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基于政策主体、工具与目标的分析框架,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2010年及以后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发现:广东产业政策主要由广东省政府颁布同时强调与港澳合作,香港产业政策主要由粤港两地政府共同颁布,澳门产业政策主要由澳门特区政府颁布且与粤港合作程度较低;粤港澳三地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不断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工具的使用,但均强调环境型工具的使用;大湾区在宏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战略目标较为一致,但在微观层面上呈现地方差异性。基于政策文本分析,明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存在政策工具和目标关联模糊、产业补贴存在弱化市场机制的风险、产业政策导向的资源配置不均、产业政策与配套政策缺乏联动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导向从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政策体制的适应调整以及产业政策的协同性维度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瑞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31-38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央层面的通用航空产业政策文本为样本,从"政策工具-产业价值链"两个维度,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政策条目进行量化分析,深入剖析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政策中存在的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需求面政策工具缺失、产业价值链阶段政策不平衡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和优化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政策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适当降低供给面、环境面政策工具使用,兼顾需求面政策工具带动作用,以及重视政策工具在产业发展的全方位运用方面等,为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政策介入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观分析证明了现有政策是有效的,但同时发现有效性是非常有限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选择了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就其发展中财税政策的作用做了微观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因产业的异质性而呈现出异质性,从而找到了导致现有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据此提出,产业政策的介入要关注产业的异质性,进一步的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区域政策四方面提出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系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其创新模式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和特性相配套的产业政策。文章首先在区域创新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将创新系统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区域创新系统作为连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政策的纽带,以期得到适合产业发展的、与区域创新系统相配套的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体现出支撑经济增长的战略优势,但其"二重二轻"问题也日益凸显。正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规律,对政府制定和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协同作用机制,测评其各细分产业所处发展阶段,构建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哈肯模型,揭示其各细分产业间及各发展阶段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部门、各发展阶段中创新与需求均存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的序参量因产业不同而异,与阶段无关;在协同强度、强化方向、协同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产业差异性,而无明显阶段差异性规律。据此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划分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工具,并可视化展现政策工具的演化路径,对于优化中国光伏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将1994-2019年的总共253份国家层面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与需求型三种政策工具,以可视化的桑基图动态分析三种政策工具的演化路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工具逐渐由供给型向环境型和需求型转变,并且三种政策工具间具有相互协同效应和高度的灵活性。基于对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工具的分析,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系统搜集整理我国2010—2013年国家层面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40项政策样本进行文本量化研究。通过构建"产业发展维度"和"政策支持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主题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具有主题集中、聚焦"创新"、目标规划过溢和需求型政策明显不足等特征,并由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4,35(8):4-5
<正>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共内江市委、内江市人民政府结合内江实际,特制定本政策。一、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第一条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技改投资项目,在争取上级项目贷款贴息或资金补助的同时,市、县(区)工业发展资金给予优先支持,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落实加速折旧政策。  相似文献   

9.
在"供给面+需求面+环境面"的政策工具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个政策作用维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路线图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以广东省LED产业为例,描绘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路线图,并对未来广东LED产业培育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通过科学设计和选择政策工具,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构建光伏产业政策二维分析框架,从政策工具维度与产业活动类型维度分析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发布的国家层面的光伏产业政策,总结光伏产业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光伏产业政策相应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创新政策的不同阶段提出一种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三阶段划分方式,且以新产品利润和专利产出的效率为主要指标,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得到效率指标,结合趋势分析方法对产业发展阶段现状进行分析,给出每一阶段与之相匹配的创新政策。并以北京市医药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案例进行阶段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7-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创新数量(专利申请总数)和创新质量(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创新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绩效。本文进一步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施路径,发现信贷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呈现正显著,而补贴和税收机制影响则并不明显。本文不仅为产业政策推行的抑制效应研究提供了证据,还丰富和拓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以及优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吕静韦 《科研管理》2020,41(6):4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传播学中"碎片化"理论的研究,通过具体产业举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碎片化"的表现,然后分析政策碎片化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政策"碎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楚明钦 《资源科学》2013,35(4):704-712
在全球经济衰退凸显的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国用来抑制颓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转型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基于能源产业建立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公式,计算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常规能源为代表的普通产业的贡献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低于以常规能源为代表的普通产业,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速度要远远大于常规产业,可以预计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文章认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还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核心技术、产业政策配套不足和技术转化率低等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在政府政策上面应当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财税政策、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需和加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味着对传统技术轨道的替代,其创新过程会遭遇"失灵"问题,在完全市场机制下,替代无法自动实现,需要政策干预。本文基于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阶段的失灵机理和表现不同,政策干预的目标和工具选择也应动态调整;产业创新政策研究和制定应遵循"发展阶段-失灵机理-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理论框架;NEVI产业的阶段性政策目标未达成的原因包括政策激励的着力点偏差、政策对象不全面和政策工具出台不及时等。本研究具有开拓性,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为了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将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因子提取,并提取经济发展能力、资产利用能力、产业销售能力、产业发展潜力等主因子作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分析依据。结果表明,可将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支柱产业、潜力产业、机遇产业和新生产业四大产业,其中支柱性产业竞争力最大,其他次之。最终根据四大产业竞争力及发展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发展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关键力量。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领域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多种产业的联动配合,有效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特定区域内构建一个能支持持续创新活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研究表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一是以产业内的核心企业为主,构建创新技术链和产业链进行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二是通过企业边界开放,创造开放式创新机制以实现多主体协同创新。二者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