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宁波市档案馆馆藏中,有近千件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土地买卖以及其它产权交易的契约文书。这批文书主要由民间产权交易的“白契”组成,包括卖田契、卖地契、卖房契、卖墙契、卖井地契、卖山契等,以卖田、卖地契为主。占全部文契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又以田面权转移的“永卖契”或者“卖契”占绝大多数。还有诸如“毛荣沛借钱文契”,借贷双方约定了利率、还款日期等的早期的“借款合同”等。绝大部分契约文书所反映的时间集中于清道光四年(1824)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时间跨度几乎达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丽水畲族民间契约不仅体现了丽水畲族民间交易惯例和文化习俗,而且展现丽水畲民的秉性及畲汉两族的关系,契约文书语言蕴含伦理色彩,多用乡土俚语,力求严谨精确,常有生动润饰,因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畲族是定居东南沿海各省的主要少数民族,其人浙时间大约在唐代中期永泰年间。这是畲民徙浙最早的一支。自明末清初始,大量畲民落籍浙江,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居住浙南处州(今丽水)广大山区。  相似文献   

4.
土地买卖自唐代之后就开始逐渐兴盛起来,土地契约也随之成为了土地买卖的重要凭据,并构成了社会生活当中的物权和债权行为。本文以黔东南侗苗族田契档案为例,分析了田契的类型和特点,对民间资本债权和物权转换的方式和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居于山地、以山为基的丽水畲民重视通过订立契约来置办山场,留存下了卖山契、讨山契、拼山契、分山契、便山契、送山契等类型多样的山契。这些山契不仅再现了畲族先民的生存发展状况,而且反映丽水畲族民间的交易惯例,因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浙江畲族契约文书不仅是畲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还有雅驯不俗的生动笔调,同时还有崇仁尚礼的精神内蕴,在史学、文学、民俗学等方面具有多重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芳 《文化遗产》2014,(2):127-131
畲族进入广东惠东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几经迁徙,大多畲民在近二、三十年间都由山区搬往平原,迁入汉族腹地聚居。随着这一变迁,当地畲民使用的畲语也开始受到汉语强烈的影响,畲民的日常语言全面双语化,有的甚至全部转用为汉语。为此,惠东县畲语的调查研究亟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畲民族谱自身独有的特点、畲民族谱受汉文化影响的情况以及畲民族谱的撰修,为畲民族谱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日,由衡水市计生委干部阎存行家传并精心保存的时间跨度260余年的珍贵“民间契约”,向社会公开。这批非常珍贵的“民间合约”包括地契、分单、典契,其中最早的一张地契是乾隆三年(1738年)所立,距今已有265年之久。这批民间档案是至今为止我市发现最早的民间档案。  相似文献   

10.
日前,我们为某乡人民政府整理档案时,发现有7份清朝宣统二年一月的<湖南卖契官纸>(该乡范围的几份田土买卖契约).有的同志认为,这些资料可以不要了,因为没有查找利用价值了.又不是现时产生的.笔者认为是几份重要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档案信息网:方言建档工作,是"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重点项目,已历时一年半,建设中的68个"地方方言档案资料库"已完成47个",浙江方言档案资料总库"今年将全面建成,畲语位列其中。莪山乡里的畲民是清光绪元年由文成、青田一  相似文献   

12.
甘肃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村民段唐成精心保在的从其父手中留传下来的50余份清代、民国年间的契约近日亮相景泰。 段唐成的父亲段至新老人生前收藏的清代、民国民间契约有50余份。其中,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各3份,道光年间的10份,咸丰年间的7份,同治年间的2份,光绪年间的7份,民国年间的19份。这些契约中有卖地契、分关契、房契、坟地契、字凭合同、分关合同、栽树木契、兑换坐落、荒滩、坟地契以及付款凭据。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正月的一份买田地契是段公所藏契约中最早的一份。据笔者查核,这份买契比甘肃省档案馆典…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在整理家人遗物时,意外地发现近20份从清末至民国年间的李氏契约。幸存下来的这些契约其完整性、连续性,不仅真实记录了李氏先祖发家史,而且为研究民间契约文化、研究清代到新中国初期土地、房产流转情况,提供了真实范本和实物资料。这近20份契约所记内容,从清末同治四年(1865)起到民国35年(1946)终。立于清同治四年十月廿四日的私契,右上角还盖有一方不大清晰的蓝色官印。立于清末光绪二十  相似文献   

14.
牛志伟 《档案》2017,(8):32-36
清末民国不动产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其完整的老契约包括契稿、官契纸、官颁契尾三部分,自书契文应当至少具备12项基本要素。从一份清末民国年间不动产合契的比较中,可以了解基于法律制度变迁而产生的清末、民国不动产契约的异同,并进一步了解清末民国关于不动产契税制度的征收设计。  相似文献   

15.
彭汝样 《大观周刊》2013,(11):55-56
本文从决策有用观下的财务目标出发.从会计信息契钓有用性的视角探讨了会计信息对薪酬契约的作用。在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会计信息具有显著的薪酬契约有用性。具体表现为:薪酬契约的形式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会计信息的特征又影响薪酬契约的结构。会计信息与薪酬契约之间存在相互的内生关系。最后,对目前的研究进行评论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民间文书是在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资料。地契、租约、借约、诉状等都是民间文书涵盖的范围。目前所见最早的契约文书是在出土汉简中发现的西汉契约及东汉的买墓券。隋唐至宋元时期的民间文书也相继有所发现,如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200余件契约原件,敦煌唐、北宋契约有127件。宋元时期的文书,数量不多,以泉州和徽州为主。存留至今数量最多的当属明清文书。  相似文献   

17.
赣南民间唢呐公婆吹是当地畲、客老俵喜爱的经典乡间乐器。赣南畲、客人家离不开唢呐,他们的一生,从出生到过世都浸泡在唢呐的音乐里。  相似文献   

18.
作为确立收养关系的凭证,收养契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已经出现。收养关系存在同姓同宗继嗣与收养异姓继嗣的不同情况,收养契也主要分为同宗养子契以及养异姓男契两种。  相似文献   

19.
张全海 《档案学研究》2021,35(1):144-148
太平天国纪年民契作为古文书学和太平天国史学界重要的研究对象,因其存世罕见而无法为学界提供足够的研究样本,故此开展这方面的文献挖掘与研究有较大的学术意义。通过对目前所知6件存世太平天国纪年民契进行汇总考述,发现太平天国纪年民契具有两个文书学特点,即契纸的双套制和纪年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正自贡井盐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贡盐业契约是自贡盐业生产投资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直观反映,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称为"中国最古老的股票"。《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收录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自贡盐业契约2381件、相关凭票档案166件,分为盐井开凿约、日份与火圈约、盐笕约、借贷与析产约等。这些档案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两百多年间,集中在一个地区、围绕一个产业、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