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就是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选择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尤为重要,选题错误或不当都会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效大打  相似文献   

5.
<正>"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教师面对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渴望独立,对同伴敞开心扉却对师长闭锁心灵,个性张扬,敏感执拗,甚至叛逆不羁……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摒弃生硬的说教,把教材所要教导的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6.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明确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相似文献   

7.
张德宝 《中国教师》2013,(22):70-7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因此,教师应从思想品德教材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笔者逐渐总结出常规教学、专题教学、竞赛教学和制度教学等多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以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就是质疑精神。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生活需要宽容友善"使用了这样一则故事——"六尺巷"的启示。故事讲的是清代宰相张英和叶侍郎毗邻而居,叶家修墙院占了张家三尺地,张  相似文献   

9.
张扬 《贵州教育》2007,(14):46-47
价值观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政治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相似文献   

10.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通过有效途径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是摆在每个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促进学生道德践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思考让人们通向新知识。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认可思考,热爱思维;教会方法,体验快乐;教师示范留白,学生适度补白;磨砺意志和创新实践,教会学生思考,不断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当前,思想品德学科要扭转不受学生欢迎的局面,教师就应该在...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通过体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这是新教材反复强调的一个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精心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4.
司玉红 《甘肃教育》2013,(21):30-3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思想晶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的体验;要遵循正确价值观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如何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我实践有机结合,使社会规范的学习实现真正的内化,下面两则教学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感悟和实践,将其真正内化发展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主题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单元的任务或主题,深入生活,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既定任务或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我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情感体验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统一、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它是初中思想品德课重要的补充、延伸与深化,体现了思想品德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道德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良好品质的形成,是一线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笔者在此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作为思想品德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这一思想原则的指导下,近年来中考命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既继承了优秀传统,又蕴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更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笔者近  相似文献   

20.
初中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让课堂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想认识。运用思想品德课三贴近原则,指导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堂生动起来,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更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实效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