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烈 《记者摇篮》2006,(8):34-34
在短新闻中有一类作品叫做现场短新闻,由于其短小精粹,现场感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发自现场的目击式的新闻,不是事后现场追补的新闻。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场短新闻是再现式的报道,不是反映式的报道。它不仅用事实说话,更要用形象说话,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不用概括性事实说话。它是纪实性报道,不是预测性、评论性的报道。它是来自发生事件的现场的…  相似文献   

2.
广电现场短新闻已经受到听众的普遍欢迎和赞誉,成为广电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作料"和"绿叶"。其"短、快、活"的特点和优势被业内人士广泛赞赏和推崇。如何采制好现场短新闻,使其真正地"短、快、活"?一、删繁就简,提炼主题,使现场短新闻真正"短"起来要让现场短新闻真正短下来,需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夫,要有准确提炼新闻主题,选取典型音响的能力。对此,采编人员平日里必须多实践多积累,在闻知新闻事件后,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以灵敏的嗅觉,捕捉  相似文献   

3.
二、抓好新闻由头,追踪采访新闻事件多个现场,获取现场短新闻的资料。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记者每天碰到的都是新问题。新闻要求“新”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主动进取精神和独创意识。诚然,现场新闻有不少突发性事件是记者无法事先预见和准备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已发生了稍长时间,如果记者作后续采访,写成现场短新闻则时效性差;若是不写又太可惜。因而,抓好新闻由头不失为补救时效性差的好办法。一旦抓到好的新闻由头,记者就应该有所准备地深入到新闻由头发生的现场,去捕捉新闻事实。每一个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4.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5.
方丹  钱国宏 《记者摇篮》2004,(11):23-23
现场短新闻是再现现场新闻事实的精短报道。再现现场新闻事实,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再现内容:一是新闻事实的再现:二是新闻现场的再现。近年来,由于现场短新闻具有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特点,纷纷见诸报端.一时成了采编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新闻改革的产物。然而近几年现场短新闻似乎并不为新闻界看好,在一些新闻评奖中亦取消了现场短新闻的奖项。这大概在于现场短新闻自首倡以来没能涌现出大批大家公认的熟文本;再则可能是一些新闻界人士认为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特写在体裁上差别不大,没有必要再自立门户。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觉得尤其需要对现场短新闻从理论建构层面和写作实践层面进行系统的梳理。一、关于现场短新闻的“界说”问题界说是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现场短新闻自诞生起,就界说纷纭,使人莫衷一是。我们对现场短新闻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的表现优势在于声画兼备,现场短新闻短小情悍、主题明确、结构紧凑,运用得当,可以把现场表现得淋漓尽致。事件跨度短、有场景、有人物活动的题材尤其适合现场短新闻,它的生命力在于鲜活。这一特征来源于百分之百的抓现场,依托热烈的气氛、鲜明的人物来烘托主题。一则好的现场短新闻既具备完整的叙事性,又有强烈的感染力,对记的新闻敏感性和事  相似文献   

8.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并日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正在成为报刊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那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呢? 亲临现场,捕捉瞬间 采访是一个观察、发现、记录的过程,现场新闻的采访尤其如此。一般来说,现场短新闻的直观价值、动感性、新闻性都很强,这样的“现场”可能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一个难忘的场面,也可能是瞬间即逝的由一两句话所透出来…  相似文献   

9.
张长生 《青年记者》2012,(11):43-44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新闻作品,既包括消息、通讯,也包括特写.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新闻体裁,备受新闻界的关注。为了采写好现场短新闻,能够吸引更多读者,新闻工作者们正积极寻找现场新闻的采写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采写现场短新闻的技巧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场短新闻的最佳报道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洋洋洒洒的长篇通讯和面面俱到的综合新闻相比,现场短新闻更像一把匕首,出手迅捷而且一针见血。说它像匕首,是就其突出的战斗性而言。它在新闻实践中凭借灵活的形式将新闻的某些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更鲜明地体现出新闻的真谛。除了与其他新闻写作体裁同样需要的新闻价值和真实性原则外,现场短新闻还具备了有别于他类的鲜明特点,即现场感强、篇幅短小和内容集中。但现场短新闻也面临着不断发展、完善、成熟的问题,如何寻觅现场短新闻的最佳报道角度,正是其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现场短新闻报道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报道范围涉及政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发展,新闻界的同仁越来越重视现场短新闻的拍摄。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是指新闻记者直接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向观众报道的新闻价值较高、篇幅短小的新闻。也可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3.
把新闻写短,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一贯主张。 所谓“现场短新闻”,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练,短小的现场立体报道”。它既具有“现场”的条件,又具有“短”的特点,具有“新闻”的共同要素。  相似文献   

14.
电视现场短新闻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写作形式。在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观众越来越渴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这为现场短新闻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实现传播的新闻价值,新闻体裁各异,传播效果也不一样。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有强烈特色的体裁。现场短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新闻改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高海燕 《新闻传播》2010,(3):112-112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场短新闻以其新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并日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正在成为报刊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那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呢?  相似文献   

17.
钟钱彬 《新闻三昧》2006,(12):44-45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亲临现场,再现新闻及其现场的目击式报道。应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作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任何一种新闻体裁都要认真对待才能做出“鲜活”的作品来。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正在成为报刊等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攀钢日报》作为攀钢职工爱读的报纸,在一版中长期开设了现场短新闻这个栏目,反映职工生产、施工、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新闻,受到了职工读者的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对信息的传播和认知速度日益加快。现场短新闻作为一种现场感极强的新闻题材满足了人们日趋快速增长的阅读需求,加上其短小精悍、新闻价值高等特点和优势,其在各大报纸媒体上独领风骚。本文结合笔者对现场短新闻的初步理解和认识,论述写好现场短新闻的几点建议与看法,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闻采写,其选题是固定的,即消防救援工作,其特点也是十分明确的,即现场感强、短而精、新闻价值高。单单掌握了这些普遍特点,并不能写出优秀的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闻,如何将其写活,写实,写得深入人心,才是最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研究,从采访、写作、立意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消防救援现场短新闻采写的三点见解。一、采访要亲临现场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记者对在新闻现场听到、看到、想到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  相似文献   

20.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短小篇幅再现现场实况,并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而精等特征,适应了人们快速阅读信息的需要,适应了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社会的需要,所以在当今各大报纸版面上独领风骚。现场短新闻不仅现场感、时代感和主题感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