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朴尚春 《寻根》2012,(1):102-104
中国朝鲜族主要散居在东北地区。追溯朝鲜族传统婚俗之源,源于我国周朝“六礼”,在婚俗形成过程中大量地染进儒家文化。特别是1469年,朝鲜第八代王艺宗颁布了《经国大典》,全面推崇儒学,从此,包括婚礼在内的一切礼仪制度都仿效中国儒家礼仪方式。  相似文献   

2.
编者 《世界文化》2002,(3):46-46
李红松同学:你好对于来信所提本刊2001年第1期《耶路撤冷的“哭墙”与“苦路”》一文中的“犹大王国”,是否是(犹太的)误写,希望给以说明。现结合有关史料简要回复如下,供参考。一、关于“犹大”犹大是古代巴勒斯坦地区的国名:公元前13世纪(约前1250年),希伯来人(古以色列人)进入了巴勒斯  相似文献   

3.
谌震 《东方文化》2001,(2):100-106
吴江教授是我国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近年写过许多好章,如1998年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场对话》,澄清了理论上的若干误解,读后真有“一旦豁然贯通焉”的感受。今年《炎黄春秋》第3期的《平心论胡适》,也有极为精到的见解。该刊第6期又有  相似文献   

4.
世所周知,“华夏”、“中华”、“中国”是我们国家的称号。然而,为什么将我们的国家称为“华夏”、“中华”和“中国”?其源头又在何处?对这一问题,笔者偶见学者论及。但其中有对有错。即为对者,有的也只是常识的论述,真正的源头却未见论及。今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探讨。班门弄斧,意在抛砖引玉。关于“华夏”之名的由来,近代国学大师章炳麟(太炎)在其《文录》中写道:“我们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夏之名实因夏水…  相似文献   

5.
朝鲜高丽时期著名诗人李奎报(1169—1241),是朝鲜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描写民间疾苦的诗人。作为朝鲜四大汉诗人之一,李奎报在朝鲜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朝鲜的李太白”。他一生热爱和向往中国,尤醉心于向中国优秀汉诗传统学习,从而在自己的创作中深受其影响。年轻时代,李奎报便热衷熟读中国经史百家佛老之书,终逐渐达到精通程度。同时,李奎报还曾与“海左七贤”派诗人交游,经常参与他们诗会的活动。他故乡的这七位年长的文人,标榜中国晋代  相似文献   

6.
今日风靡世界的高尔夫球运动,早在14世纪时,在中国就已经十分成熟了.这不单由于有世人所公认的系统的高尔夫球理论著作《丸经》可以佐证,更可以从鲜为人知的《朴通事谚解》一书得到证实.《朴通事谚解》出版于公元14世纪中期的高丽国(今朝鲜),它是一本专为高丽人来华使用的汉语教科书.“朴”为高丽人的常用姓,“通事”为翻译之称,“谚解”即对当时中国流行的语言现象作的注释.朴通事编撰此书是想使本国读者,通过一系列的汉家生活场景,来掌握和了解中国的语言词汇和生活习俗,所以此书对元代首都大都(今北京)的商业、手工业、书籍、杂技、民俗、宴饮、游玩诸方面均网罗无遗,细致描写.而书中所描述的“捶丸”,可说即为“高尔夫球”或是“高夫球”的雏型.它已具有今天高尔夫球所有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早在中国商周时代,便有箕子“走之朝鲜”的传说。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商朝末年的太师。纣王无道,箕子进谏规劝,反被纣王所囚。周武王灭商后,释放了箕子,箕子“走之朝鲜”,周武王因封箕子为朝鲜侯。箕子在朝鲜“教民以礼义田蚕”,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中开始出现以“焰火”为题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可以说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德国剧作家弗朗克·魏德金德的短篇小说集《焰火》(1905年),朝鲜诗人朱耀翰的堪称朝鲜最早的自由奔放的散文诗《焰火》等,便是这样的文学作品。他们并没有描写焰火本身,而是在作品中假借了焰火转瞬即逝的艺术形象。当然这跟当时焰火已变得十分美丽,给人以强烈印象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化》2011,(6):58-61
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中国雕塑精品专场”于2011年5月24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经过对“西南”、“东南”、“中南”、“东北”、“京津”五个地域雕塑资源的梳理,此专场对中国雕塑的整体发展态势有了更清晰而完整的认知,参拍多为精品。田世信的《唐女》和《猎手》、隋建国的《梦之石》、朱铭的《人间系列》、范姜明道的《再生0601》、俞畅的《诱》、王伟的《十月》、  相似文献   

10.
艺术简历:阿曼古丽·斯迪克(维吾尔族)新疆歌舞团舞蹈演员。1992年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 1998年在第三届新疆舞蹈比赛中以《带面纱的姑娘》获独舞一等奖;1999年参加大型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剧组晋京演出任主角;2000年在第十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中,获单人舞表演一等奖;同年获2000年度“小岛康誉新疆文化文物事业优秀奖”;2001年参加朝鲜平壤的“国际艺术节”,其《顶碗舞》获“金奖”,担任领舞的《花腰带》获“银奖”;同年9月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顶碗舞》获一等奖,《爱的旋律》获二等奖,其主演的《铃铛舞》获三等…  相似文献   

11.
朝鲜这个国家从李王朝时代起就重文轻武,所以南朝鲜的朴正熙政权,全斗焕政权都惧怕舆论,总是对言论进行严格的控制。1987年给“汉城之春”民主运动煽风点火的,就是《东亚日报》社会部的记者金次雄所写的一则快讯。1987年5月22日上午10时半,从日本殖民地时代就具有标榜“民族报”历史的《东亚日报》社会部长郑求宗桌子上的电话铃响了,那是负责采访内务部治安本部(相当于别国警察总局)的记者金次雄打来的,他在电话里只说了一句:“是决定性的消息。”报社的电话全部由当局监听着,记者全清楚这一点,因为当局时常威胁说,“那样的消息不要发了吧!”接电话的郑求宗回答得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12.
朴尚春 《寻根》2013,(2):131-132
朝鲜族姓氏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演变。1782年朝鲜半岛出版的《增补文献考》载:朝鲜族姓氏最初有4296个,之后不断缩减,16世纪下半叶“壬辰倭乱”和“丁酉再乱”后减少为289个,之后又增加到496个。而今,在全世界范围内仅存285个,其中我国朝鲜族有130个。  相似文献   

13.
国名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民族特色以至历史、位置等;首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名称也表现其特点;国旗是标志国家主权的旗帜,国旗的图案也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只要了解上述三种事物的由来,就可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国家政治、历史、民族及地理等方面的情况。芬兰(Finland)国名:芬兰人称自己的国家为“Suomi”,它和“Suoma”属同一语源,在芬兰语中都是“沼泽地”的意思,即“湖沼之国”。芬兰约有6万个湖泊,故名。另一说,来源于条顿人对东北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的称呼“suomelaisset”,Suo-mi 则是其缩略语。古英语里,fen、fenn 都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与朝鲜半岛有着长达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中国文化对朝鲜也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使其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一员。日本学者西嶋定生认为,"东亚世界"的"四个要素"包含"汉字文化、儒教、律令制、佛教"([日]西嶋定生《东亚世界的形成》,载刘俊文《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3年88-92页),而"汉字文化"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汉字承载着中国文化,在"异域"大放光彩,对朝鲜的史学、文学等影响极大,由汉字写成的文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国名“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中文通常译为“美利坚合众国”。其实,此译名至20世纪初才确定。此前,由于中美两国语言文化差异及译员原因,其译法竟10多种。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10,(3):88-89
“2009中国收藏界10大事件、10大人物”近日在京揭晓。本次评选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CCTV、网易、《收藏界》《新周刊》《艺术中国》《中国新闻出版报》等20家媒体联合推选。著名书画大师范曾高票当选“2009中国收藏界10大人物”之首。电视主持人赵忠祥、  相似文献   

17.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06-121+190-191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既承载了朝鲜人对明清交替的悲情投射,同时又成为朝鲜人自夸的一种想象符号。在朝鲜人笔下,汉人会为衣冠头发而哭泣,有人因见衣冠而提出想逃往朝鲜,还有人通过偷穿戏服、家藏旧衣或朝鲜冠服来体验“汉衣冠”。甚至满洲人也对“汉衣冠”表达出欣赏与向往,其中或有夸张与想象。到晚清,朝鲜人则配合清朝防范太平天国可能利用“朝鲜服色”,衣冠头发之悲,又指向了明治维新后改穿西装的日本。  相似文献   

18.
阳春4月,一架满载参加第26届“四月之春友谊艺术节”中国艺术团150位成员的飞机,在明媚的阳光中安抵平壤。中国艺术家满怀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开始其朝鲜的10天艺术之旅。  相似文献   

19.
《孟子》文章批评作为一种阅读和学习方法逐渐被汉文化圈各国学者所接受,不同国家的《孟子》文章批评又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状态。日本江户学者赖山阳从文学的角度认为《孟子》文章是平易明快的“战国语调”。他主张“以文视《孟子》”,以选本、评点、札记等形式进行《孟子》文章批评。赖氏发扬溯源意识,注意分析《孟子》与唐宋古文的渊源关系,建立了推崇韩苏、贬斥曾王的文章风尚。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赖氏将《孟子》视为日本人文章取法对象,从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以及修辞等方面解析《孟子》文章。作为异域学者的赖山阳在《苏批孟子》的影响下与明清时期诸多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地进行《孟子》文章批评活动。可以说,赖山阳的《孟子》学研究是中国《孟子》文章批评传统的“域外回响”。  相似文献   

20.
牧野之战周军的总指挥是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 ,有关他的姓名叫法很多 :吕尚、姜尚、姜子牙、太公望、齐太公、师尚父以及俗称的姜太公等等。如 :《中国历史便览》云 :“俗谓‘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说的就是吕尚的故事”。这里把“姜太公”解释为“吕尚”。《史记·周本纪》云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把其中的“师尚父”解释为“姜尚”。《史记·齐太公世家》云 :“号之曰‘太公望’。”《说苑》云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在《封神演义》中又有“姜子牙”的称呼。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叫法 ,我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