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凯 《顽皮娃娃》2007,(12):I0003-I0004
经常有家长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偶尔有晚上脚痛的现象,每月出现三四次小痛。一次大痛,但第二天早上却什么事也没有!医生说是“生长痛”.但家长担心孩子这样痛下去会有后遗症。据儿童生长发育专家解释.“生长痛”是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幼儿生长发育速度快,这使他们下肢的负担过重,容易导致骨盆及腿部充血,而此时孩子又比较好动,更容易产生下肢疼痛的症状,临床多称之为生长痛。但在确定为幼儿生长痛之前,必须先对具有潜在性的病变加以诊断,才不会错失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3.
早在金元时代,我国名医朱丹溪就曾告诫:“虽是人参、黄芪之类的补药,其性能亦有所偏,不可乱用。”成人体虚,方取药补元。但如果滥用补药,虚实不辨,阴阳颠倒,轻者可引起不适,重者则产生中毒症状,甚至置于死命。孩子的机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一般无需进补。给孩子滥用补药,造成的后果要比成人更为严重,这是因为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足”,是“稚阳稚阴之体”,一旦用药不当,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小伙伴们的声音让我颤抖。我蜷缩在角落里,双手紧紧抱着膝盖。泪,悄无声息地落下……“我有!我不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我突然声嘶力竭地喊起来,嗓音因哭泣而变得沙哑。伙伴们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称自己的父母为“叔叔”“婶婶”。可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也  相似文献   

5.
蒋华 《教书育人》2001,(24):37-39
谈到道德教育,我们通常会想到“知”、“情”、“意”、“行”。由此可见,道德认知在道德教育的这四个层次处于最基本的地位,是实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鉴于道德认知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道德认知是什么,它对道德的意义何在。一、道德认知的特点道德认知和一般学科知识的认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说它们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说它们不同,是因为道德不完全是一种知识,它更是一种信念和修养。它的这点特殊性就决定了仅靠一般学科的认知方法来“教”,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  相似文献   

6.
春天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高峰季节,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许多家长抱着春焐秋冻的观念,以不变应万变,整个春季就让孩子穿着厚厚的冬装。其实,这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 3月初,我班的罕伦小朋友总说不舒服,具体症状表  相似文献   

7.
说到“隐私”,人们总觉得是成人的事,与孩子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却认为,其实孩子也有隐私,成人社会理应作出尊重和保护。某些“丢人的毛病”。孩子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某些心理疾患。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孩子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癒,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  相似文献   

8.
过节了,给孩子准备再多好吃的,也比不上给他准备一个健康的胃肠。因为如果胃肠不健康,再好的东西也无福消受!从孩子出生的时候起,消化道就开始辛勤工作了,孩子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都要依赖于消化器官来完成。所以,胃肠直接与孩子的健康相关,如果胃肠受损,不仅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还可能影响到身体的免疫功能。既然胃肠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怎样才能调理出一副好胃肠呢?  相似文献   

9.
吃零食,是孩子们的享受,对成年人而言,也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回忆。但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在对待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上,父母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多父母认为,吃零食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不应该让孩子吃零食。在访谈中,一位母亲抱怨说:“孩子小时候喜欢吃零食,把牙齿都吃坏了,开始长龋齿,硬的东西都吃不了,很多东西不能吃。”有些孩子也承认他们已经“尝”到了零食带来的恶果:“我以前喜欢吃零食,吃完零食以后就不想吃饭了。”“我喜欢在睡觉前吃零食,结果越吃越胖。”另一些父母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11.
奶奶打扫院子的时候又在抱怨了:“满地都是鸡屎,东一摊,西一摊!”“那是因为它们没有厕所,所以只能拉在地上。要是我们没有厕所,我们也会拉在地上的!”爷爷在一边笑起来:“你以为有了厕所,鸡就会去上?”“当然啦,我的大公鸡和胖母鸡是全世界最最聪明的鸡!”大头儿子骄傲地说。“那好,我来给它们搭个厕所,看它们还会不会拉在地上。”爷爷说着就去搬砖头。“要搭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否则它们不肯进去的。”大头儿子跟在爷爷屁股后面说。鸡厕所搭好了,里面分成两小间,一间给大公鸡,一间给胖母鸡。“它们怎么知道哪间是给男的用的,哪间是给女的用…  相似文献   

12.
张文婷 《父母必读》2023,(Z1):124-128
<正>节日期间食物丰富,家长对孩子吃东西的宽容度相对也比平时高,孩子吃的东西多且杂,无论从容积上还是品种上可能都会远远地超过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胃肠提出抗议也就不奇怪了。急性胃肠炎是儿童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得了急性胃肠炎的孩子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食欲下降、精神差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脱水、休克、呕血等并发症,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的伤害,症状迁延不愈时还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09,(8):111-111
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0~6岁的宝宝特别容易受到“上火”的侵扰。而“上火”引起的大便干、小便黄,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等的症状,不仅让家人担心,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理想属于“无衣裳可穿”、“无处可去”那一类人。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暗地里把理想分成了上中下三层。正如天堂的层次那样排列:上层是最华丽炫目的.主要用来给别人看.我喜欢听人赞扬“前程远大”。中间那层稍微放低姿态.现实了一点却仍旧光芒四射。下层理想往往汇集了我众多的“小市民”性质的欲望,说出来常常会使听者不屑一顾。我并不因为前两层理想离我遥远而嫌它们不好或直接将其抛弃。在我的过程里.它们  相似文献   

15.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谈及一个幽默。他说,联合国某组织在全球各大洲的儿童中搞了一个调查——“请谈一谈对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独特看法。”你猜怎么着,结果是各大洲的儿童居然都因为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而不能回答。欧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短缺”,非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美国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独特看法”……主持人话落,满座笑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却难以付之一笑。由此,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一位…  相似文献   

16.
年轻的家长常常为孩子不肯吃饭而苦恼,他们说:不怕孩子调皮捣蛋,就怕孩子不肯吃饭没有食欲的孩子,又瘦又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不肯吃饭呢?孩子经常性不肯吃饭,就是“厌食”.厌食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症状,或某些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或某些不良习惯的反映.一般而言,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败血症等患儿可有厌食的症状;消化系统疾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泻、肝炎、慢性肠炎等病是食欲减退的常见原因:使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等)、天气炎热、离开亲人、不熟悉环境等均可引起厌食.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人体缺乏微量元素锌,也会引起厌食.但不良的饮食习惯(偏食、吃零食等)乃是厌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今日教育》2006,(9):44-44
中医专家认为:秋燥是一种季节病,因秋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空气湿度发散过快,容易使孩子出现脱水的状况,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这种脱水不是自身疾病引起的,而是外源性因素所致,但可自身预防。这与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惯有关,很多父母不仅自己喜欢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例如:油炸食品等,还要给孩子吃,另外,父母自身作息时间不规律也必定会影响到孩子。 秋燥的另一症状还表现为内分泌失调,所以中“燥”的孩子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痔疮、秋燥咳嗽等症状。专家表示:这与许多孩子喜欢吃洋快餐。并拒绝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有很大关系。因为许多保健食品,比如:苦瓜、百合等,都稍带苦昧,所以宝宝特别抗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爱读书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学琴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会下棋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类似的说法可能还有很多种,实际上,这些说法传达的是相同的信息:有正当、良好爱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爱好是孩子的自然选择,爱好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和学认字学算术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能。也就是说,孩子的脑中有着与生俱来的道德潜能。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就是如果不去激发它们,让它们表达出来,这些潜能就会退化甚至淹没掉。”这是朱小蔓老师在回答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采访时讲到的。这使我们认识到:正视孩子道德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是孩子都有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