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即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却是教学中一个永存的话题。而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分层施教,是解决这一差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能有得.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学有价值的数学,都能够得到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能够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说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如何在保证全体学生都有进步的同时,既能培养出数学尖子生,又能帮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呢?其实这一问题并不难解决,可以运用分层递进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向课堂要质量,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而且要遵循"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弱势生吃得了"的基本原则,这实际是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要求,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与发展,从根本上诠释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学生分层探索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生命之间就一定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无视这些生命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就等于无视这些生命的存在。在传统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缺憾就是教师盲目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活动探究过程中,在探究中学会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会应用。课堂教学所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而有所收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不可轻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入探究活动,就要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对象产生兴趣。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直观的情境和灵活的导  相似文献   

5.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恰是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的问题.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考什么教什么”,“只教是什么,不教为什么”,“不教为什么这样想,只讲究反复做练习”;应该更多地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重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让学生充分获得建立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学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图形的剪拼是数学创新能力的良好载体,充分利用图形的剪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关学生对判定定理SAS的理解是一大难点,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边、角的对应关系.传统的教学常常是从作图的角度予以解释,而这对部分学生又是一个难点.其实完全可以借助于等腰三角形的剪接来说明两边必须要夹边的原理.如图1,沿经过等腰△ABC...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性的、实用性的知识,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和能力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它不但关注学生眼前的发展,而且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提高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数学课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而对于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深入研究,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本文对体验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希望对我国数学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引导学生行为投入和思维投入很重要. 一、引导行为投入——让学生学有所“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自主学习数学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所“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将学生按不同的水平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人人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多种优秀数学能力的保底工程,计算强了数学能力这个躯体才能被激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壮大。作为教师就应当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计算教学、开发计算教学,让计算教学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魏哲侠 《成才之路》2014,(21):58-58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而发展。这顺应了数学教学发展的趋势,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强调“因材施教”,也就是要让尖子生冒出来,让后进生不落伍,让学生数学的整体成绩能大踏步向前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发现并利用学生的智慧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可以以点带面,通过学生的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培养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那么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所提升.本文即在发现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的理解基础之上,提出笔者的见解,希望能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出现在课堂上.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关注.合作交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会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让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要求"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联系实际学习数学,结合实际运用数学".同时,心理学也指出:"体验是人的一种心智活动".体验教学是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知识从生活中来并感受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知识以外的能力.因此,我  相似文献   

16.
蒲仁强 《时代教育》2007,(9Z):125-12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学困生——数学教学中这一弱势群体,如何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一直以来是摆在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个性化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是现代教学的主旋律。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灌输式教学,要加强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学数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浅谈如下几点见解。一、激发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创新  相似文献   

19.
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现实,数学教学的开展也离不开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将数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灵活而创新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练习生活.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儿童的动作思维在学习中占优势,他们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的体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亲身经历形象而生动的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现结合"认图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