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是中华文化的特有载籍,简称“方志”,素有“一地之窗口”、“一方之全书”的美称。毫无疑问,对于了解某一地域的历史发展轨迹与未来发展趋势,地方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修地方志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代代相袭,硕果累累,因其繁博丰赡,倍受历代学者钦赖。然而,如何才能编好无愧于当今时代、无愧于子孙后代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却是一个有待继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既有论述历史、传承文明的作用,也有为现实经济、文化等建设服务的功效,开发利用方志成果,可以更好地为临沧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计算机数据库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志发展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地方志数据库建设势在必行。地方志数据库建设一 定要满足地情资料网上共享、检索方便、更新及时的要求,充分发挥地方志的资源优势,弘 扬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地方志的历史渊源、本身特点,论述了地方志在历史研究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作用和重大意义以及使用方志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姚怀亮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1):12-18,42
明末兵劫之后,清初康、乾年间在“招垦”政策的鼓励下,大量的东南客籍流民将商洛作为自己家族心目中理想的迁居之地,历史上民间流传的“湖广填陕西”的说法由此可窥全豹。本文根据地方志资料和迄今仍然保留于商洛各地移民先祖们的墓碑铭文,可以清楚地看到“下户人”当年的移民史实,旨在考察明、清交替之际,地方经济和社会恢复与发展的历史与轨迹,及民俗文化中的地缘结构因素的变动、异化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汉唐方志辑佚》前言刘纬毅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涵广事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概括为:滥觞于两汉,兴起于六朝,发展于隋唐,完备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但于宋代推行雕板印刷之前,包括地方志书的汉唐文献典籍,仅凭手写传抄,故社会流传受到极大限...  相似文献   

9.
略论地方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刘兰我国历史文献中,地方志资料非常丰富,现存志书约八千余种,省有通志,府有府志,厅有厅志,州有州志,其他如县、关、卫、所、镇、屯等,也有志书。地方志是对某一行政区域范围内从自然到社会综合情况的记录,既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橙阳散志》作为一部内容翔实、体例新颖的地方志,在徽州众多地方志中颇具代表性,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并没有对《橙阳散志》详加研究,歙县江村的历史也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橙阳散志》进行细致地研究,从体例及内容、编撰特色和价值三个方面入手,梳理了《橙阳散志》的脉络,并分析了其优点与不足,从而发掘歙县江村的历史,为徽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有助于徽学研究向纵深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地方志书看20世纪10~30年代华北的植棉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轲 《平原大学学报》2005,22(3):101-103
地方志书是我国特有的巨大的文献宝库,记载着丰富的经济史料。本文从现存大量的民国华北地方志书入手,揭示出20世纪10-30年代由于棉种的改良与推广,华北铁路网的兴建,国内近代机器纱厂的勃兴和华北日益加深的农业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华北地区植棉业迅速发展,棉田面积与原棉产量大幅度增加。并从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当代华北地区植棉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何和义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7):66-71,135
宜春地区旧地方志存书有85种,有61种已被整理出版,或被《国图数字方志》收录。地方志是地方上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最基础文献,宜春市的图书馆、档案馆和高校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应着手建立宜春地方志文献库,这是开展宜春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的编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方志无学"的传统偏见使方志学学科建设和学历教育滞后。本文试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探讨高校方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出校地合作是打破目前方志学专业发展困境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4.
赵壹及其《刺世嫉邪赋》杨小敏地方志的研究,离不开历史人物的研究。通过历史人物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于他所生存时代的社会状况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对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本地方的历史有一个较大的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不同的时期起到其他文献资料不可取代的作用,如何使地方志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发挥"资治、教化、存史"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当今修志者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自己参加普洱市地方志相关编撰、校注工作的经验,从个人角度对云南省普洱市地方志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方志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略论地域文化和地方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志是具有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的资料型工具书,地域文化是历史性、文化性的学术著作。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既相辅相承,又各自发展。从二者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着笔,论述地域文化与地方志之间的主体和载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地方志,拓展地域文化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宋元时定型、发展,明清时呈现鼎盛。历代方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是广泛记载地方上自然、地理、物产、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人物、风俗等方面历史和现状的小型“百科全书”,起着“览一隅而知天下”的作用。盛世修志,近几年来,以“资政、教育、存史”为宗旨的修志治史工作引人注目,方志学、地名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正崭露头角,不少有价值的地方史资料被挖掘和整理出来,或被重新认识,扩大了史学研究成果。这种情况不能不反映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来;利用地方志史丰富历史教学不仅可能,也完全必要。前一段我于教学和教研工作之余,对本邑地方志史作了  相似文献   

18.
武威地方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地区在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民族起过重要作用。武威地方志对其历史沿革,各时期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民俗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特别是对农业、水利方面的资料记载详尽。值得注意的是,武威的佛教,主要是五凉时期的佛教,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武威地方志能为我们研究河西历史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是中国历史书的传统样式。秦汉之际的郡书、地理书、都邑簿是地方志的发端。郡书记载一地的先贤、耆旧、节士的事迹,如《陈留耆旧传》、《兖州山阳先贤赞》等。地理书记载一地的疆界、区域、山川、道理、物产、户口、风俗等,如《秦地图》、《三秦记》等。都邑簿记载都邑城郭、官署、街坊、闾巷、寺院、古冢、坟墓等,如《三辅黄图》、《三辅宫殿名》等。东汉时期的《越绝书》记载人物、地理、都邑,内容全面,是地方志发端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地方志的发展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不仅表现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保存史地资料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资鉴”、“教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