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以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的礼制思想作为基础,分析传统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宗庙建筑、城市都邑和帝王陵寝三个例子,从建筑文化的视角来理解建筑与礼制思想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金融海啸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场灾难来自哪里,又将走向何方?我们又将如何面对?《金融海啸与我何干》一书回答了这些疑问。文化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无形资产,美国经济的繁荣得益于全球5根脐带的输血,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根。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3.
李颂华 《兰台世界》2015,(3):108-109
唐代的长安城无论是其文化内涵,还是文化传统都堪称当时中华文明的代表,蕴含了丰富的周易及儒家礼制思想。长安城除了加筑了宏伟的大明宫外,几乎沿袭了隋代大兴城的全部,更多是文化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继承。  相似文献   

4.
当文化产品已成为文化工业批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当今这个消费主义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中国大陆的图书出版市场又呈现出怎样的文化特质呢?在传媒和市场的合力推动下.普通大众的阅读文化又是怎样被引导和塑造的呢?面对这样的一种阅读文化。我们又该秉承怎样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文化热点是重要的新闻资源。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热点一样,文化热点特别是重大热点一般具有时效性强、内含量大、受众关注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其成为众多媒体的必选。热点迭出,多家媒体报道,怎样规避雷同?怎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阅读,又建构一种精神价值,彰显省级党报的权威性和文化品格?这是党报跟热点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遗留与积存,为数极夥;但是,这样丰厚的历史遗产,究竟是怎样传递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余洋 《今传媒》2023,(10):81-84
1978年,在随县(现随州)西北一处名为“擂鼓墩”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举世瞩目的擂鼓墩1号墓(现为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1万多件金玉器、车马器、兵器等文物,引发了学术界长达几十年的争论——“曾随之迷”。文物中篆刻的“曾”是否为文献记载中所示的“随”?随着曾国文物及遗址不断被发现,以曾随文物为载体的曾随文化逐渐引发中外学者关注。然而,湖北一直以荆楚文化著名,曾随文化和荆楚文化有着何种关系?曾随文化作为一种“南北兼顾”的地域文化,又呈现了怎样独特的地域文化气质?本文从曾随文化视角切入,以小见大,系统回顾了曾随文化的发展演变与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的规律,并剖析了曾随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的现实价值及当代传承意义,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飞放是一种深受古代帝王喜好的体育游乐活动,尤盛于辽、金、元三朝。文章结合史料,介绍了飞放的流程实态、兴衰历程;又立足皇权文化视角,探讨了飞放活动的礼制特点、机构支持及相关暴政祸患。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作为连云港档案工作的带头人,怎样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又是如何抢抓机遇,规划布局新一年档案工作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连云港市档案局局长卢伟军。记者:您怎样看待档案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政治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文化观念的变革。近年来,研讨文化工作及其发展战略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我国文化事业的现状如何?怎样确定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方向?研究文化发展战略问题时应当怎样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这些问题都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希望求得解答的。为此,本刊记者新近走访了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请他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下面是他对记者的谈话。问:听说国内外关于文化的定义和解释有一百多种,近来“大文化”、“文化发展战略”的提法又常见诸报刊,您对“大文化”和“文化发展战略”是怎样理解的?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梦华录》以宋代《东京梦华录》和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为文本基础进行融合创作,对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内核进行了数字化、影像化的表达。剧中男主角顾千帆两次受到朝廷封赠,反映出古代中国封赠礼制对品官和百姓的深刻影响。现结合剧中顾千帆被赏赐“绯衣鱼袋”并为母亲“追封诰命”等故事情节探讨数字时代电视剧对中国礼文化中封赠礼制的影像表达与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12.
董凝 《今传媒》2014,(5):23-24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让各国文化发展呈现出交错的状态。作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海外华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身处文化交融的最深处,他们面临怎样的文化认同危机?又是什么导致了文化认同危机的出现?以及如何构建、构建一个怎样的文化认同体系,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编辑出版事业面临数字媒体冲击的今天,研究如何使编辑出版事业快速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数字化变革下,阅读文化所呈现的新现象、新趋势以及传统出版应对此变革的方略。数字化对阅读文化和传统出版的变革,映射出了阅读文化的哪些变化?变化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征?这样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阅读文化的转型和传统  相似文献   

14.
齐向楠  张欢 《东南传播》2011,(6):128-130
Doodle文化是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它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折射着网络时代文化融合的现象。Doodle文化所反映出来的是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表达方式等形成了强烈冲击的同时,又与传统文化形成了互动共生的局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二者的相互融合,对于发扬传统文化、构建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狩猎依然具有宣扬天威、驱除野兽攻击农田等功能。且在社会礼制文化规约下,不断走向礼仪功能的道路。本文通过对周朝的田猎风俗的分析,充分探讨了我国礼制文化规约下田猎风俗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传统大众媒介时代的背景,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曾对大众文化做过深入的探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其媒介本身特性、传播方式、传播过程都迥异于传统大众媒介,那么数字媒介对大众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忠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研究的立场,以探在新媒介时代下的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回归文化特质后的新生,还是一种比传统大众媒介时代下的大众文化更为愈演愈烈的非文化。  相似文献   

17.
县域文化在《全景西岸》中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大文化的概念:文化、教育、思想。而今基层文化处于非常难堪的境地,一方面农村需要文化,另一方面传播者困惑他们的所需。到底他们需要怎样的文化?又由谁来承担传播的任务?传播什么?传统的耕读传家理念是否还在新一代农民的血液中流淌?没有凝聚力的乡村文化,乡村生活渐渐地就会背离炊烟袅袅的美丽。笔者以为,重塑县域文化当是《全景西岸》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传承中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得到扬弃和发展,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记录着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档案资源,是无法与中国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相隔绝的。我们需要置身于历史文化传统大环境中,对档案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理性的思索。在全球文化出现均质化趋势的今天,如何理解和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与民族性?如何把握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何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去规划档案资源建设?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一、…  相似文献   

19.
张雅利 《青年记者》2008,(10):29-30
随着中法文化年和中俄文化年的相继成功举办,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跃出了国门,中国文化的魅力日渐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就从此开始了繁荣之路么?这纷繁的现象背后到底还蕴涵着怎样的思想镜像?  相似文献   

20.
一部拷问灵魂的力作——评大江健三郎新作《空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北京演讲2000》这场以中国文化精英为对象的演讲中,花了约十分之一的篇幅和时间,讲述了其刚刚问世的长篇小说《空翻》。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为何受到作者本人的如此重视?该作品拥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在大江浩瀚的作品群中又占据了怎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