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编辑学报》2013,(2):204
为了帮助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提高编辑职业素养,激励其投身科技期刊学研究的积极性,提升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编辑学报》编辑部在总结2012年"第1期科技期刊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讲习班"办班经验的基础上,拟于  相似文献   

2.
《编辑学报》2013,(3):273
为了帮助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科技期刊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辑学报》编辑部和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拟于2013年9月9在乌鲁木齐市举办为期8天的"第2期科技期刊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讲习  相似文献   

3.
《编辑学报》2013,(4):408
为了帮助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科技期刊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辑学报》编辑部拟于2013年11月下旬在厦门举办为期10天的"第2期科技期刊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讲习班"。该班列入了新闻出版总署2013年新闻出版专项业务培训计划,参班学员经考试合格将获得由总署统一印制的72学时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4.
黄雅意  黄锋  辛亮 《编辑学报》2023,(3):352-354
结合笔者所在编辑团队写作经验,提出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初次撰写编辑学论文的3个主要步骤:阅读文献、注重积累;抓住灵感、及时成文;打磨初稿、反复推敲。由此,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通过实现编辑学论文写作零的突破,积极开展编辑学研究,逐步助力个人职业发展,为建设期刊强国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于红艳 《编辑学报》2019,31(4):456-459
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编辑职业资格提升的硬性要求,也是青年编辑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编辑的最佳途径;因此,青年编辑应积极参与科技期刊的研究和编辑学论文的撰写。而撰写编辑学论文又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短板。本文立足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角度,结合作者自身编辑学论文写作和投稿经历,总结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撰写和发表编辑学论文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主编应如何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质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桂莲  李桂丽 《编辑学报》2006,18(5):355-356
为了全面提高科技期刊质量,主编应该在重视刊文学术质量的同时,注意从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3方面入手来提高刊文的写作质量,即:通过在刊物和网站上开办"论文写作"专栏,对比较集中的作者群举办论文写作知识讲座等方法帮助作者全面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通过在审稿单中全面提问的方式请审稿专家在审查稿件学术质量的同时一并指出稿件中的写作问题;通过集中培训和在加工稿件的过程中培训并督促运用等措施敦促编辑切实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与加工技巧.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报》2012,24(4):408
为激发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投身科技期刊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科技编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支持下,本刊决定于2012年内举办一期“科技期刊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讲习班”。讲习班结业时将颁发由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签发的72学时编辑职业继续教育证书。现预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报》2012,24(3):306-306
为促进科技期刊中青年编辑投身科技期刊学研究,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在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支持下,本刊决定举办一期“科技期刊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讲习班”,结业时拟颁发36学时的继续教育证书。现预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专题讨论的编辑实践,效果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汉熙 《编辑学报》1998,10(4):197-200
介绍在《中国机械工程》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专题讨论的编辑实践、效果与体会。从选题、研讨目标、方向的把握、审稿标准的确立、写作重点的安排和论文的修改等6个方面进行编辑实践。专题讨论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探讨科技期刊主动引导科技信息交流的方法、步骤,指出良好的编辑修养是完成编辑任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树华 《编辑学报》2009,21(2):89-90
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必然是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其编辑行为最终体现在2个方面:对论文的鉴赏和对论文的扬弃.该过程中所达到的"洞见"境界和"齐物"境界是科技期刊编辑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1.
宋立臣 《编辑学报》2021,33(3):262-266
随着国内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快速增长,提高英文科技论文的编辑质量意义凸显.论文作者和编辑在英语写作和编校加工过程中很难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本文以《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期刊论文编辑加工为例,着重从汉语影响的角度,阐释了英文科技论文编辑润色的3个原则:"形意结合""旧新交替""异同互辨"."形意结合"强调从区分英语重形合和汉语重意合的语言特点出发,实现英语表述的形意完美结合;"旧新交替"从论文信息逻辑转换和读者认知需求角度,指出实现句子、段落乃至篇章的合理组织原则;"异同互辨"从词汇语义、语法角度,提出实现避免母语负迁移泛化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编辑的高境界:洞见和齐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树华 《编辑学报》2009,21(1):89-91
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必然是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其编辑行为最终体现在2个方面:对论文的鉴赏和对论文的扬弃。该过程中所达到的"洞见"境界和"齐物"境界是科技期刊编辑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为帮助科技期刊编辑提高业务素养,提升科技期刊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编辑学报》编辑部决定举办一期为期9天的"全国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该班已列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2014年新闻出版专项业务培训计划》,参班人员经考试合格,将获得由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论文编辑初审的量化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玲  胡志平 《编辑学报》2010,22(3):200-201
通过对当前编辑初审情况的了解,分析当前影响论文写作的要素以及对其进行量化操作的原因及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量化指标体系建立及运作的原理,对科技期刊编辑初审的量化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和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科技期刊编辑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科研能力、提升学术水平的途径之一.检索2017-2019年3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一、二等奖获奖编辑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编辑学论文,统计分析高频关键词,发现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关注的热点选题包括:出版传播变革、媒体融合发展、期刊质量、期刊评价、运营管理建设、人才培养等.针对目前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编辑学论文选题存在的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空白点较多、涉及交叉学科的研究付之阙如以及问卷调查类研究稍显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青年编辑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黄英娟 《编辑学报》2018,30(6):658-660
优秀作者群是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保障。数字出版时代下,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应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作者群。针对国内外不同的作者群,本文采用了不同的培养策略:举办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稿件处理过程中与作者互动、移动平台等方式培养国内优秀作者群;发挥国际编委主动性、期刊带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选取重要国外作者为审稿人以及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培养国外优秀作者群。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报》2012,24(1):96
正1)《编辑学报》的发文范围为有关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经营、改革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论文及经验交流文章,不发表与科技期刊无密切关联的普通编辑学论文,也不发表指导科技写作及有关科研管理的文章。2)在您确定选题时,务请充分检索相关文献,以避免文章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献过度重复。撰稿前务必认真阅读《〈编辑学报〉征稿简则》,严格按要求的项目  相似文献   

18.
夏爽 《编辑学报》2015,27(3):207-209
同行评议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应努力发挥主导性:在初审环节发现学术不端,初步评价稿件的科学性,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在外审环节与审稿人相互尊重、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中文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的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科技论文英语写作文体文风特点掌握不扎实;翻译和写作能力欠佳;业务素质提升机会少;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考核监管机制不完善等。研究提高中文科技期刊英文编辑业务素质的对策:钻研所在期刊领域科技英语文体特点;阅读国内外同领域高级别英文名刊,提高英文业务水平;积极参加英语翻译与编校方面继续教育培训;借助网络数字平台英文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实行英文编辑资格考试制度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0.
陈锐锋 《编辑学报》2018,30(3):275-277
科技期刊来稿中共性存在问题反复出现,徒然浪费人力物力.其原因既与基层作者水平(学识,写作能力、写作态度)有关,也与科技期刊编辑对科技期刊办刊目的及其社会责任不明确,缺乏对来稿共性存在问题的研究,纠错方法未普及教育有关.呼吁科技期刊编辑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改进传统编辑模式,走出编辑部,依托各种途径对基层作者进行常态化培训,并把这种培训纳入基层作者的继续教育和科技期刊编辑的职效考核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