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体验式德育是融生态和体验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德育模式,它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思索、领悟情境活动存在的丰富道德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课题组将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引入技校生群体,检验生态体验式德育对技校生道德发展的作用。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学生接受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时间越长,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就越高,表明生态体验式德育可以有力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生态体验式德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程度来提升其道德水平的。  相似文献   

2.
少先队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队员健康成长的奠基石。随着生态教育理念的普及,少先队生态德育教育也成为我们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上海宝山区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在生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打造生态德育的框架,开辟各项生态活动新路径,吹响德育集结号,让队员们在体验生态德育的快乐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生态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它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中,反思与构建一种互生共存的生态和谐道德观,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崭新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纵观传统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德育模式,剥夺了学生自然生态的生长机会与条件。要根本改变说教的模式,就必须尊重学生自然生态的道德体验过程,还给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让他们享有进行道德抉择、思考道德行为与后果之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活动,是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转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因而加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提升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践行生态道德,显得非常紧迫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马光  高小宽  吕亚慈 《考试周刊》2014,(59):150-15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新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不相称,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要将法律法规的学习、关爱生命教育、社会道德意识教育融入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课程为载体,建构新型生态德育关系,实现学生生命成长是学校德育对立德树人的现实遵循。然而,当前中学德育课程却出现"反生态"的现象:课程理念与目标违背生态位原理,课程内容与组织割裂整合式观念,课程实施与评价背离协同化理念。在生态整体主义的视域下,生态整合式德育的课程理念凸显"道德人"的培养,课程内容聚焦"泛关系"的性质,课程实施强调"多样化"的方式。因此,建构中学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必须着眼认识层面、实践层面与制度层面,要厘清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的生命、生活与生态的价值向度,明确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德育主体的圆融互摄关系,将课程制度建设作为建构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全世界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拓展练习、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巧妙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它是  相似文献   

8.
"优化德育生态,助推学生成人成才"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从生态的视角观察德育,还要从优化德育生态的高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不断创造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让学生在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活动、快乐成长中形成正确的道德信条、道德原则、道德思想,自然提升道德品质,实现学校德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树林 《天津教育》2012,(12):28-29
学校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之所,是人类知识的学习与创新之地。学校更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驿站。在助推学生成长的诸多因素中,学校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仍普遍存在着教育目标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陈旧僵化,忽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影响等现象,造成德育工作倍受冷遇,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在今天这个"以人为本""崇尚和谐"的时代,将生态理念融入德育工作中,实施"生态德育",不失为一种有益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科学主义的兴起、道德教育受理性主义的引导以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倾向等原因,当前的学校生态德育陷入了知性化的困境,导致教育者对生态道德内涵的理解偏重于理性认识、生态德育内容过于学科化、生态德育方法注重形式化等弊端,教育者应该在生态德育内涵的认识上、生态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追求超越。  相似文献   

11.
<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惊铎教授提出"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的观点。其在论文《道德体验论》中提到,所有的道德教育都是以体验为基础的。生态体验模式的基点是三重生态因子圆融互摄,通过把某些资源调入现场、设计亲验活动、进行开放式对话、提升道德理论等,呈现适合学生学习、健康成长的教育情境。几年来,河北省沧州市水月寺小学将生态体验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一、德育模式的改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首先改变  相似文献   

12.
对人的欲望的限制离不开德育,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形式,在培养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的分析,探讨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重塑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态道德观,促进学生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自觉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道德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高校应从面向未来的高度来探索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之路,创造一种生态意义上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4.
莫惠贞 《生活教育》2014,(22):19-19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我校积极反思德育现状,及时调整德育策略,实行生态德育,包括实施心灵德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生态德育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和路径必须基于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情感、观念及生态道德人格的养成这一总目标,具体表现为三条路径的有机统一:以体验和活动为导向的课堂实践性教学、以社团为依托的校园社区实践、以宿舍生活为主题的生态生活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未来社会人的培养基地,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未来主要生产力的生态道德状况。因此,加大学校对于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缓。高校学生是可以在短期内尽快体现生态德育素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群体,对高校学生的生态德育状况进行分析整合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贯彻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应对环境危机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陈洁 《文教资料》2013,(29):162-16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高校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显现。本文对高校生态德育缺失的现状进行阐述,并从大学生、学校、社会三方着力分析高校生态德育现状的原囚,力求为切实加强高校生态德育建设提供有益思路,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具备生态道德、生态思维方式、生态实践能力的生态文明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18.
采取平等和谐、以生为本的策略构建中职德育生态课堂,以贴近社会时政、贴近学生专业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中职德育教学内容,使得中职德育成为生态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多元化评价的生态课堂,从而提高中职德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建立"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理念,从生态整体性出发,全面分析学校道德教育所关涉的问题,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生态在学校场域演绎中得以恢复和推进,在与环境良性互动中实现其完整、稳定与和谐,这是解决当前道德危机和德育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谢凯 《广西教育》2012,(1):49-50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无可争辩。“绿色学校”的称号是对一所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上的肯定。我校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了生态德育教育。所谓生态德育,是指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育活动。主要是指教育者(教师)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