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只杯     
桌上有三只杯。一只杯口朝下盖着;一只杯口朝上,可是杯底破了洞;最后一只是里面有脏东西的。三只杯都装不到干净的水。第一只杯,杯口朝下,水倒不进去;第二只杯,杯底破洞,边倒边漏;第三只杯,有脏东西,水倒进去就脏了,不能喝。就像上述的水杯一样—当你抗拒而不肯接受时,你什么都没有,学不到也得不到;当你边听边漏时,你也许听到一些,可是却不是完全了解而可以运用;当你对事情有成见时,你就得不到它原来的本质。你会不会是哪只杯?三只杯@夏天  相似文献   

2.
桌上有三只杯。一个杯口朝下盖着,一个杯口朝上,可是杯底破了洞,最后一个是里面有脏的东西。三只杯都装不到干净的水。第一只杯,杯口朝下,水倒  相似文献   

3.
第四只杯子     
班会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三只杯子,然后请学生们观察。第一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口有一块玻璃盖着;第二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底有一个小洞;第三只杯子完好无损,杯口朝上,但杯子壁上沾有一些脏东西。“现在,我要往杯子里加水。请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抛出了问题。下面顿时议论纷纷。高博文说:“第一只杯子根本不可能倒进水,因为它的口是被遮住的。”王一程不甘示弱:“第二只杯子会出现边倒边漏的情况,最后也没有多少水存在。”“那第三只杯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追问道。“第三只杯子里面应该有水,但却是脏的,因为杯壁上有一些脏东西,…  相似文献   

4.
第四只杯子     
班会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三只杯子,然后请学生们观察。第一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口有一块玻璃盖着;第二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底有一个小洞;第三只杯子完好无损,杯子口朝上,但杯子壁上沾有一些脏东西。  相似文献   

5.
桌上放着8只茶杯,全部杯口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只要翻转两次,就把它们全都翻成杯口朝下.如果将问题中的8只改为6只,每次仍然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请动手做实验,你会发现经过三次翻转就达目的,说明如下:用 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  相似文献   

6.
桌上放着8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只要翻转两次,就把它们全都翻成杯口朝下.如果将问题中的8只改为6只,每次仍然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请动手试验一下这时你会发现经过三次翻转就达目的.说明如下: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这三次翻转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7.
桌上有6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3只,需翻转多少次,可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显然,只需翻转两次.在上面的游戏中,将桌上的茶杯数由6只改成5只,其它条件不变,那末经过若干次翻转,能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吗?请动手实验一下,结果如何?不妨把杯口朝上记作“ 1”,杯口朝  相似文献   

8.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最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同学们学习的一个要求 .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以发展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无限绝妙 ,领略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深远价值 !问题一 桌上放着 8只茶杯 ,全部杯口朝上 ,每次翻转其中的 4只 ,只要翻转两次 ,就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 .如果将问题中的 8只改为 6只 ,每次仍然翻转其中的 4只 ,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 ?不妨动手做个实验 ,这时你会…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都知道负数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表示负债、支出、亏损等概念,但是负数也有着其他奇妙的用法,大家不妨看看这篇的文章。桌上放着8只茶杯,全部杯口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只要翻转两次,就把它们全都翻成杯口朝下。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第3册第十五课《大气的压力和浮力》,有这么一道实验题:用杯子装满水,用一张厚一点的纸盖上,杯中不要有气泡。请你猜一猜:如果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流出来?把杯口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实际试验一下,看你猜得对不对,想一想其中的道理。笔者曾见过一些老师用毛玻璃片盖上杯子倒过来,毛玻璃片只停留不到半分钟就掉下来了;也曾见一些教师用厚纸片来做这个实验,效果也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首届(1993—1994年)自然常识奥林匹克竞赛,已于5月8日降下帷幕,然而却给广大自然常识教师留下诸多思索。 就从塑料杯子被烧了一个洞谈起吧。复赛里有一道观察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利用试场提供的一支生日蜡烛、一只塑料杯子、一盒火柴等实验材料,完成验证自己推测的实验,得出有关燃烧的条件的科学结论,三个实验是:蜡烛在杯子向上的杯口里燃烧、在杯口向下并扣在大桌上的杯子里燃烧和在杯口向下凌空悬着的杯子里面燃烧,出人意料的是,我所监考的一个试场,有24人的杯子被烧了一个洞,有的在杯壁,有的在杯底,占该试场的80%。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空气占有空间实验教学时,通常是在烧怀中放纸团或棉花团,竖直扣在水中。这样做有三个弊端:一是纸团或棉花团在烧杯里难以固定;二是烧杯扣入水里时,纸团或棉花团易落入水中,导致实验失败;三是烧杯从水里取出后,杯口水滴流入杯底,浸湿纸团或棉团,使学生得出与正确结论相反的结果。 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作了一些改进,设计了三个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实验一:每张实验桌上放一个装有水的水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时空》2010,(12):23-23
将紫红色叶子的卷心菜叶切成碎片,放进盛有开水的碗中,浸泡半小时以后,水就变成了紫色的。然后再把紫色的水倒入玻璃杯中,现在就可以变魔术了! 桌上放三只杯子,从表面上看,里面都像是干净的水,事实上只有第一杯是干净的水,第二杯是白醋,第三杯水里含有碱溶液。往每个杯子里倒一点紫色的水,你会发现,第一杯还是紫色,但第二杯变成了红色,第三杯变成了蓝色。  相似文献   

14.
冯卫东 《师道》2005,(1):23-24
课桌上放着三只烧杯,里面分别盛着大半杯无色、橙色和咖啡色的水。当学生们把三条活生生的金鱼放入这三只杯中时,只见无色水杯中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橙色水杯中的金鱼烦躁不安地扇动着尾巴;咖啡色水杯中的金鱼则剧烈地摇晃着身子,片刻后,便肚皮朝天地死去……  相似文献   

15.
正找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然后一头放在桌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5~6厘米)。将一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这时,手拿点着的蜡烛去熏烧杯子的底部,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咦!玻璃杯竟会自己往下走去。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烛火熏烧杯底的时候,杯内的空气渐渐受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跑不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大气压覆杯实验是将玻璃茶杯注满水,用一块薄纸板 (如香烟包装盒 )盖严杯口,一只手掌压住纸板,另一只手把杯倒置,撤去压纸板的手掌,让杯口向下、向上、向侧、向任意方向,纸板都不会掉下来,杯中水也不会流出。最近笔者对覆杯实验有两个新发现。 a.半杯水也能做成功。 向玻璃茶杯中注入半杯水,做大气压覆杯实验,照样能成功。并且让杯口向下,任意上下晃荡杯中水,任意旋转杯中水,纸板都不会掉下来,杯中水也不会流出来。 这是因为,一只手掌压住薄纸板时,纸杯向杯内凹陷,纸板与杯口又不密封,所以杯里有一部分空气跑出来,…  相似文献   

17.
小鹌鹑 《作文大王》2010,(1):F0003-F0004
小朋友都喝过杯装酸牛奶吧?喝完后,装酸奶的小杯子可别乱扔哟!这期“叮当的口袋”就来教你如何将酸奶杯化身为可爱的小娃娃。材料:剪刀、双面胶、水性笔、彩色包装纸、两个酸奶杯。1.用画笔在纸上画下杯口和杯底的形状,然后把帽顶和帽檐剪出来。  相似文献   

18.
昨天你把汤倒在了桌上,是眼睛又看不清了吗?还是因为想着要早起给我做我爱吃的红烧肉,晚上没睡好?外婆你等着,我将来要当医生,治好你瘫痪的面神经,帮你装假牙,让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是你说你等不到了.你知道吗?你吓到我了.……  相似文献   

19.
覆杯演示实验是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一个传统实验。这个实验不难做成,也很吸引学生,但是总有少数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吸引)住了?”因而使实验的说服力受到一些削弱。为了消除学生的怀疑心理,同时使实验现象更加生动,特对覆杯实验进行了一些研究改进,以作为对原实验的补充。一、如图1所示,在杯内加放一个玻璃彩珠。演示时手拿杯底轻微摇动,则彩珠在杯内沿杯口内壁旋转,并时而撞击杯壁发出叮嘡声响,生动有趣。实验充分说明纸片不是被水粘住的,因为上面不但有水,还有一定重量的玻璃彩珠,如果不是有大气压强把纸片托住,水粘纸片的力量是不会有那么大的。在课堂设置上,可以先预演一遍杯口粘不住上面放有彩珠的纸片(如不  相似文献   

20.
保育三题     
幼儿水杯应怎样放?时下,多数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水杯的放置,一般做成一个高约90厘米的木柜,柜中隔成若干个约13厘米的小方洞,再在杯子上或方洞的上方标上便于幼儿识记的标记,但杯子的放置不一,有的林口朝上,有的杯口朝下。依我从事幼教工作十几年的经验和观察,我认为,杯口应朝上。杯口朝下,直接与木板接触,是不卫生的。因为木板面易沾染细菌,当细菌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时,就会大量繁殖,幼儿喝水时,口与杯子直接接触,细菌即会随口而入,疾病就会发生。反之,杯口朝上,不与板面直接接触,即便空气中有灰尘,或杯子上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