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趣味运动会是以"发展体能,突出趣味竞技性"为主题的运动会,它是集体力,智力、合作为一体的运动形式.趣味运动会因趣味性高,深受中学生喜欢,开展趣味运动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体生活,还能为学生或师生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种种弊端,近几年来,我校对运动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进运动会内容和形式,由竞技性向趣味性、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通过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培养了体育兴趣,有效锻炼了身体素质,逐渐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现把我校运动会改革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对我国传统学校运动会弊端的批判,趣味运动会迅速地发展起来,从不同的方面来看趣味运动会具有不同的作用从学生课余文化活动角度来看,趣味运动会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其娱乐性作用是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从学校运动会的角度来看,趣味运动会起到了辅助作用,弥补了传统学校运动会在娱乐性方面的缺失。作者还提出了举办既重竞技又重娱乐、既重成绩又重健身、既重个人又重集体、既重提高又重普及的学校运动会是体育工作者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的利与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多数学校运动会是以田径项目为主,而且注重竞技性忽略了大众性,已显得陈旧,枯燥,单一.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不高,已不适应高等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运动会内容的设置上,应让一些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集体性、社会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进入校运动会.铜陵学院体育部对2002年校运动会的内容及组织形式进行改革性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明 《体育教学》2013,33(9):69-70
本研究将趣味运动会器材应用于中学鱼跃前滚翻教学中,探究趣味运动会器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运用趣味运动会器材是否有助于提高中学鱼跃前滚翻教学,克服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对鱼跃前滚翻的学习兴趣、发挥潜在的学习能力,提高中学鱼跃前滚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运动会趣味比赛项目的设置,既要富有趣味性、娱乐性,还要有一定的竞技性,包括一定的运动量和强度,以及练习的技能技巧等。好的趣味游戏不仅活动场面热闹、过程精彩,而且能让参与者达到身体、心理及智力的全方位锻炼。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两个趣味游戏,适合在中学生及成人运动会中开展。一、袋鼠抱球图1(一)比赛方法:如图1所示,参赛队员双脚伸进麻袋,手提袋口;比赛开始后,双脚跳至第一个折返点,脱下麻袋,将第一个折返点放置的两个篮球抱起,跑回起点,放好篮球后再跑回第一个折返点,将脱下的麻袋穿  相似文献   

7.
试论学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学校运动会多是以竞技性项目的比赛为主,内容单调,形式过于陈旧,对技术或体能要求较高,缺乏娱乐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增强体质和健康水平,不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思想,违背了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故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势在必行。学校运动会应突出以健康愉快为主旋律,淡化竞技,强调娱乐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推进校园群众性体育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全员运动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盛会,在设置比赛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身心特点以及校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相比传统比赛,全员运动会在项目选择上应倾向于学生熟悉的、简单易行的大众项目,这其中既要有竞技性的个人项目,也要有突出的娱乐性、趣味性的集体性项目。究竟该如何设置"全员型"运动会比赛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倡导学生自主选择与构思比赛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21,(4):40-42
<正>"全员运动会"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校运动会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改革学校运动会的首选。"全员运动会"分为2种:一是以袋鼠跳、跳长绳、"两人三足"等趣味体育项目为主的趣味项目全员运动会;二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为主的全员运动会。为了让全员运动会更好地展示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过程,考察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状况,发现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在课堂教学、大课间和运动会等上存在的脱节问题,进而解决全员运动会"展示哪些技术,如何展示技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一、运动会项目的设置 以往的学校运动会大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蓝本,参加的人只是各班少数的体育尖子生,大部分学生只能做看客,以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所以我们对这些项目进行了改革,对竞技性的项目我们只保留了100米、跳远、跳高。新增加了一些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1.
一.县市级田径运动会“自主软件”的开发与运用 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既有地市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竞技性”,又有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群体性”,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软件开发和竞赛规程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田径运动会的赛前准备工作十分繁琐,特别是秩序册的编排工作量大,而人工编排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免有差错,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4日,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和艺美小学通力合作,首次跨学区联合召开"扬希望风帆,做阳光少年"春季运动会,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全员参加,甚至学生家长也被邀前来参加亲子趣味游戏。据悉,两所学校规模都比较小,两校的联合举办有利于扩大运动会的气势。从入场式到团体大绳比赛及趣味运动会突出了两校小、灵、巧的特点,运动会入场式上,  相似文献   

13.
<正>在今年学校举行的趣味运动会中,笔者与教研组同事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对运动会的项目进行了革新,不仅提高了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快乐的目的。本届趣味运动会项目主要包括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两类,具体设置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使运动会更具特色,笔者所在学校在强调校运会参与性、竞技性、趣味性的同时,注重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层次学生都渴望参加"热点"比赛项目、展示自我、享受乐趣  相似文献   

15.
办好学校体育节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竞技性强,项目单一,参加比赛的人数少,整个过程都由教师统一组织,这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我校(浙江省乐清市乐成镇一中)以体育节替代了传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使98%的学生不同程度参加了体育节的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学生今后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改革校运会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体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现有的学校运动会在观念、内容和形式上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大纲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学校运动会进行一定的改革。一、更新学校运动会观念要办好一届校运会,组织者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校运会主要以田径为主,竞技性强,项目单一,枯燥乏味而且参加比赛的人数少,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场边晒太阳、聊天,因其没有项目所以对比赛结果也并不关…  相似文献   

17.
崔建 《中华武术》2014,(7):54-56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校的田径运动会是学校群体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展现大学生精神面貌,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检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全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新时期"全民健身"、"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等指导思想的提出,传统的田径运动会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理念落后、形式僵化、内容陈旧、小众参与、趣味不足等问题。因此,对高校田径运动会进行适时、适度地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使其朝着健康、参与、趣味、竞争、合作的方向发展,面向全体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摆在高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对运动会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指的综合性学校体育运动会是指学校与机关事业单位及几家企业联合举办的,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主的,集娱乐性、趣味性和表演性项目为一体的运动会。它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有观赏性和竞技性。其实质是全民参与。然而,这样一个运动会,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田径运动会...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和对比研究法分析我国青少年竞赛体制。研究表明:城运会是我国青少年综合性运动会,是仅次于全运会的第二大竞技运动会,其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比赛竞技性高,完全与奥运接轨;我国青少年体育应探寻新的发展方向:"体育回归教育"和"健康第一"的办赛理念,合理制定青少年竞技体育培养方向,实现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去年,我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海滩趣味运动会,很受学生欢迎。这个运动会,具有“三新”、“三少”的特点。场地新——运动会在海滩上举行,面对大海,视野开阔,空气清新。项目新——选择和新设了一些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项目。如100米混合跑跳、双人三腿跑、水中托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