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周相录《长恨歌》(以下简称《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自它问世以来,封建文人学者对其主题就聚讼不休;本世纪以来,学者们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或继承传统的“讽谕主题说”,或用现代爱情观念反照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从有补于世、吟咏性情、记写生活和娱乐人生四个方面,探讨了白居易对诗歌功能的认识,以此考察白居易在诗歌上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为准备科举考试而作的《策林》,从中唐的现实需求出发,推崇尚俭务清、与民休息的施政观;在继承与革新的问题上,提出了鉴古观今、损益有时的历史观;其哲学观突破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体现出旨归民生、人强胜天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韦庄的《秦妇吟》在中国古典叙事诗史上是一首著名的杰作,这取决于它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在结构模式上,把汉代确立的横剖面的串联式与白居易奠定的纵向发展的并联式两种结构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叙事角度上,继承杜甫、白居易把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并用的传统,又加以发展;首次明确采用了把美女的命运与国家衰亡结合起来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时期的伟大诗人兼诗论家,他的诗歌理论对《毛诗序》有着继承和发展。他继承了《毛诗序》中的"讽谏说"和"六义说",但同时将"发乎情止乎礼义"发展为"直笔"和"实录"。白居易诗论中的要求文学真实反应现实和政治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6.
吴伟业的《圆圆曲》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在题材和叙事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圆圆曲》对《长恨歌》不只是继承也有所发展。从主题上讲,《长恨歌》是以国事写情事,而《圆圆曲)是以情事写国事;从结构情节上讲,《长恨歌》采用传统的与时间同步的顺叙结构组织情节,而《圆圆曲)借鉴了戏剧、小说的结构手法,在叙事结构方面有所创新;从语言风格讲,《长恨歌》明丽流畅,《圆圆曲)富葡精工,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对于歌行体的发展,两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女性题材是白居易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白居易的女性思想饱含人道主义精神,一方面继承了包括《诗经·国风》在内的以往进步文人对妇女的关注、同情的思想,同时,他还在此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把妇女抬到了与男子平等的地位。白居易自身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就是这一思想的真实写照。白居易女性平等观的形成与他受的儒家教育、特殊的人生经历、先进的政治理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白居易恋爱悲剧始末的勾勒及其社会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它对诗人心灵的巨大创伤。这一恋爱悲剧对白居易的打击或许有甚于被贬江州。它对诗人思想的影响在于,一方面使他对封建礼教的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从而写出大量同情妇女命运的作品;另一方面屈从于封建礼教淫威的内疚感,又使他不得不到佛教思想中去手求麻醉和解脱。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创新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反腐倡廉必须从服务于阶级斗争实践转移到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在策略方针上,反腐败既要坚决地依靠人民群众,但又不能搞政治运动;在具体措施上,必须建立“法制、监督和教育相结合”的反腐倡廉机制;在斗争重点上,关键是抓好党的领导干部。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既有丰富多彩的理论观点,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既实事求是地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又有极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既是党的整个反腐倡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一生交游很广,但真正的挚友只有两个——元稹和刘禹锡。他在前半生与元稹亲密,晚年则与刘禹锡交好。元稹和刘禹锡也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们与白居易平日以诗唱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篇章。因为他们交谊深厚,在诗歌创作道路上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文学史上就有“元白”、“刘白”这样的称谓。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及了白居易诗歌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上所取得的创新成就,其新乐府运动改变诗风的功绩尤其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始终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与后代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陶渊明田园诗的有力继承,王绩和陶渊明有许多近似之处。孟浩然一生仰慕陶渊明。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王维的田园诗更多画意和牧歌情调,在情绪上也更为幽寂。陶诗高妙、玄远的思让白居易羡慕不已;作为对中国化产生巨大影响、相隔千年的两位伟大诗人,苏轼和陶渊明有许多相近、相通之处。陶渊明执关注现实的精神,在范成大这里得到了深化。陶渊明已经深入到了后代诗人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诗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其政治策论著作《策林》中提出来的,它是白居易的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而体现这种理论主张的讽谕诗又是在他作谏官前后为配合政治进谏而写作的,这决定了他的诗歌理论的价值取向只能是封建的政治价值。这在白居易时代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现代的研究者惑于其诗论的政治色彩,对他的诗论评价失实。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白居易诗论的价值取向。明确白居易诗论的价值取向,是解决在白居易诗论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55):15-16
杜甫和白居易均是唐代颇负盛名的大诗人,他们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现实型作品。从时间上说,白居易晚于杜甫,因而他得以继承杜甫心忧百姓的人文情怀。从具体作品来看,二人有同有异,难分上下。相同点表现在善用对比、融抒情于叙事、以小见大、主人公自述方式等方面。不同点表现在杜诗精巧而白诗通俗;杜诗自然而白诗拘谨。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文化人格具有二重性: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独善其身的人格追求交织在一起。白居易由早年积极进取的精神逐渐遁入个人生活,其思想由儒家转向佛老。故其文学品格既有意激刚健的一面又有闲适淡泊的一面。其文化人格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人关怀天下与追求独立人格的文化传统。中唐时期传统社会形态的转型,士人审美情趣与社会意趣的转型是其文化人格二重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唐末诗人皮日休的讽悼文《九讽》是对屈原骚体文的继承。在思想内容上继承了屈原骚体文的怨刺精神;同时,他的文中又呈现了前人还未出现的民主思想,显示出了理性主义的思维,体现了对屈原骚体文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和苏轼是唐宋史上两颗交相辉映、光照千古的文坛巨星,这两颗巨星的才气学问、道德文章、政治主张、思想意识、个人遭遇、创作倾向乃至情趣爱好等方面都惊人地相似.苏轼崇敬、仰慕白居易,主动、积极学习白居易,在接受白居易影响的同时,又走自己的路而多有创新.白居易在诸多方面给苏轼以巨大、深刻而且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将苏轼造就为中国历史上光芒四射的文学巨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亮亮 《学语文》2023,(4):91-93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一直在如何从诗歌学习中获得美感与如何有效继承传统文化之间努力寻求突破。但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逐步提升,文化中的传统因子逐渐缩减甚至消失;现代技术愈发进步,传统文化似乎越发急速地淡出人们的视野。基于上述困境,探讨如何按照教学规律并高效地进行古典诗歌教学对于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显得格外重要。文章立足中学语文教材,拟以白居易、李商隐以及他们的诗歌为例,尝试从诗歌的故事化视角来寻找解决目前教学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一生在长安度过了二十多年时间,从勇敢谏诤的左拾遗到意气消沉的太子少傅,前后判若两人,白居易对中唐社会的分析是正确的,他提出的广开言路、举贤任能、轻徭薄赋等主张是切叩时弊的;白居易的讽谕诗抨击黑暗现实,反映民间疾苦,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讽谕诗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传统,于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有力工具,在中唐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