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数字化与网络出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儒 《出版科学》2002,(1):54-58
一、出版业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世界已进入21世纪,中国“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然也是解决我国出版业方面问题的关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出版业如何加速发展就显得尤为突出。在20世纪里,出版作为一种现代产业已十分成熟。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版的集约化、集团化、国际化走向日趋明显,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建设信息工程的力度。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在2010年前,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面对国际国内信息化的强劲走势,我国出版业也将纳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轨道,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出版产业集团:塑造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对中国出版业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变处在十字路口;加入WTO,世界出版强手的竞争和挑战超出了我们自身的感觉;知识经济给知识密集型的世界出版产业带来信息化、数字化的高界面支持,使传统的中国出版业不得不以低层次走向世界。以理性面对新世纪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强弱随时发生逆转,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中国出版新兴组织——出版产业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变、发展、增强产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选择。出版集团将在规范产业运行体制,明确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经济学的依据,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条件。”“对出版产业的经济学研究,首先是研究普遍性。这非常重要。因为出版产业也是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普遍经济规律,对所有产业是适用的,对出版产业也是适用的。比如,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其次是研究特殊性。这尤其重要。其中研究出版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难度最大。”“我之所以特别看重陈昕同志对出版产业的经济学研究,是因为要做好出版产业必须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是理性的科学的态度,是成功之路。加强对出版产业的经济学研究,是在出版产业的发展中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版业的集团化建设,既是我国出版业应对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现阶段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更是出版领域一场深入的体制改革。这场改革涉及到政企分开、投融资体制、经济运行机制等诸多领域的体制性问题,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政企分开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个方面浅述这个问题。一、政企分开与资产授权经营仅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出版集团化建设主要是解决产业集中度,即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问题,但从推进出版产业市场化进程、在加入WTO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角度出发,集团化建设的另一个更…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重点是:积极推动现代内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努力构建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加强出版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印刷、复制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业发展,积极实施“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新闻出版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中国出版业正在呈现出多方面的新常态,本文以我国出版业重镇江苏的数字出版产业实践为例,以点窥面,梳理我国自“十二五”以来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出的新特征,对“十三五”期间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展望,这既是我国出版业在转型发展期的内生需求,也是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把握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7.
文论撷英     
加强对出版产业的经济学研究刘杲在为陈昕专著《中国出版产业论稿》撰写的序文《出版产业研究的重要成果》一文中指出:“研究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经济学的依据,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条件。”“对出版产业的经济学研究,首先是研究普遍性。这非常重要。因为出版产业也是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普遍经济规律,对所有产业是适用的,对出版产业也是适用的。比如,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其次是研究特殊性。这尤其重要。其中研究出版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难度最大。”“我之所以特别看重陈昕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出版业市场进入与退出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研究与解决好出版业中的进入与退出关系问题,是我国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适当放宽出版社的市场准入,增强产业竞争强度,通过市场手段使出版资源和市场向优势出版社转移和集中。 1.出版业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零散型的产业。主要表现为:出版社总的进入壁垒低,企业数量众多。 第一,资本需求。我国《出版管理条例》规定,设立出版单位要求“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这个门槛不高。在美国,设立出版单位仅需缴纳少量注册费,所以美国登记的出版社有28 000多家,年出书一种以上的有4 000多家。德国有出版社2 632家。…  相似文献   

9.
出版业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出版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国家对出版业的宏观调控应逐步加强经济调控手段,这既符合产业化运作规律,也便于中国出版业与世界出版业接轨。一个国家的出版业宏观经济调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出版业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出版产业政策和出版经济管理手段。出版业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体现了政府在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出版行政部门如何制定出版产业政策,如何运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现了国家对出版产业的导向作用。更重要的是,国家可以运用这些经济政策和手段建立更有效的出版业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柳斌杰署长在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指标提得更加明确:即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形势对出版社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转型机遇,关键是出版社如何才能抓住这次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1.
“芝麻开门”是一个人所共知的童话故事。阿里巴巴和他的乡亲凭借智慧和善良,战胜了强盗和邪恶,找到了打开宝库的“钥匙”,为民造福。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少儿出版如何响亮地喊出“芝麻开门”,打开新世纪之门、打开世界之门,融入世界出版主流,创造新世纪的新繁荣,更好地为亿万少年儿童读者服务,这是摆在中国少儿出版界面前的大事。 少儿出版是我国出版业改革开放以来最受党和国家重视、发展最快的出版门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抓好优秀少儿读物、长篇小说和电影电视这“三大件”,并且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建社40周年题词“出版…  相似文献   

12.
李舒 《编辑之友》2023,(7):5-10+28
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是出版业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生的涵盖出版人、出版机构与出版产业等多维度的整体性深刻变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中国出版实践中的新发展。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内涵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以内容现代化推动文化发展、以技术现代化实现文化普惠、以出版共同体推进文化强国、以出版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未来使命。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在出版领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以文化自信自立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让出版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启迪,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和世界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杨驰原 《传媒》2005,(7):4-8
2005年7月8日,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直会大幕开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国外知名数字出版厂商的代表共聚蛊会,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会议主题下,展示国内外数字出版先进技术和成果,研讨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问题与出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在电脑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与应用方面,我们抓住了发展机遇、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枝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广泛应用,铺就了一条数字出版的高速路,而我国数字出版业却始终在高速路外的辅路上行走。如何认识产业发展的现状,破解产业发展的难题,使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数字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届博览会主旨所在。我们认为,本届盛会是我国数字出版业驶入高速路前的盘整,对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将引领我国数字出版业驰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出版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在全球重量级的出版公司都已实施中国攻略,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背景下,已经进入文化体制改革轨道的中国出版业,在即将迈入“十一五”的时候,应当明晰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尽可能地减少决策上的模糊地带,从而减少工作上的被动反复和思想上的犹豫等待。这不仅是要回应业界的巨大期盼,还事关出版产业发展,更涉及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动力的问题。为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出台后,我们赴广西做出版业发展的专题调研。广西作为偏远地区探索出…  相似文献   

15.
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末发布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布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基于对我国“出版大国”成就的总结,纵向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期出版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分析《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出版强国”列出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举措,概括提出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所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和所应坚持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宏观出版体制改革二探朱小平中国出版业要由行政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出版业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必须在宏观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版企业宏观结构模式和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一、建立“国家主导型”和“市场主导性”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17.
“入世”之后,我国民族出版产业能否继续居于主导和主体地位,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当前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解决,有的甚至尚未触及,比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机制转换、贸易壁垒以及粗放经营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出版产业的发展。在宏观政策层面也面临着机构改革、教育减负、西部大开发、高科技飞速发展等因素带来的深刻影响,传统的、依赖行政手段的出版时代正在向我们告别,崭新的、现代化的出版业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作为出版企业的领导,要冷静思考、理性分析,更新传统的出版观念,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完善既有的出版知识结构,积极应对新形势给出版业发展带来的  相似文献   

18.
王文娟 《今传媒》2013,(11):4-4
主持人语: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版业逐渐转型、不断升级,数字出版散发着时代气息迅速占领市场。顺应历史趋势,数字出版引爆数字阅读革命,深度阅读延伸至数字阅读领域,数字出版引领文化消费,传承优秀文化。《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纲要》倡导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加强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鼓励出版产业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求各级文化单位秉承对外开放、包容并蓄的文化方针政策,不遗余力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如今,跨文化传播是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有利途径,中国传媒业要闪耀在世界舞台上,就必须触碰直抵心灵的文化交流,重视大众文化传播的独特功能,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能承载异域文化价值观,以蓬勃之势,让世界充分认识中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硬道理。要尽快地发展起来,不但是当今我国最热门的话题,而且已成为指导各行各业各单位工作的行动指南。对于出版界也是如此,面对迅速发展的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面对我国即将加入 WTO,国外发达的出版业将逐渐介入中国出版业的现实,中国出版业的社长总编们都必须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   然而,这篇文章并不是很好做的。不急着做、得过且过,当然不会有“发展”的文章;饥不择食地与“工作室”、“公司”合作,换汤不换药地“组建”集团公司,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进行市场竞争,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长远来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多国相继出现了新书品种激增,跟风出版、盲目出版、图书炒作愈演愈烈的趋势。出版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出版业问题书纷纷面市,如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保护与改善出版生态环境,构建和谐中国出版业,研究可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新思路,已成为我国当前出版业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拟从信息社会的角度探讨一下生态出版。一、出版生态与生态出版出版是一种具有很多生态学特征的有生命力的组织活动。改进出版生态环境是改善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