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辛未 《今传媒》2014,(7):128-129
本文首先对公民记者的概念进行界定以明确研究对象,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公民记者是在自媒体语境和公民意识觉醒的前提下,利用现代传播工具,主动参与到新闻事件的报道、收集、分析、评论等新闻传播活动中,并且区别于职业化记者的普通传播个体;继而分析公民记者与新闻线人、专业记者、互联网记者之差异,以更加明确公民记者的内涵,并对公民记者草根性与全民性、独立性与非职业性、及时反馈与交互传播等特征与属性进行简要概括与论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方报业"年度记者"124篇文章为研究样本,通过词频分析方法,再现2008年至2013年记者职业化在职业定位、职业追求、职业责任和职业素养四个方面的趋势变化。研究发现,记者的职业定位清晰,以"记录"为使命,很少提及"无冕之王"和"新闻民工";职业追求上执着于新闻理想,追求专业报道和揭示新闻背后的真相;职业素养方面,全部文献的词频统计显示,"采访""报道",是记者职业工作的重点,强调"写作"和"文字"。不过,提到"责任"次数不多,职业带来的成就感也不是很高。另外,较少提及"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年来新闻界出现的“市民记者”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认为“记者”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新闻传播的职业化过程;作为职业的“记者”,在新闻传播层面和法律层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而“市民记者”既不具备记者在新闻学层面应有的特征,也有违法律对记者的界定,因此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记者座谈”与《记者座谈》专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凤  常松 《新闻世界》2009,(11):71-72
“记者座谈”是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上海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自己的组织。“记者座谈”的出现,以及他们所办的《记者座谈》专栏,是当时中国新闻行业职业化进程向前迈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香港回归开始,中国电视报道迈入重大事件现场直播的洪流中,记者不再是举话筒的人,而成为电视机前观众在新闻现场的眼睛、耳朵、鼻子。本文从近几年新闻突发大事件着手,从明确出镜记者的发轫和定位、面对新闻事件报道之前的一系列策划,到新闻现场呈现出镜报道的过程和技巧,阐述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发展趋向,提出我国出镜记者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一些重大、突发的新闻事件的报道,电子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在制作新闻节目时越来越多地采用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记者置身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受众更能感知它的真实性和即时性,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电子媒体的现场报道是与一般报道比较而言的,它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直接把发生的事实口头报告给受众。它有如下的特点:记者必须置身现场,同时进行口头播报。记者、现场、口头播报构成了现场报道的三个基本元素。现场报道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地用较短的时间(有时是同步进行)完成一条或多条新闻的采、编、播,直接与受众见面。因而,它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电视直播现场参与实地采访并面对镜头的记者,即出镜记者,见证了新闻发生的第一时刻,对新闻事件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与经历,能够对现场的新闻事实进行完整的报道,通过他们的实时报道,传达新闻事实的真实和较强的感知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闻电视报道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现场采访报道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种的新闻电视节目上,现场采访报道不仅更直观的凸显了电视报道的形象,而且进一步的发挥了电视报道的实时性这一特点。同时电视新闻进行现场报道在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要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报道新闻的真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对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新闻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在对新闻进行现场报到时,与演播室的主持人进行新闻事件的连接,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演播厅所播出的新闻画面。出镜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需要敏锐地捕捉新闻的细节以及生动的讲述新闻发生的全过程等。本文就电视新闻现场的报道分析了出镜记者所需具备的高素质。  相似文献   

9.
张娅琼 《今传媒》2013,(6):126-127
专业记者和公民记者在公民新闻的发展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公民记者对自己亲眼所见之事报道已不足为奇,对具有冷静思考和专业技术过硬的新闻专业记者提出了挑战。可以这样说,在报纸和专业记者出现之前,每个公民都是一名记者,不断发展成为新闻采集的一股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11.
记者最无奈之事,莫过于违心去搞应景式报道。记者的天职是搞新闻,新闻是记者的生命。可记者生涯中,谁都可能遇上那些可能出于任务可能出于人情或可能出于其它什么原因的你不想搞也得搞的应景式报道,譬如仪式报道、会议报道或者什么统一组织报道等等,当然,我这里指的是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形式主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论第一人称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玲  俞松 《东南传播》2012,(12):175-177
按照新闻客观性的规律要求,在报道新闻时,记者多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然而,在处理一些特殊的新闻素材时,选用第一人称报道新闻往往会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感染力方面也比第三人称报道更胜一筹。在中外优秀新闻作品中也不乏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新闻报道的成功案例,记者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线索提供者、新闻参与者、目击者、观察者和代言人等几种。在这类报道中,记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充分展现,媒体的社会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  相似文献   

13.
刘佳 《声屏世界》2008,(10):39-39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报道行为。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最大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新闻语言与新闻播音员、新闻主播的新闻语言存在着明显差异。出镜记者的新闻语言包括新闻报道、新闻播报、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等形式,  相似文献   

14.
郭静 《大观周刊》2012,(43):38-39
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是所谓的出镜报道了。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它如同解说词、字幕一样,是表现电视新闻内容的因素之一。可见,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就工作实际感受,对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报道是指记者置身与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面对摄相机镜头,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介绍、评论新闻事件、并同时伴以图像报道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所讲的"抓活鱼"强调新闻工作中应该贴近群众,深入基层,"抓活鱼"对于时政记者而言,是一项必备的能力。"活鱼"与"死鱼"最大的区别就是"活鱼"是生动、鲜活的,时政记者的"抓活鱼"强调报道的主题性、及时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并突出稿件的可读性,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要想报道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时政记者必须要懂得抓"活鱼"的方法,加强学习,深入地进行分析与研究,正确地利用各种利益关系与矛盾,加强与基层的联系,掌握好正确的报道方法,加强与其他记者之间的联系。基于此,主要分析时政记者抓"活鱼"的具体方法,以期促进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实,决定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能否在新闻事实中找准问题、抓住关键,决定于记者的思辨能力;能否把所看到新闻事实的本质用恰当的方式报道出来,决定于记者的写作水平。记者与新闻事实的互动,应该是一个展示智慧和勇气的过程,一个展现创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驻地记者。本文是指省级媒体派驻在各地市的记者。驻地记者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任务就是采写报道所驻地市的新闻,而所驻地市党委、政府对驻地记者的工作要求也主要是希望他们向全国、全省报道所驻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新闻.以便扩大所驻地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驻地记者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是采写报道当地各类新闻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余星茂 《声屏世界》2012,(12):67-68
电视记者每天都在采访,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一般说来,记者要比普通观众见识广些。这是记者采访新闻的优势,但同时也给记者报道新闻带有不利影响。有些记者认为一些新闻细节是常识,不值得、也没必要在报道中提及,  相似文献   

20.
同样一件事,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对同一新闻事件,记者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可以给观众提供不同的信息,反映出来的结果也可能会很不相同。新闻角度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为了充分展现新闻事实的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是记者观察、挖掘、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侧重点。不同报道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报道的客观效果。只有从新闻事实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一面切入,才能具体、深刻地认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