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张娟 《青年教师》2006,(7):45-46
“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做出反应的生理、心理综合症状,1974年费登伯格(Freuden berger)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倦怠”这一现象。1981年,玛诗勒奇(Maslach)等人进一步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即情绪衰竭、人格的解体及低个人成就感。近些年来,教师的职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且,人们普遍较为关注的是教龄11—20年的这一教师群体,认为这一时期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最严重。但是,根据笔者几年教师工作的切身体验及对身边教师的长期观察,认为工作1—5年也是一个“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教龄的青年教师也极易产生困惑和倦怠感,并对自身的发展及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本文旨在阐述并分析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为有效预防和消除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期望压力、人格缺陷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学习倦怠感的产生,诸如生理或心理疲劳、认知失调、行为上出现偏差以及自我效能感降低等现象,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等方式,预防和减缓中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的青年英语教师,由于教学工作量大、应试教育与教学创新、职称评定和经济收入过低的压力,容易在职业生涯初期产生倦怠感,进而对自身、学生和英语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成因的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预防和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感和促进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队伍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雅菊 《考试周刊》2010,(39):28-29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工作性质单一,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教育人际关系日趋纷繁复杂,是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工作职业因素。学校应优化教师管理体系,以有效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职业倦怠易发于助人行业,教师乃助人行业之一,故职业倦怠现象频繁出现。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力图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外矛盾进行解析,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职业倦怠易发于助人行业,教师乃助人行业之一,故职业倦怠现象频繁出现.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力图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外矛盾进行解析,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倦怠感通过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相关研究注重对外部影响因素的探讨,缺乏教师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基于1169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师内外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感在性别、学段、职称和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内部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负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外部从教动机正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社会情感能力在内部从教动机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革新教师引育理念、保留教师从教“初心”和提高社会情感能力,预防或缓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8.
郑铁刚  王茹 《辽宁教育》2014,(12):35-36
正时至今日,教师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中教师群体尤为明显,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中教师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复杂度越来越强的教学任务、家长的过度要求、社会的过高期望等诸多方面的压力。长时间处于高压力情境下的高负荷工作,会损耗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导致教师自身的倦怠感。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还会对其教育对象——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高中生正处于青春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近年来,“职业倦怠”研究从助人行业延伸到了教学领域,逐渐引起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日益感受到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教师逐渐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并日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患有职业倦怠的教师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二是人格的解体。三是较低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仅严重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相当普遍,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现行教师评价模式的消极影响是绝不容被忽视。评价内容的片面,主体单一,标准僵化,目标功利长期以来都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所以应该改革教师评价模式,实施发展性教师来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及自我期望值过高、业务发展空间狭小、工作压力过大、学校评价机制欠佳等因素的影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倦怠。这必然会对教师个人、学生、学校以及整个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事业产生不良影响。要解决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学校应该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宽松环境,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且积极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教师自己也应该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学会放松自己,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独立院校英语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感一旦产生,将会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职业倦怠感对于独立院校英语教师影响,提出相应策略,旨在预防和抑制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形成,促进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英语教师队伍的良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和能力因无法适应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学生、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教师评价方式的不合理,所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是改革教师评价模式,实施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一、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理论与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困境 职业倦怠(jobburnout)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究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之中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与成就感下降。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工作与身心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已有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已经对教学和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探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怠倦的成因,并给出自我应对策略,为深入研究和防治教师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个体的职业倦怠也日益凸现出来,以至于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本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影响,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工院校教师承受着工作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他们更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基于此,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对其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解职业倦怠心理的具体建议,以期能够为缓解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的职业压力的反映,而教师正是这种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从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内涵、成因及对策着手,以期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的职业压力所积累而形成的紧张心理状态。除教师的自我因素外,其形成主要包括社会原因、组织原因和职业原因。因此,通过改革教师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机制,以及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调节等措施,帮助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