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本土文化、形成本土文化的认同教育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认同本土文化的效果形成既需要课程本身渗透文化认同思想,也需要课程实践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认知、了解和肯定本土文化.基于校本课程实施的本土文化认同教育可采取以下措施:设定促进本土文化认同的课程目标,形成课程建设的实践导向;把促进本土文化认同作...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53):3-4
利用本土文化开设校本课程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各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差距,以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内容,要注重以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为核心,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提升校本课程研发效果。文章将通过科学设定《诵咏金城》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将兰州金城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诵咏金城》的主要内容等措施的运用,对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群 《成才之路》2013,(17):34-35
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必然涉及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而课程作为高度浓缩化的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弘扬本土文化,有利于捍卫多元文化中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共享,从本土文化的视域开发与应用校本教材,也有利于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本质是指对特定文化的肯定、选择和促进.校本课程建设者要在课程中用不同方式体现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发展之意,校本课程要体现教育实践的文化性,课程文化本质要在建设中彰显,课程是学生文化自觉培养的条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促进本土文化传承发展.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文化底色不浓、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5.
西藏传统歌舞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顺应西藏歌舞本身时代发展性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保护传承创新西藏传统歌舞的责任,也是落实国家三级课程建设政策的需要,是以不同的视野内容和形式统一于国家的教育目的,统一于党的教育方针。西藏传统歌舞校本课程开发以传承本土文化、发展本土文化、传播本土文化为原则,积极利用本土资源开发特色课程,激发教师主体作用,保持课程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西藏传统歌舞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流程为调查评估、申报、审核、培训、实施、评价等环节。  相似文献   

6.
刘干章 《广西教育》2013,(2):10-11,27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利用本土文史与文化资源开展校本课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中学依托本土文化资源,以开展搜集、整理和研究本土文史资料的活劫为载体,深层次地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土文史与文化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是使学生增进道德素养、塑造高品位人格、提升学习研究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民族都日益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可是我们的学生大都表现出对本土文化的陌生和逃离,这是其文化营养的缺失,也是语文教育的缺憾。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加强本土文化教育。本文主要探讨陇东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所在,其次尝试构建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如三秦文化、陇右文化、荆楚文化、关东文化、西域文化、青藏文化等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蕴藉丰富的民族个性。陇东跟其他地区一样,本土文化底蕴醇厚,充分挖掘其优秀价值,能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本文试探讨陇东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所在及文化课程实施方案的构建。一、发现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认识陇东文化探讨本土文化的课程价值之前,先得认识本土文化自身的价值和美丽,以克服对本土文化的陌生和逃离,重新发现自己脚下这片…  相似文献   

9.
恰当合宜的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技能,拓宽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够促进本土文化的发扬传承。以潘庄村小学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为了充分发挥潘庄村在剪纸文化上的本土人才优势,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在全面分析课程价值,总体考量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对潘庄村剪纸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做出细致梳理,以期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并在逐步发展完善中将此课程打造为潘庄村小学的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0.
本土知识传统构成了本土社会文化传统的核心,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应该赋予本土知识以合法地位。本研究从文化学的视角反思课程内容的本土化——课程内容应考虑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差异,以及城市和农村文化场景的不同。本研究关注促进课程内容本土化的发展策略——关注课程内容与教育目的的统一;关注课程内容的地域性、民族性;关注校本教师的培训与校本教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使孩子能深入接触和认识吴江的本土文化。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力。以蓝印花布校本课程为例,介绍本土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土知识传统构成了本土社会文化传统的核心,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应该赋予本土知识以合法地位。本研究从文化学的视角反思课程内容的本土化——课程内容应考虑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差异,以及城市和农村文化场景的不同。本研究关注促进课程内容本土化的发展策略——关注课程内容与教育目的的统一;关注课程内容的地域性、民族性;关注校本教师的培训与校本教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15年,散发着浓郁的"学科味""教材味",各类学科型"校本课程"大行其道。从逻辑上讲,强调本土味是解决本土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育生活化,催化有意义学习,影响文化化人,调节国家课程与地方文化的互动进而促进知识学习。就空间而言,国家课程政策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注重体验性,淡化学科性,需要扎根本土联结地方知识,以满足学生兴趣与个性化发展需求;非政策层面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或国家课程校本转化,通过本土味的滋养,使国家课程实施更接地气,为学生生活经验的发掘与运用提供可能,有助于国家课程教学基于经验并通过经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波 《教师》2010,(2):43-44
当今的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让本土音乐文化走进音乐课堂,“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本文对开发黄梅戏校本音乐课程的依据、意义和建议进行了阐述,旨在呼吁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正确合理地开发利用黄梅戏校本音乐课程,以更好地促进校本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究大新县本土黑衣壮文化进中学校园的路径和方法,将本土黑衣壮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教育教学实践中,从中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学校开展第二课堂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如三秦文化、陇右文化、荆楚文化、关东文化、西域文化、青藏文化等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蕴藉丰富的民族个性。陇东跟其他地区一样.本土文化底蕴醇厚,充分挖掘其优秀价值.能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本文试探讨陇东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所在及文化课程实施方案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会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莒县跟其他地方一样,本土文化底蕴醇厚,充分挖掘其优秀价值,能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本文试探讨本土文化——莒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所在及课程实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张丽维 《考试周刊》2011,(84):202-203
本土知识涵盖社会文化传统理念的各个方面,在上个世纪末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将本土知识与学校课程相结合主要是从强化文化自觉的观念出发,使教育者的本土意识转化为实践,同时注重在校本课程中对本土知识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应成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之一。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应包括生计教育、环境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本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会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莒县跟其他地方一样,本土文化底蕴醇厚,充分挖掘其优秀价值,能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本文试探讨本土文化——"莒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所在及课程实施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