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当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发挥和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创新引领作用意义重大。本文采用2002-2016年京津冀地区“211高校”的跨区域合作专利数据,构建基于高校-企业所在省份专利合作关系的知识流动有向网络,以“区域内-区域外合作”和“宏观-微观”为支撑,探讨了京津冀产学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创新能力和知识流动的动态变迁。研究发现,从“区域内-区域外”视角而言,北京市在区域内部合作中处于中心,而区域外部知识流入则以南方省份表现更强劲;从“宏观-微观”视角而言,京津冀产学合作从外延  相似文献   

2.
区域校企合作申请专利的网络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滔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1,32(2):67-73
摘要:校企联合申请的专利是高校“试验、技术”型成果与企业“生产、市场”型需求对接的桥梁。本文使用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区域层面剖析1985年以来,校企联合申请量的三个演化阶段,合作中心由北京“一枝独秀”到上海、浙江等地“百花齐放”的动态趋势转变;技术层面以国际分类号为标准,揭示最近备受校企关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高新领域的合作分布;高校层面考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联合申请较多的校企合作布局,各校的多元合作方式为其它高校提供了借鉴。合作网络图挖掘了合作领域的技术优势。联合申请的全面统计为校企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了线索,也为产学研中的知识商业化部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岳贤平  王娟 《科研管理》2010,31(6):73-79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专利保护强度的加大,特别是美国亲专利(pro-patent)政策实施以来,国外企业“专利悖论”行为在现实中开始大量存在。论文在对国外企业“专利悖论”行为的心理、实践和结果等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后,从美国实施的亲专利政策、企业R&D活动效率的提高、企业专利价值的策略性应用以及企业专利组合策略的产生与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专利悖论”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给出了一些规范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欣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11-1817
利用Incopat专利信息平台检索2002-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CT专利合作申请数据,以3年为间隔将这15年分为5个阶段,构建各阶段科技合作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网络整体结构、核心节点、拓扑结构及高频合作对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网络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2)俄罗斯在前4个阶段网络中始终位居绝对核心地位,但在第5阶段网络中被中国超越;网络围绕核心节点聚焦的程度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3)网络已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2类结构: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星型结构和由多个中国、俄罗斯、新加坡、以色列等经济实力较强的沿线国家组成的网状结构;网络中的高频合作对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5.
毛荐其  孙静林  刘娜 《科研管理》2016,37(12):19-27
储能技术是指引人们走向绿色清洁低碳新未来的关键一环。为了全面了解并定位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及可视化方法,从多维度和长时间跨度的视角综合测度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能力并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科学产出呈现显着增长;美国的科学产出与科学影响力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科学产出位居榜首,但其科学影响力却相对不足;美国一直占据跨国家/地区科学合作网络的中心,中国逐渐成为合作网络的重要成员;“相变储能”、“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储能材料”等是储能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研发“加速化陷阱”理论,利用111家中国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05年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的申请数据以及2001-2006年的财务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专利产出与后续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与主营业务利润的关系,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关系都表现为“倒U型”,表明过高水平的专利产出不但无法进一步改善企业绩效,反而会降低企业绩效,即专利研发中的“加速化陷阱”现象是存在的。本研究对于促进企业正确制定专利研发计划,提高研发活动的产出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创新崇拜”与企业专利泡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宇  黄昊  赵玲 《科研管理》2018,39(4):83-91
本文从政府资源分配视角,研究地方政府“创新崇拜”与企业专利泡沫的关系。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存在“重专利数量,轻专利质量”的现象,专利数量越多,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越多,但专利质量与政府资源配给无明显的关系,这一现象随着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所缓解。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专利数量相比,专利质量对企业业绩的提升影响更明显,专利质量获得的市场超额收益率越高。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为政府制定创新鼓励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曹兴  马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1):165-174
通过分析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机制,构建了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双重双向形成模型。运用仿真方法动态模拟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及其节点动态演进的规律。研究表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依赖于企业间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生命周期特性;在网络形成发展期知识状态增速最大并趋于饱和;在网络形成稳定期具有无标度特性,呈现“多核心”网络结构;新兴技术企业扩大知识转移的频率和范围,加速提升企业知识状态,是成为网络核心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兵  李玉琼  刘赟 《科研管理》2006,40(11):95-101
核电“走出去”是我国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存在抢占市场与投资高风险的决策困境。核电企业“走出去”需要抓住关键的机会,错误时机的投资失败率很高。三代核电技术的出现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新技术的扩散特征显著地影响到“走出去”机会窗口的开启。借鉴Bass模型,发现技术创新系数越大,核电“走出去”机会窗口宽度越小、模仿系数越大,机会窗口宽度越大;通过对“华龙一号”扩散预测证实了投资最佳时机相对于收益最佳时刻的后置。目前,由于福岛核事故对安全技术产生的重大影响,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机会还不是很成熟,应该加强合作网络的建设,等待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ICT产业和制药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联合申请的6 746项发明专利数据,绘制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间的专利合作网络图谱,探究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整体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呈现局部抱团集聚现象,且网络中核心企业都集中在一线城市;网络规模逐年扩大,在2010年后呈现"小世界"特征;东部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整个专利合作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积极带动中、西部组织参与到专利合作网络中,网络间的交互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是中国通信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3年为间隔构建2002—2017年中国通信技术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对专利合作总体状况、网络节点中心势、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网络演化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专利总数不断增长,但与境外单位的专利合作数量呈不断减少态势;高校已经成为通信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及专利合作的“领头羊”;专利合作网络趋于复杂,网络中“小团体”数量逐渐增多,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壁垒逐渐加剧,小世界网络特性逐渐削弱。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个方面提出产学研专利合作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勇  王露涵 《科学学研究》2020,38(7):1227-1235
本文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基于2006-2015年发明专利合作申请数据,构建了我国发明专利合作网络,测度了发明专利合作网络的网络中心度、结构洞、集聚系数和小世界性等特征指标,分析了我国发明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发明专利合作网络规模扩张迅速,网络合作关系日益增多,连通性越来越强,高等院校和大型国有企业在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发明专利合作网络中的最强连接子网具备明显的小世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上海市高校专利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7所"211"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7所高校与企业以及其它高校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可视化网络,并且重点研究专利合作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和合作模式。研究表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处于专利合作网络重要位置,4所高校应该互相合作,以提升专利质量的方式推动上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2012—2016年长三角地带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71所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专利合作网络空间分布特点与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四省之间专利合作关系的合作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表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江苏省在校企专利合作总数、进入社会网络的高校数量以及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频次方面都居于首位,上海市次之,浙江省位居第三,安徽省最低。并且"985/211"类型的高校比普通高校的校企合作数量多,理工科/综合类高校比师范院校、财经院校的校企合作数量多。  相似文献   

15.
曹霞  李传云  林超然 《科研管理》2019,40(8):179-188
以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相关专利合作数据,绘制新能源汽车的专利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剖析在1989-2015年间,新能源汽车专利合作网络的网络结构以及空间分布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自2010年开始,网络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网络朝着更为连通的方向演化发展;在不同的演化阶段,网络结构演化存在较大差异,核心组织地位日益突显,网络呈现多元化合作发展,不同类型组织间的专利合作日趋显著;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专利合作方式呈现不同的空间演化规律,区域边界对于广西、黑龙江、甘肃以及海南等地的跨区域合作存在较大影响,北京、江苏以及浙江等地在跨区域合作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合ICT产业及制药产业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数据,基于网络特征差异及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索和验证专利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同组合的四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中,虽然高合作广度低合作深度、低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以及高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三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曲线效应作用差异。企业网络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企业吸收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通过网络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的作用差异。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优化专利合作行为来动态调整专利合作网络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黎萤  张迪 《科研管理》2019,40(4):203-212
专利合作网络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创新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多元创新主体间的专利合作关系逐渐向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关系邻近性转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的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成为管理开发专利合作网络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研究选取ICT产业和制药产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效授权合作专利数5169项,构建了探索型和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深入分析地理接近性、社会接近性、技术接近性对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的合作创新程度影响及差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专利合作网络获取创新资源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大省,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分析了江苏省2005-2019十五年江苏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专利合作数据,应用软件绘制了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图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时期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揭示:在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网络表现出明显的演化特征,高校在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高校形成了多个合作子网络,而且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进入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学研专利合作中,形成了多中心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9.
芯片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产业,基于合作专利数据研究芯片产业加权网络的结构特征,有助于揭示我国芯片专利合作网络的内在耦合机制以及互补机制,为决策者制定合理的产学合作政策和芯片产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中国芯片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芯片产业加权专利合作网络,从网络结构、关联性、社群和重要节点等方面,研究了芯片产业加权专利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芯片产业加权专利合作网络具有幂律分布的特性;企业在芯片产业的专利合作申请中占据主导地位,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是该网络节点的重要组成;度值较大的专利申请人呈现明显的连接偏好,节点的权重比度值增加的更快,网络具有同配性质;国家电网公司是该网络最为重要的节点,电子科大、台积电占据该网络中的重要位置。据此,本文对提升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