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背景 学生升入三年级,开始接触习作。如何理解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怎样引导学生认识习作,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从而爱上习作?这些,都是摆在三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为了引导全校三年级语文教师共同探究如何教好起步期的习作,我们开展了这次观课议课活动,旨在借助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思考,通过交流产生智慧碰撞,使大家对三年级习作教学有准确的认识,对新课标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郑铱林 《辽宁教育》2023,(13):50-53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习作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习作活动中感受习作的快乐,树立习作的信心。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课“国宝大熊猫”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习活动为主线,通过创设多个渐进式的学习活动,推进整合信息类习作的教学实施,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陆香 《考试》2014,(12):24-24
<正>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可能都有同感,很害怕上习作指导课,习作类的赛课更是畏惧。学生基础不清楚,上什么?怎么上?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写,而且是有话可写,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前不久,观摩我县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三《写信介绍家乡》的指导课,给了我很多启迪。原来习作指导同样可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生即将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凭我的教学直觉,他们学习语文困难最大的应该是习作。从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四年级的“习作”,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与前任语文教师聊学生的写话情况,得到的信息是令人欣喜的。该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写话水平,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每周专设一节写话课来指导写话,这对于我引领学生快乐地进入习作殿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苏月红 《考试周刊》2013,(24):51-51
<正>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做的功课。写作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麻烦的事情,学生感觉无话可说,那么如何对初学习作的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呢?今年我带了三年级的语文,总结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三年级的孩子刚学写作时觉得新奇,就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循循善诱,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个习作就是写写我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可能都有同感,很害怕上习作指导课,怎么上?上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有一次,观摩一位教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我的美味我最爱》,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原来习作指导是  相似文献   

8.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分水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师指导的盲目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习作时往往无材可选,无话可说。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研读课标,制定严密的习作教学计划;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存储言语,并渗透写作的方法;同时,对学生的习作要多元评价,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统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可以依托教材,向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努力做到一课一法、课课得法,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彭民勇 《教师》2014,(7):77-78
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习作课却是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学生在习作课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几百字的习作练习,便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呢?湖南的张蕾老师,在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这次"送培上门"活动中,上的习作指导课《快乐传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且又便于操作的范本。一场快乐传递,张老师春风化雨般地将习作练习与指导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了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学生和我们听课老师都在快乐的游戏中,深  相似文献   

11.
统编教材创新了语文单元结构体系,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在每册语文教材中都特意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教师要能够聚焦这些语文要素,注重习作单元各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读写互促中切实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教师精准的习作指导是学生习作质量提升的保证。在三年级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的习作教学指导课上,教师可以从习作前、习作中以及习作后,为学生提供选材、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多方位的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的问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彭文文 《教师》2013,(7):55-55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告诫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也告诫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课外积累。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积累呢?笔者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出了"课前展示"这一引导、督促、强化学生进行课外积累的方法。所谓课前展示,简单说就是利用语文课最初的三到五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切实淡化作文课堂界限,努力摆脱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引导学生事先轻松获取习作之所需,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切实淡化作文课堂界限,努力摆脱“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引导学生事先轻松获取习作之所需,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文指导课难上,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前一段时间,某小学进行了作文指导课教学评比。下面是其中一位教师的获奖教案。相比较而言,这一课例的教学内容更为集中,方法也较为有效。让我们一起先看一看这一课例。四年级作文题目:我的朋友习作要求:介绍自己的朋友,讲述朋友之间的难忘故事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习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效果不佳。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在习作中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在轻松中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根据某一题材或要求,把心中合理的想象写出来。习作同时也是一种练习、一种训练,可以提高个人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的中间阶段,三年级时开设习作课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时段,这个初始阶段也是最让语文老师头疼的时期,做好引导和训练,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力。习作中的语言表达是否完整、合乎规范,叙述是否通顺、具体,影响其后续阶段的习作质量。由此可见,学生练习习作的初始阶段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本文将从小学语文三年级习作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有效训练习作的策略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多数教师喜欢组织学生搞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潜心体会,尽情感受,力图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但是,同样是活动作文,由于组织设计不同,习作效果也大不一样。以下是我在一次市级习作评优课上,听到的两节三年级的作文课。课例一《:投微型标枪》师:2008年,在北京将举行第29届奥运会,你喜欢哪个体育项目?生:我喜欢球类比赛。师: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项目吗?我最爱看标枪比赛。谁看过?生:长长的标枪,看谁扔得远……师:今天,我们也举行一场比赛,就是投微型标枪比赛。(出示课题:投微型标枪)师:读了…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11,(6):43-44
【设计理念】 “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是对应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所作的习作讲评课。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写人的习作,但对习作中“人物对话描写”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学生平时的习作,很少写到人物的对话;或者即使写到,表达形式也很单调,内容也不生动。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写好人物对话,我们结合“人物描写一组”,从小处着眼,把“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作为这次讲评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