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评本《金瓶梅》成书年代辨说王辉斌作为清初著名文学理论家的张竹坡,虽英年早逝,但其对《金瓶梅》的批评,不仅上承金圣叹的“腰斩”《水浒传》,下启脂砚斋的《红楼梦》,而且还以专论的形式,突破了自李贽开创的以评点形式研究小说之藩篱,给中国文学批评史增添了光...  相似文献   

2.
钟晓霞 《青海教育》2014,(11):17-17
《水浒传》一书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但在其流传和接受过程中,因读者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价值判断的变化,不同时代的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李贽评《水浒传》,将鲁智深解读为有着完全佛性的真和尚,金圣叹对鲁智深的理解更多从其豪侠性格角度着眼,之后的读者对这一形象各有合乎自己习惯的理解,但总体上始终沿着李贽、金圣叹等人的评论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李贽、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出发,综观李贽、金圣叹的妇女观,既积淀着封建伦理道德的糟粕,也有资产阶级人性自由、平等、解放思想的萌芽,贯穿着情与理的矛盾与抗争,也正因此构成了其妇女观的二重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以接受美学的理论来分析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内外动因。《水浒传》在民间长期的流变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召唤性结构”,使得对此浸染已久的金圣叹萌生了“腰斩”之举,从而产生一部理想中的《水浒传》以寄托他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将《水浒传》改为七十回本,使金批《水浒》成为又一片新的文学意境,又一组新的艺术形象。这是对《水浒传》的再创作,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精神的深化和延伸,是对孔子删《诗经》、编《春秋》之史学观、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又是艺术欣赏的过程,其中有审美的愉悦,也有理论的思索。金圣叹将自己对《水浒传》的独特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金批《水浒》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评点式批评文体的样范。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的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在创作论、主题论、人物论等方面皆反对李贽的观点 ;而在“自娱娱人”说、宋江形象、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则承袭叶昼的一些说法。金圣叹为了出名 ,大反甚至大骂李贽 ;而其狂傲性格使他在承袭叶昼时又不标明。金圣叹反李痛快 ,而承叶则极不诚实。  相似文献   

7.
论金圣叹评《水浒传》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是我国封建社会较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所评点的《水浒传》,很早就在国内流传,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对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观点,长期以来便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近几年来,在批判继承文学遗产工作中,有些人提出应该予以重新评价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历史地具体地来研究一下金圣叹是怎样评点《水浒传》的,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金圣叹的文学批评观点,也有利于清醒理解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学批评的实质。本文试图就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批评观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评点大家,其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影响甚大.而他本人学识广博,对儒释道均有涉猎.金圣叹佛学根底深厚,经常聚众讲经说法,对佛教颇有独到的研究.然而,在他批点的《水浒传》中,却有很多对佛教以及僧人的讽刺和批判.一方面,由于《水浒传》本身对佛教多有贬斥态度,金圣叹得以借题发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金圣叹自己对伪佛学和伪僧人的不满.归根结底,金圣叹并不反对佛教,反对的是“伪佛教”.  相似文献   

9.
胡适在“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的基础上,第一次运用现代的“文学”理念对《水浒传》进行研究,从方法论上彻底改变了金圣叹评点学说的影响,突出《水浒传》的叙事艺术和版本价值,梳理出小说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早期长篇小说的成书规律,从而实现了《水浒传》从传统向现代的研究转型,对后来之“水浒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鲁智深     
鲁智深是施耐庵在《水浒》中所塑造的英雄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李贽在《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总评》中这样赞道:“描画鲁智深千古生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关于林冲受迫害之事,李贽又赞道:“小衙内是不知事小儿,富安是不识体光棍,两个也不必说了,独恨高俅害人,陆谦卖友,都差鲁智深打他三百禅杖。”著名《水浒》评论家金圣叹也  相似文献   

11.
<正>对《水浒传》这部小说,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封建时代,卫道者咒骂它“奸盗诈伪”(李开先《笑散》引);有识文人则冠之以“忠义”,说它“有《春秋》之遗意”(李贽《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今人则或称它“歌颂了农民起义”,或谓之赞美了绿林英雄,或责之宣扬了“投降主义”……观点分歧,莫衷一是。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将《水浒传》与《离骚》、《史记》等合称为“六才子书”,如果说这之中有比儒家“六经”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不仅被金圣叹视为第五才子书,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并称,而且金圣叹在《水浒传》评批过程中,同样将其评点的文字变成为才子所读,而与一般贩夫走卒的读者绝缘的文字。从形式上包括读法、单行夹批、回前总评的创立与改造及内容上包括文法的注重、文字的艺术色彩、评点内容典故的引用两个方面来分析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才子性。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在《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中阐发了他的文学典型观,他认为文学典型要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文学典型要有创新性,并意识到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金圣叹的文学典型观是中国典型理论的成熟,并具有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一文中,点出《水浒传》文法十五则,对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小说的文章作法作了初步探讨,在艺术分析上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笔者试图在金圣叹所点《水浒传》文法的基础上再作些探索,另提出二十则.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不独理论贡献卓越,而且从体式、理论、批评方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评点,成为竞相师法的评点典范。因此,金批《水浒传》在中国小说批评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术上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 叹少有才名,能文能诗,尤其喜 欢批书,曾对《水浒传》《西厢记》 等名著进行过批注,很有影响。 传说,有一次金圣叹到一个 寺院闲住。半夜起来去找住持, 说他想批点佛经。老和尚说要批 佛经不难,必须先对对子,对上 了,马上给你佛经,金圣叹满口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一生才高行僻。他留给后人的主要著作是他用毕生心血评点的“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其中最能够代表他的思想观念、阶级意识及艺术成就的是他评点的七十四《水浒传》。因此这本书也就成了后人评价金圣叹历史功过的主要依据。可是,对于金圣叹在《水浒传》评改中去其忠  相似文献   

18.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读法”和大量批语表明,金圣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鉴赏家。金圣叹在依照他的美学见解、艺术趣味对《水浒传》作评点时,常常论及小说鉴赏问题。他的某些关于具体人物、情节的分析,也时常包含着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艺术鉴赏的内容。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评语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发现:金圣叹关于小说鉴赏的见解是比较完整、系统的,它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文法艺术要求。正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交织下,金圣叹斩定了《水浒传》与《西厢记》。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1608—1661)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美学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他一生酷爱文学,曾评点《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美称之为“六才子书”。其中,价值最高,给予当代和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水浒传》评点和《西厢记》评点。清人冯镇峦称:“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实非溢美之词。金圣叹对《水浒传》尤有偏好,认为“天下之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