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剧作家王仁杰的关注和认识,是从《节妇吟》开始的。在1988年的首届中国戏剧节上,《节妇吟》演了两场.我看了两遍。见到王仁杰,是在首届曹禺戏剧学奖的颁奖活动中。他创作的《董生与李氏》继《节妇吟》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曹禺戏剧学奖前身)之后,获得了首届曹禺戏剧学奖。对王仁杰仰视的结果是除了他那一口说不利索的普通话之外,印象模糊。此后.接触王仁杰的机会逐渐多起来.在戏剧节上,在艺术节上,在各式各样的研讨会上……因此,我对他的了解也日渐深入。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携其代表作《大鼻子情圣——西哈诺》和《李尔王》来京演出,因为长安大剧院的气氛,他便以之为演出场地。了解铃木忠志的“演员训练法”及戏剧体系后,便可参出其中意味——铃木忠志戏剧秉承的日本传统审美与中国戏曲的相契之处。  相似文献   

3.
赵标 《华夏文化》2008,(4):16-18
追求智慧,成为智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理想。早在《书》、《诗》中即有“哲”、“哲王”、“哲人”、“哲夫”、“哲妇”、“既明且哲”、“知人则哲”、“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等言辞,而“哲”却“明智”之义。可见,古人很早就已表露出摒弃愚昧、崇尚智慧的美好愿望。不过,这止导尚“智”之辞多为一鳞半爪,不成体系。真正开始对智慧与智者进行初步系统而精辟论述的要数孔子。  相似文献   

4.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戏剧学导演学博士王晓鹰。记者:你是中国首位导演艺术专业的博士,请向本刊读者谈谈你数十年来艺术探索的感受。王晓鹰:对于戏剧艺术,如果说我多少有点儿天分的话,这与我出身于戏剧家庭有关。我在戏剧学院读书时,恰值中国戏剧面临危机,使当时的我有种强烈的抱负和责任感。毕业时,我们那届学生踌躇满志。如果说我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戏剧学院的教育至关重要;而读徐晓钟老师的博士研究生,无疑是一种艺术清寒的享受。我发现,自己的艺术视野逐渐开阔,便有了论文《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始自那…  相似文献   

5.
通往死亡的漫漫长路——奥尼尔的悲剧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世界文化》2010,(2):25-26
在英语戏剧史上,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通常被称作继莎士比亚和肖伯纳之后的第三代英语剧作家代表,在美国文学史上,他又被公认为美国戏剧之父。奥尼尔一生致力于悲剧创作,是一位著名的悲剧大师,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总的倾向是悲观的。“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已经写成和尚未写成的悲剧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这种思想植根于他个人的坎坷生活,  相似文献   

6.
2002年春,承德话剧团排演了六场历史话剧《帘卷西风》。该剧是名编剧孙德民对他的山庄戏剧《懿贵妃》进行的再度创作。《帘》剧严格遵循西方传统的戏剧理念,讲求舞台动作和戏剧冲突,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突现性格,与《懿》剧相比,《帘》剧结构更加紧凑。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市场》2002,(2):52-52
作为今年儿童剧展演重要活动的《“绿地之春”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品牌、地位和市场研讨会》于5月10日在曲阳文化馆举行,来自兄弟省市参演剧团的儿童剧工作者和本市艺术研究机构、新闻单位、戏剧团体的专家、学者、戏剧理论研究人员以及剧场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  相似文献   

8.
戏剧和戏曲是两个有所不同的概念。张庚在《中国戏曲》中说:“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历史上首先使用这个名词的是元代的陶宗仪,他在《南村辍耕录·院本名》中写道:‘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但这里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元杂剧产生以前的宋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所以中国传统的戏曲不包括话剧、歌剧、芭蕾剧、哑剧等外来的戏剧表演形式。换言之,中国戏曲是个较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王克家 《寻根》2011,(5):56-5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汉代戏剧的主要形态是“百戏”。所谓“百戏”,即竞技、杂耍、角抵、歌舞等各种表演技艺。“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国维对中国古典戏剧定义的核心内容。按照这一定义来审视汉代“百戏”,大家自然认为戏剧在汉代尚未形成。但实际上,汉代已经出现了以歌舞形式表演的世俗题材的戏剧,这就是西汉歌舞剧《公莫舞》。  相似文献   

10.
余冰 《寻根》2014,(2):123-127
袁牧之编辑、上海中外书局发行的《戏》月刊,1933年9月15日创刊。十六开本,五十八页。封面标出:“现中国仅有的纯戏剧刊物。”  相似文献   

11.
吕超 《世界文化》2009,(9):49-50
17至18世纪初,欧洲剧场里的“中国戏”流行不衰。其实这些戏的作者们对中国并无什么真切的认识,只不过是取来一个所谓中国角色或题材,借以演绎欧洲人的英雄美人故事。舞台上的所谓中国人往往拖着长长的辫子,戴着尖得像宝塔的小帽,以此取悦当时观众对异国情调的期盼。直到元杂剧《赵氏孤儿》法译本(1735年)刊行后,欧洲戏剧舞台才真正开始体现中国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春,承德话剧团排演了六场历史话剧《帘卷西风》。该剧是著名编剧孙德民对他的山庄戏剧《懿贵妃》进行的再度创作。《帘》剧严格遵循西方传统的戏剧理念,讲求舞台动作和戏剧冲突,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突现性格,与《懿》剧相比,《帘》剧结构更加紧凑,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这也表明作者编剧技巧与理论认识的更加成熟、深刻。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阿契尔说过:“如果不懂得戏剧结构的特殊艺术,即使对人的本质与命运有着最深刻的洞见,也不能借戏剧这一载体有效地表现出来。”显然编剧孙德民深谙此道。时而波澜不惊,却决…  相似文献   

13.
英国出了个莎士比亚 ,中国出了个关汉卿。作为东西方两种戏剧文化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生活在 13世纪 ,莎士比亚生活在 16世纪末 17世纪初 ,前者要比后者早出 3 0 0多年。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时代距离都如此遥远的二人 ,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但人们偏偏喜欢将他俩相提并论 ,个中缘由 ,说来意味深长。西方人崇拜莎士比亚 ,也喜欢关汉卿。按《英国简明百科全书》“元代戏曲”条的说法 ,关汉卿“是中国元代剧作家 ,也是文艺理论界所公认的中国最伟大的戏曲家”。早在182 1年 ,英国外交官G .T .Staunton翻译清朝图理琛的《异域录》中 ,即有《窦娥…  相似文献   

14.
任繼愈教授於1963年發表了一篇題为《先秦哲學無“六家”——讀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的文章(收集在任教授的《中國哲學史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他認为司馬談所說的“六家”不可能是先秦哲學的學派而是司馬談當時的現象。任教授在分析戰國時代哲學家的主張,說“總起來看,‘六家’之說。不是講的先秦的學術流派……先秦有的只是老子學派,莊子學派,公孫龍學派等。道家,名家,陰陽家,先秦根本沒有過”(第433頁)。他由此提出:“那末,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是不是造謠?也不是。他講的六家,是漢初當時流行重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前,还在基辅上中学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1891—1940)就迷恋上戏剧。这个青年才华出众,性格活泼,思维敏捷。他常参加业余演出,自己撰写并排练戏剧、小喜剧和话剧。布尔加科夫终生酷爱和崇拜戏剧。就是在那命途多舛的岁月里,他,一个已蜚声剧坛的作家竟还渴望去莫斯科艺术剧院工作,只要与戏剧有关,那怕是跑龙套也行。在基辅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建筑物”——安德烈耶夫斯基斜坡,斜坡上有栋最奇怪的房子,布尔加科夫在此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白卫军》中的主人公也“安家落户”在这里。布尔加科夫毕生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17-218
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系列活动于2012年4月15~17日举办,系列活动包括上海白玉兰戏剧论坛、获奖演员展演和颁奖典礼。2011年正逢中圈共产党诞生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上海的戏剧舞台迎来了众多反映重大历史题材、映现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因此,本届“白玉兰”无论是参评剧种、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秋柳》诗是他一生极其钟爱的诗篇,从他早年上海求学、留学美国、任教北大再到为抗日而至美国从事外交活动几个时期,其生活和思想是与《秋柳》息息相关的,这是与胡适喜爱道家思想并深受道家影响分不开的。胡适思想的演变轨迹可从胡适对《秋柳》诗的创作、修改及其种种诠释中寻绎出来。笔者认为,胡适《秋柳》诗中的“西风”喻其生活逆境或当时社会反动黑暗势力,与“西化”思想没有关系,诗中的“秋柳”也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意象。本文遵循知人论世的诠释原则,力图在特定社会一历史进程中理解胡适《秋柳》的主旨,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并澄清有关误解。  相似文献   

18.
访希札记     
从1986年开始,我每年都去希腊,有时一年去两次,每次都是为了进行戏剧交流,不是带戏去演出,就是去参加戏剧国际会议,至今已14次之多。十年来,我先后导演了《俄秋浦斯王》、《安提戈涅》、《美狄亚》和《特洛亚妇女》四部古希腊悲剧,五次带这些剧目赶希腊和欧洲一些国家访问演出和参加学术研讨会。戏剧艺术的源头在古希腊。古希腊不仅在戏剧,在文学、哲学、医学、建筑、雕塑……许多方面都对人类的发展有着不可混灭的贡献。在希腊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戏剧节。比较著名的有“埃庇道夫洛斯戏剧节”、“德尔菲国际古希腊戏剧节”、“…  相似文献   

19.
张一鸿 《世界文化》2010,(11):39-39
按照“世界三种古老戏剧文化”的理论,印度梵剧与古希腊戏剧、中国戏曲同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库蒂亚泰姆”即属于印度梵剧。  相似文献   

20.
一所养老院,4位老人和一只猫,《莫道桑榆晚》是一台描写老年人独特生活情境和精神面貌的话剧。《莫道桑榆晚》生动地展示了黄昏恋、母子关系、炒股经商、著书立说等发生在我国当代老年人生活中的新鲜事儿。尽管《莫道桑榆晚》结构简单,但它表述的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却颇动人心。编剧巧妙地以一只小猫作为戏剧冲突的线索,围绕其去留和生死,老人们与医护人员之间产生了必然的冲突……最终,善良的老人们与管理人员和谐相处,人们再度找回人生乐趣,整个养老院的气氛仿佛也焕然一新。家话剧院公演两场,颇受好评。随后应日本道化座剧团须永克彦团长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