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第四媒体的日渐普及,无论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是广播节目主持人,观众不仅在"听其言",而且在"观其行",观众通过主持人的体态语接受信息,而且也在透过体态语判断、了解主持人。主持人体态语的优雅大方、自然得体,会使观众对他们更为信服和喜爱。体态语是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当然也是节目主持人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和补充手段,不能不引起主持人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人体语言、动作语言、态势语、行为语四个方面来探讨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艺术。  相似文献   

2.
叶惠 《视听纵横》2002,(3):90-91
为电视片配解说词,是电视主持人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对一位语言工作驾驭语言能力的测试。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事,碰到有深度、有难度的稿件把握不住。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观众将听觉信息与看到的视觉信息相互结合,对画面表达不到位,  相似文献   

3.
向杨 《视听界》2010,(4):109-109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副语言 1.目光语 人的目光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交流喜怒哀乐。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善于运用“眼语”来说话。凡是主持人与嘉宾或观众交谈时,都要善用目光语向对方传递各种信息,让对方感受到主持人目中有人,心中有情。另外,主持人是对着摄像机说话,应把镜头当作观众的眼睛,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真诚地为观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李伟 《新闻窗》2010,(5):76-76
主持人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人们利用语言可以交流经验,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人际交流。在电视节目中,作为与大众的交流与推广信息的主持人,有声语言更是实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载体。主持人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以朋友的身份,将信息以叙述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让信息更具有直观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语言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人类传播信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工具。对于电视播音主持人来说,无论是肢体语言还是口语表达,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无可代替的。电视播音工作者要想成为一个受观众喜欢的主持人,就必须结合电视播音中的各项语言艺术,进行一系列的深化、发展、创新和研讨。本文针对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的价值意义、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于永江 《新闻传播》2007,(9):46-46,48
体态语,也叫“人体语言”、“态势语”等,是指用表情、动作、体姿来进行思想交流、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手势语则是体态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由手指、手掌、手臂发出的能够承载交流信息的动作。  相似文献   

7.
郑涓 《视听纵横》2006,(4):99-100
有学者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电视传媒的优势在于其使用的传播符号不仅有语言、文字,而且还可使用大量非语言传播符号,如姿势、表情等。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所给予人的信息不仅仅是其通过口播播报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其特有的给观众以强烈印象的个人信息,如个性,风度、姿态、表情、微笑、服饰、表达情感的方式和与众不同的小习惯等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节目主持人是否被观众接受的传播者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向观众传达信息,表达感情时,不仅要通过主持人的口头语言,还要通过主持人的体态语言来传递。体态语运用得好,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对主持人产生信任感;如果运用得不好,就会引起歧义进而影响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并对主持人所传达的信息产生怀疑。作为与观众通过屏幕进行交流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成功地把信息传达给受众,不仅要明白各种体态语的含义,而且还必须准确完善地使用,使观众通过主持人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等更好地接受信息。因此,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体态语言训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周楠 《新闻前哨》2007,(4):57-57
电视主持是一项再创作性的工作,镜头前的状态是节目主持成败与否的关键,也是主持创作中需要掌握和自如运用的一个技巧。一、松弛身心在开始主持创作之前,必须使身心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才能有清晰的思维、生动的语言和得体的形体表现。主持人必须让自己在镜头前身心松弛,然后,把自己设定为观众的一位朋友,力求以一种人际交流的自然状态与观众交流,把摄像机镜头想象成观众的眼睛,在你主持时,观众会有反馈,以促使你更好地完成报道或内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刘奕 《新闻窗》2009,(2):98-99
电视作为传播现代信息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形象表达,使观众在短时间内接受到更多更新的内容,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人物,要想在电视栏目中表现自己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其现场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主持人的现场意识主要包括主持人形象设计的定位、主持风格的定位及主持人的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仅仅是语言,其着装、动作、表情等都影响着观众的心情。因此,作为一个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不可忽视肢体语言。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实语言最独特之处就是视听同构,除了可以完整记录媒介人物个体化的言语表述之外,还可以全息展示附着符号和媒介人物所在的信息场,它保留了生活原生态,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因为电视纪实语言保存着生活的原生态,传递的是一看就懂的直接信息,因而观众在解读电视纪实语言时的依据,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视听感知经验。这也正是电视纪实传播人际性存在的另一个基础。很多研究者都曾对电视纪实画面语言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 个结论: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占55%,这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符号方式实现的。 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能够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诸如各种颜色、人际间距离、人  相似文献   

14.
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体中直接面向受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集社会性和人际性于一身的、富有亲和力的传播者。主持人以真实的个人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并与之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更多的是通过主持人的语言、意向、认识等来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交流。主持人在驾驭节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如有声语言、表情、手势等与观众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信息的有效、高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周志鹃  邱蔚 《视听界》2006,(5):98-99
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来看,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的,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要精确地表达一个信息应该是7%的语言 38%的声音 55%的表情和动作等无声信息。而这与人体有关的表情、动作即为体态语,又称人体语言。电视最吸引受众的便是它的可视性。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节目主持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符号,不仅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也利用自己的体态表情达意。“近取其神”重在眼神及笑容。在取中景、近景镜头时,最能抓住观众眼球的便是主持人的眼睛及笑容,这是最能传达人的情感信息的部位,主持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被电视镜头放…  相似文献   

16.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教授雷·伯威泰尔的研究说明:当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常有声语言(说话)占35%,无声语言(形体)占65%。而处于观众目光焦点的主持人则有更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不仅需要观众理解他的有声语言,更精彩的是要让观众体味他的无声语言,并让观众能在不同的场合下正确理解这种信号,可能的话使观众从他的形体语言中领悟到一些无法言传的微妙情感。对于主持人来说,每一次主持都无啻于“写”一篇“文章”,用形体展示来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双通道的大众传播媒介,是用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观众接受的所有信息都离不开镜头所提供的画面语言,同时也包括其他诸如声音、色彩、神态、表情等非语言符号所营造的氛围。电视新闻的传播魅力,除了在于对形象画面细节等语言符号的把握外,还可以通过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深化新闻报道主题,丰富新闻报道内涵,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非语言符号,是伴随着同期声讲话的神态、表情、动作、语气、语调,乃至空间环境氛围等构成的体态语言。体态语言都是具有潜信息的,即通过观众的联想而产生信息。现代电视新闻中,除了语言、画面外,大量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调动了观众联想的能力,使信息在观众大脑中以不断流动的方式转换。如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及空间语言等,这些元素形成综合的多方位立体信息传播,使新闻画面信息饱满丰富,观众能够从非语言符号中体会到新闻背后丰富的信息内含。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不断变化更新的交流表达工具,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中国庞大规模的网友们创造出了自己的网络文化与语言。对于电视媒体将要面向更广泛的观众传播信息,网络语言是用是弃?本文将从网络语言的特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方面展开探讨,总结归纳电视主持人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法则。  相似文献   

19.
主客观角度下体育比赛解说评论的句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机前的观众所获得的体育比赛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视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二是体育解说评论员的解说评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电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于广播的解说评论和网络上的文字直播,后两者接受的途径是单一的,要么通过听觉,要么通过视觉,而电视的受众则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得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最直接、最高效的沟通手段。然而,仅仅通过语言是不够做一档吸引人的节目的,主持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等都是与观众交流的有效手段,能够拉近主持人与屏幕前观众的距离。正因如此,非语言的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非语言沟通较语言主持的难度更大,它包括但不限于距离、姿势、微表情,而且一旦运用不佳就很可能出现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