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计算机数字视频处理技术、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建立技术等,其中压缩编码技术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针对数字压缩编码的几种图像序列基本编码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涉及到硬件、软件等等许多复杂的技术,设计一个科学的监控方案是实施视频监控系统的一个关键步骤,本文针对高速的校园网提出了一个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模型整体设计及实施方案。该系统在温州大学的校园网络视频监控社工实验室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和视频技术的长足发展,数字视频在多媒体课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视频课件有利于表现事物的相互关系,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文章按照视频课件制作的基本程序,重点分析多媒体视频课件开发过程中处理数字视频时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技巧.  相似文献   

4.
高校数字视频应用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深入,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对数字视频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由此对学校教学资源建设部门的视频录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原有电教设备基础上整合新的技术产品,完善视频制作的硬件和方法,以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高校视频应用的需求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首都师范大学数字视频制作的经验,提出了高校数字视频制作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视频数字化在教育、国防、公共安全领域都有很多的应用,视频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可以方便传输和存贮。对于视频的实时传输,当前流行和应用比较多的有两种:实时流式传输协议(RTSP)和MicrosoftMedia服务器(MMS)协议,它们都属于应用层的协议,可以控制音视频的传输。文章探讨的是基于TCP/IP协议簇对压缩后视频的原始码流(ES流)进行处理和传输,不依赖于MMS和RTSP,并对其发送缓冲区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视频的连续、实时、有效的控制和传输。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与数字之争及市场机遇与技术支持的阐述推出视频技术的发展背景.  相似文献   

7.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就是数字视频采集和处理.数字视频处理的过程分为视频图像输入、视频信号处理、编码.视频图像输入由摄像头扫描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标准信号、非标准信号).视频信号处理主要有计算机系统配合视频采集卡来完成,处理好的信号以数字方式进行编码和储存,也可以进行数模转换后显示输出.  相似文献   

8.
为设计一种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以LPC1768 ARM处理器为核心,LPC1768的USB HOST接口为摄像头的输入、输出通道,实现摄像头的视频图像采集,通过UDP打洞及服务器转发的互补方式,实现了通过互联网无限距离的视频监控。该系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及智能控制,具有可视化的监控界面,且通过UDP打洞的方式,实现用户软件与监控设备的直接通信,无需服务器转发视频,提高了视频传输速度,使视频更加流畅清晰。  相似文献   

9.
视频清晰度是衡量视频质量的关键因素.从拍摄、采集、编辑及压缩输出等方面,介绍了提高数字视频清晰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视频制作网络平台的建设,是近几年来电视技术发展的新焦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建设好一个稳定可靠、高效优质、经济实用的数字化视频制作网络平台,已成为当今广播电视资源配备中新课题。本文围绕数字视频制作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技术方案实施的原则、平台资源配备及系统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实际应用角度分析问题。1.技术方案实施原则众所周知,近几年电视技术的数字化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将传统模拟摄录设备替换成全新的数字摄录设备,这一阶段的实施,解决视频信号质量损失严重问题,且工作性能稳定、操作技术熟练。但仍然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is design experiment in prayer education for Jewish students was motivated by a current educational concern: educating for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us practice. Educators are tasked with formally nurturing spirituality (Wright 2001). It is known that attitude to religious observance may change during adolescence (Hyde 1963), thus attitude to prayer needs attention. The effects/consequences of prayer understanding reach beyond religious practice itself, to encompass issues of faith, identity,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Sigel 2009). Her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a tefillah (prayer and its understanding) course on student attitudes to pray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