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宋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苏轼的文学批评具有明显的象喻特色,表现在苏轼善于用自然和生活象喻点评作家、作品或表达其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这些象喻文学批评既是对前人的继承,也是苏轼熔铸文学创作经验于文学批评之中的有益尝试。从象喻角度解读苏轼的文学批评对加深理解苏轼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滥觞于先秦,兴起于魏晋的象喻批评,是文学批评家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比喻和阐释批评对象的内在意蕴或整体风格的一种文学批评样式。它的取象作喻类型丰富多样,大致说来,可分为四:人化之喻;自然物象之喻;禅喻和典喻。象喻批评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3.
宋人生活情趣盎然,善于观察,在各类文学批判中广泛以生活为镜,以生活为喻,在诸多劳作、角力和游戏消闲中感知、发现文学创作的规律、原理以及作家作品的特点与价值。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同样亦是文学批评的源泉。宋代文学批评取喻对象的生产生活化,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中国人象喻思维的特性,它是民族审美心理在文学批评中的"结晶"。对这类文学批评的梳理评述,虽对宏大文学批评史的建构无更多的"促进",但却让我们对宋人文学批评的特色有更深入、更直观的体认。  相似文献   

4.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周方高博士的著作《宋代农业管理若干问题研究》,于2012年7月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收到此书,才知这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凝聚而成的一个学术成果。从2002年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读博士接触该课题到2012年该书出版,十年磨此一剑,作者可谓是竭尽心力,搜罗扒抉,穷思极微。该书虽名为《宋代农业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看似是对宋代农业管理中一些问题的研究,而实际上却是作者对于  相似文献   

8.
宋代文人以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角色象喻其文学批评,丰富了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活跃了文学批评的话语模式,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宋人的生活情趣与艺术追求,是中华民族象喻思维主导下的审美心理特色在文学批评中的反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剖析。  相似文献   

9.
《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道路》是一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间关系的佳作.该书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不仅科学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艺术整体,回答了学界围绕社会形态理论展开的种种争论,而且从传承创新的视域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形态特征.全书主题鲜明,逻辑缜密,结构严谨.该书的学术创新和理论建树,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的理论勇气和可贵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为纠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缺失、理论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聂珍钊教授首倡了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在世界文学批评界建立当代中国学术立场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是其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著作首次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构建了理论和话语体系,在理论建树方面超越了西方伦理批评。该书提供的实践范例使得该批评理论更易理解和操作,在解读经典文本形成的新观点体现了中国学者努力与世界"对话"的治学精神。该书同时对中西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是文学伦理学批评适用性广和蓬勃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宋代蓝田吕氏家族对宋代学术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李如冰博士《宋代蓝田四吕及其著述研究》对蓝田四吕进行了深入系统而又全面细致地探讨.作者凭借扎实的文献学功底、深厚的史学知识、简洁明晰的语言表达和严密周到的逻辑思维,对四吕家世渊源、生平事迹、姻亲交游、著述贡献、文学观念、家学传承等做了详细的考证分析,使此书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南宋词人程垓“不失为宋词一名家”,但其生平事迹隐晦不彰;对程垓及其《书舟词》的研究也很少。本文根据关于程垓的一些有限材料及其词作,对其生平和交游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13.
耿元骊博士所著《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对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的演变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对唐代"均田制"和宋代"田制不立"两个旧问题做了新的研究,不仅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对概念进行剖析,而且还贯彻了历史学的精神。作者通过对唐宋土地制度,以及相应的农民身份问题的分析,最后认为"唐宋变革"没有发生。该书虽然立足唐宋,但却是将唐宋放在中国古史的这一个范围内来思考,体现出作者的开阔视野和宏大的学术胸怀。因此,说该书是一部高水平的经济史及唐宋史著作,当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4.
南宋洪迈历40余年完成的读书笔记《容斋随笔》,自问世以后获得上至皇帝、下至和士大夫的高度认可。文章考察了该书的写作过程与背景,系统梳理了洪迈对苏轼评价的全部材料,从褒苏、辩苏、责苏等方面分析了洪迈对苏轼的评价,认为洪迈在当时普遍推崇苏学的社会氛围与学术背景下,既充分肯定苏轼的卓越成就与历史地位,又客观指出苏轼创作和治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体现了应有的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5.
六朝是关于宋玉研究的重要时期,自晋至陈,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步走高,论者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一个由批评到揄扬的流变过程,并最终在刘勰的大力肯定下奠定了辞赋宗师的地位。随着文人对宋玉的推崇,其形象首次由楚襄王的文学侍从转变为绝世才子,而他所开创的经典文学意象在六朝文人笔下,也客观存在着一个由晋代悲秋到向梁陈女性题材创作集中的现象。导致这种流变产生的深层原因应是文学自觉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文廷式主张打通古今中外,为变革时代所用;主张学术随时代而尽其变,检讨汉学、宋学之缺陷;为改进中国政治制度,他编撰《新译列国政治通考》以介绍西洋政治制度。他探求西方科技知识,以有益于“民生日用”。比较中外宗教,分析儒学、墨学之特征。引入佛家平等说分析世界万物与人类社会,对轮回说进行新的阐发。他长于史学,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考辨论述,颇具史学价值;批判清代诗学,论词学兴衰,亦有独到见解。惜其著作多为评点式,未成体系,有的书稿散佚,影响他未能成为学术大家,但他是一位思想变革与学术创新的先知先觉。  相似文献   

17.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是一部大型古籍目录,为研究者提供了较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源信息和检索途径,对于研究清代学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版本信息错误、同一部书重复著录等。本文对这些讹谬之处作了相应订正。  相似文献   

19.
许结先生新著《赋学讲演录》分别是赋源、赋体、赋用、赋集、赋史、赋话、汉赋、律赋、批评与方法、当代赋学,共十讲。内容涵盖了当前赋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讲述者近三十年来赋学研究的思想结晶。《赋学讲演录》既是一部颇具思辨性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可读性书籍,不仅熔铸了讲述者赋学上的真知灼见。也流溢出对学生、对学术的真心与赤情,许先生的赋神、赋心、赋迹在书中尽情演绎。许先生的《新赋学十讲》亦在蕴量之中。学界翘首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