植、深耕、精细播种、灌溉等高产栽培管理措施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与高产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玉米超高产群体具有较高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且其群体叶面积变化动态比较平稳;群体源与库通过增施氮肥均增加的同时,反映源与库在量上相对关系的粒叶比也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试验结果为当施氮量为300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当施氮量为252.28 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施氮量为250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农田黑土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以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进而促进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比值、磷酸酶活力以及各菌群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长期氮磷钾配施土壤有机质活性严重退化、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而单施磷肥或氮磷肥配施对微生物活力与结构影响较小。有机肥处理中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1,远高于其他化肥处理,可用来指示有机质质量与可用性;而支链/单烯不饱和脂肪酸与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G+菌对养分胁迫抗性强于G-菌。磷脂脂肪酸PCA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脂肪酸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受无机肥施用影响显著;而G+菌更易受有机肥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中试图以不同施氮处理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差异性为依据 ,为精准施肥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通过实验观测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 ,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 O日排放的差异性。施氮量不同的小区 ,CH4排放强度有很大差异 ,最大差值为 1 5 8mg·m- 2 h- 1 ,CH4排放强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 (R =0 88)。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幅度也较大 ,在 1~ 6 6倍左右。在不同施氮水平下 ,N2 O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排放通量逐渐减少。如果以观测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为基础 ,同时考虑粮食产量的变化规律 ,施氮量为 2 70kg·hm- 2 时 ,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实际上 ,精准施肥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土壤的理化性质、水稻不同生长季节的养分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16.
菌根化苗木造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林业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在菌根领域的应用,菌根在林业生产中也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速生丰产林建设、生态恢复、菌根性食用菌栽培、菌种库建设、菌剂生产和商品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具有诱人前景,因此,菌根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基质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等根际环境,决定着苗木的存活与生长状况,是苗木培育的基础条件,随着工作化育苗技术的应用推广,育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基质成分做一介绍,以供育苗及基质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的一株高活性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17,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接种量等培养条件,选择乳糖作为碳源,乙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20:1,发酵初始pH值为6.0-7.0,接种量为3%,在此最优组合的发酵条件下以温度30℃振速160rpm培养24h,絮凝活性可提高25%-38.3%。  相似文献   

19.
刘思琼 《情报探索》2013,(12):22-27
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的2001-2010年菌根真菌类研究文献,从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分布、基金类别、被引情况、合著度、关键词、主题词7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01-2007年间,我国菌根真菌研究文献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自2008年起开始下滑;来源期刊中有83%是核心期刊,获得基金支持的论文比例高达90.39%,文献质量较高;主要作者群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且论文多以合著形式发表;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丛枝菌根;未来研究重点将是菌根植物的生物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鲜牛奶中加入红皮洋葱汁,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研制剐具风格的洋葱酸奶产品.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进行热烫护色处理,以获得具有良好风味和色泽的洋葱汁.对蔗糖添加量、洋葱汁含量、乳酸茵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ax-t-因素进行L16(45)正交试验研究得出:蔗糖添加量12%、洋葱汁含量2%、接种量4%,在41℃发酵4个小时即可获得良好的洋葱酸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