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课程目标落实不到位、课程思政挖掘不深入、考核评价只有终结性评价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OBE理念的离散数学混合教学模式,以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为导向,融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模式,形成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全过程闭环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灵活、更主动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霞 《天津电大学报》2010,14(2):17-18,42
远程开放教育注重形成性考核。开展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试点工作,以加强课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整体设计,促进考核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学生参与课程形成性考核面临的个别化学习、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选课和情感障碍问题,应从入学教育、技术支持、学习过程跟踪、学习策略研究、考核评价中的情感设计、合作式学习等方面加强学习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以高职计算机共同课课程为例,在深入分析该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和评价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元"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大学生进行"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的目标,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资源的建设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为配合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教学资源开发框架,在该框架下形成了教师共同备课开发各门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策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依托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的模式;通过对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与调研,证明了以"多元"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实用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Moodle教学平台以及混合学习教学理论的研究,并根据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教学过程的研究,为学生搭建了Moodle课程学习平台。相关工作主要包含了Moodle软件的安装部署、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资源组织以及对教与学的相关评价等。目的是辅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同时让学生在课后能在闲暇时间进行自主在线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是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评价方面提倡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学习环境对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需要明确数字化评价素养的内涵与构成。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控制能力,数字化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依据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差异和教学评价中教师控制度及学生参与度的不同,教师的数字化评价素养可以划分为应用数字化学习系统增强教学评价效果的能力、在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了解和参与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弹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综合应用传统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能力、应用表现性评价的能力和给予学生自主评价权力的能力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进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探究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提出打破“Windows+办公系统(Office)”的内容模式,注重学以致用,超越计算机的工具性的功能,建构科学的课程模式,加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内容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记录的评价。阐述了形成性考核的目的及专业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构建方法,提出了适合专业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应用结果显示,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0.
生物制品基础与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过程性考核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了过程性考核评价,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监控学习进程和评价学习效果,传统的终结性评估不适用于自主学习。构建了适用于自主学习的形成性评估模式,该模式由"学习档案袋评价""教师评价"及"学生自评和他评"构成。经过在两个教学班级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形成性评估激发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策略形成,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周英杰 《考试周刊》2009,(17):165-165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有机结合的基础课程,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是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其关键是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及时记录并进行综合分析。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可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在项目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其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以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组织形式开展教学的过程设计,进而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形式,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实施翻转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形成"以学为本"的学习范式,实现教学体系走向开放。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时间调配、教学评价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中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载体,以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一起学为基本学习过程,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重要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教育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需要从课程视野研究STEM学习,明确其课程目标、开发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价值的项目、建立有效组织课程实施措施及全面客观评价课程机制。STEM学习的项目应以工程实验为起点,围绕各学科核心概念设计项目,制定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教师是STEM学习组织的关键;精准设计项目、提高选择性,确保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恰当互补,整合资源,形成STEM学习生态系统是STEM实施的保障;在STEM评价中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自主发展评价与社会参与评价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它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因此传统的评价方式被认为太过强调甄别  相似文献   

19.
《综合英语(基础阶段)》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把该课程作为知识性讲授课,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公共基础是一门通识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作业务问题的能力。本文从专业与岗位能力需求对接中思考,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仿真案例教学法、改进学业评价机制、扩展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能力需求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