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们的曾总     
易成 《钓鱼》2005,(24):42-43
广州铁路系统的钓鱼爱好者们几乎没有不知道“老汉钓鱼俱乐部”的,而这个俱乐部的头——曾总钓鱼的趣闻轶事则是最为为津津乐道的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7,(1X):6-9
用一幅淡雅的钓鱼风俗画来比喻2006年的钓鱼比赛,似乎少了些激情,和2005年商业性钓鱼大赛汹涌澎湃,以及参加农运会、全国锦标赛钓手的豪情相比,略欠风骚,这都是因为2006年的比赛不在于哄抬“扮酷”的精英,而是抓住了“草根”这个身份。[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检讨钓鱼人     
《钓鱼》2007,(13)
说实话,写下这个题目之后,连我这个爱钓鱼的人都羞愧不已,似有一棍子打倒一大片的感觉,之所以还是写出下文,实在是有感而发。钓鱼人一些不文明、不健康、不环保、不和谐的行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钓鱼环境,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5.
施德法 《中国钓鱼》2004,(11):56-57
我是一个有半个多世纪钓龄的钓鱼爱好者,耐不住冬季不能去天然湖塘钓鱼的寂寞,于2003年12月下旬的一天,独自一人骑自行车沿着著名的武汉东湖风景区的环湖路游览,一来可以亲近自然,二来看一看有没有钓鱼爱好者在这个季节钓鱼。武汉的三九天虽然不像北国的冰天雪地,却也是寒风刺骨,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大,那种冷是从里面冷向外边,到过武汉的北  相似文献   

6.
夏进 《钓鱼》2007,(5S):26-26
从许多钓鱼的文章和有关钓鱼杂志了解到,温差是制约钓鱼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也读到了不少人的反面意见,究竟谁是谁非,我一向不太热衷,可最近有不少钓友在我家为这个问题发生争论,我才敏感起来。于是我翻出去年钓鱼日记,找出去年我在长尾巴河春钓多次的记录,这才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读者不妨看一下,或许你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凤 《钓鱼》2005,(11):13-13
5月21—23日,是《钓鱼》杂志奉献给广大读者一个钓鱼盛会的日子,377名钓友从全国各地来到山青水秀的古都南京,一起来演绎钓鱼的风采。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业务四部尹国臣主任也来到了这个钓鱼的盛会,和钓鱼人一起分享了这个难忘的日子,一起感受了《钓鱼》杂志奉献给广大钓友的这次全新的“读者杯”。  相似文献   

8.
路安  陈建晖 《垂钓》2007,7(10):43-43
水库没有名牌鱼 小程刚跟远近闻名的钓鱼迷老王学会钓鱼后,便购置了全套高档钓鱼用具和钓鱼服,兴冲;中约老王一起来到水库钓鱼。可是直到傍晚时分,他也没有钓上来一条鱼,而旁边的老王却钓了很多鱼。小程纳闷地问老王:“你用的是普通的钓鱼竿、普通的鱼食,都能钓上来那么多鱼,而我用的是名牌鱼竿、名牌鱼食,穿的是名牌钓鱼服,却为什么钓不上来鱼呢?”老王笑着回答说:“因为这个水库里没有名牌鱼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文四清 《钓鱼》2005,(4):6-7
2004年,在《钓鱼》杂志“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的钓鱼理念的熏陶下,在“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这个伟大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钓鱼运动走过了充满激情和进步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看到《中国钓鱼》杂志上《野钓百计》的征文启事,我按捺不住内心恋钓情结的涌动,写下一篇太过平常的征文。 至于能否选中我不太在乎。能中,对我而言,那当然是最高兴的事情;落选,亦无怨无悔。因为完成这一篇征文的过程,就好像重新经历了一次次的钓鱼过程。回想以前在家时常钓鱼的经历,犹如观看一部钓鱼回忆录:烈日、暴雨、青山、绿水,“为钓消得人憔悴,餐风露宿终不悔”。让我这个将近一年没有钓鱼的钓痴度过了在外工作期间中最兴奋、激情、愉快的一星期(完成此文用了整整一周)。 依然记得打点行李时,第一件事就是将两本《中国…  相似文献   

11.
文四清 《钓鱼》2005,(2):6-7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05年,我们期待着钓鱼大军中能涌现出更多热爱钓鱼的红颜钓手。钓鱼需要美丽,钓鱼走向时尚,钓鱼漫步休闲,钓鱼续写辉煌。特以此文献给天下正在钓鱼、向往钓鱼以及还不太了解钓鱼的女性们。  相似文献   

12.
任师国 《垂钓》2006,6(10):58-59
我个人的爱好很多,琴棋书画、篮球足球……不过能够称得上痴迷的却惟有钓鱼,尤其酷爱传统野钓,在我们家乡钓鱼爱好者这个小圈子里可谓小有名气。自2005年7月以来,我钓鱼的威望忽然大增,这源于我的一次野钓。  相似文献   

13.
王善勇  范宁 《钓鱼》2004,(18):6-8
本着“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的钓鱼理念,《钓鱼》杂志社发起了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的倡议,并精心给《钓鱼》杂志读者和广大钓鱼爱好者精心策划了一个钓鱼盛会——“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让遍布各地的读者都能一品这个钓鱼大餐的美妙滋味。这是我们《钓鱼》杂志读者自己的盛会,也是《钓鱼》杂志给关注杂志成长的广大读者最好的回报!3月底4月初.我们在江苏连云港举办的“读者杯”首战告捷.宜征读者大聚会也收效明显。炎热的夏季刚刚过去,秋意悄悄降临的时候.我们又连续在辽宁沈阳、内蒙古呼和浩特、吉林长春成功举办了这三场大型的比赛,而几乎每场比赛都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许多热心的读者和钓鱼爱好者,点燃了他们钓鱼的激情。更推动了当地钓鱼活动的开展!笔者每参加一场比赛,都会感动于赛场上洋溢着的欢乐和激情。所有参赛者凭着对钓鱼活动的满腔热爱参与到这个赛事中来,其实最终的名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互动,能够让编者读者面对面地交流,为共同喜爱的《钓鱼》杂志献计献策,更能有机会和文幸中的钓鱼高手直接交流,切磋技艺,畅谈垂钓感受。《钓鱼》杂志以自己的方式和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种联系读者的积极方式.也是一种尝试。广大读者和竞技垂钓可以零距离接触.同时也是编读之间的互动,读者们在钓场角逐中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检测,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钓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温馨的见面会中感受来自钓鱼的喜悦。我们衷心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参与到咱们读者自己的钓鱼比赛中来,一起把我们的比赛办好.办大。九月到十月.又有多场比赛将会和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河南、浙江、安徽、陕西、山西、广西的读者见面。届时.我们将会把这些地区的比赛如实快速地报道给广大读者。我们不难想象这些赛事的宏大和读者的热情。读者朋友们,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钓鱼》杂志读者自己的垂钓大赛吧!  相似文献   

14.
郭凤 《钓鱼》2005,(1):54-54
在“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这个主题思想的熏陶下,为了06应《舱》杂志“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的倡议,《钩鱼》杂志社专门为广大读者和钓鱼爱好者精心奉献的《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成功打响。  相似文献   

15.
李峰 《中国钓鱼》2006,(3):42-42
10年前,钓鱼王渔具公司这个稚嫩的小苗破土而出。10年中钓鱼王渔具公司在广大钓友、渔具经销商的共涮浇灌和培育下茁壮成长。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感谢10年来全国各地钓友及渔具经销商的厚爱,2005年钓鱼王渔具公司成功举办了“首届钓鱼王杯国际淡水钓鱼邀请赛”及百万有奖销售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冬天不寻常,往年早已风平浪静的中国钓鱼界,今年却仍然沸沸扬扬,风动浪涌。因为“94常硕杯钓鱼通讯大赛”这个时节正走入了白热化阶段。这次不论地点,不限名额,别开生面的钓鱼大赛似乎把钓鱼的季节展延了整整一个季节。  相似文献   

17.
鱼钩惊魂     
我不知道爸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钓鱼的,反正是在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爸爸就已经是钓鱼大军中的一员了。  相似文献   

18.
王啸 《钓鱼》2005,(1):22-22
在《给钓鱼大师们的一封信》前的编者按中,建议全国钓友对这个问题展开一次讨论,其实天津不少的钓友也争论过这个问题,两派各执已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本人的钓鱼史大概是属于“两栖类”,参与这类讨论似乎有“骑墙”之嫌,但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想法作为引“玉”之“砖”在钓鱼人的好朋友《钓鱼》杂志上和钓友们交流,以便为钓鱼这个“雅俗共参,老少咸宜”的活动更好地开展作一点小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三哥王者兴,算得上是钓鱼界的知名人士了.他酷爱钓鱼,每时每地,说话的内容总是与钓鱼有关:钓鱼的技巧、钓鱼的经历、钓鱼的益处……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他的熏陶之下,我们心灵深处那点钓鱼方面的“慧根”也被他钓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李好 《钓鱼》2004,(2):14-15
拜读《钓鱼》杂志社等单位倡议的2004年“钓鱼推广年”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一文后,振奋人心,这个倡议很有新意,同时也给钓鱼这项活动带来了新的概念。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鼓励钓鱼人亲近自然,走向溪流、江河、海洋等自然水域,同时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又绐钓鱼人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将钓鱼活动纳入到去大自然中休闲、健体、钓技交流的良性轨道。“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是倡议的核心,也是今后钓鱼活动健康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